当前位置:核电首页 » 核电政策 » 正文

我国发展核电的环境政策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中国核电网  | 发表于:2014-03-13

我国发展核电的环境政策 赵亚民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北京 100035)
  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对于我国核电事业的发展就制定了明确的环境政策:
  "积极支持,严格要求"
  我国的核电事业已经起步并得以发展,这是和该政策的指引密不可分的。大家可能还记得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第一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定址时的艰难情景。由于当时人们对核电缺乏了解,担心对渔业资源的影响,秦山核电站的厂址争论不休,久议不决。最后由国家环保局组织协调和拍板定案。此后,我国核电事业顺利起步。  到目前为止,我国大陆已有3台机组在运行(秦山1台,大亚湾2台),另有8台机组在建造之中。它们是秦山二期、秦山三期共4台机组,岭澳核电站2台机组以及田湾核电站2台机组。"十五"期间核电还将会有适度的发展。
  在我国核电事业正在起步的时候,西方核电行业出现了不景气。美国近20年未建新的核电站;德国在绿党上台后甚至宣布放弃核电;围绕着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某些媒体的夸大和错误报导,使不少人对核电失去信心;前苏联解体后,各国把为核武器研制所积存的大量放射性废物的安全处置提到桌面上来。由于当时只顾武器生产,放射性废物没有得到及时和妥善处理、处置,现在不得不花高昂代价来处理这些军工遗留问题。有些人也担心核电站会存在同样的遗留问题,对核电持保留态度。面对这种形势,我国关于核电事业的环境政策是否依然有效,这是本文要探讨的主题。 1 西方核电发展出现低潮的背景分析
  核电事业从出现到现在有约50年的历史。从1954年前苏联建成第一座核电装置起,核电事业即已起步。到了70年代相继发生了两次石油危机,西方国家意识到能源供应的稳定与安全对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性。于是,在能源安全性的刺激下,核电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在短短十几年时间里,西方国家核电比重一下子从百分之一、二达到了百分之几十,使西方国家的电力得到充足的供应。
  近20年来,全世界天然气的储量和采量比人们预期的要多。由于天然气价格便宜,污染小,使用方便,它成为人们乐意接受的能源。天然气的大量使用,进一步缓解了能源需求矛盾。   还应该指出的是,在石油危机的冲击下以及环保界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倡议下,西方国家普遍地开展节能和设法提高能源效率的活动。从能源供应考虑,节约本身在一定程度上就相当于资源补充。   另外,还要注意到西方国家近二十年经济发展速度不是很快。
   经济发展放慢,能源需求相对减少。因此,从总体上看,一方面是能源供应充足,另一方面是需求减缓,使得对能源需求动力不大。能源需求小,这就是西方核电事业处于低潮的主要原因。
  与西方国家经济发展缓慢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亚洲的一些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一些东欧国家在苏联解体、经历动荡停滞之后,经济亦开始回升。亚洲和东欧对能源的需求加大,核电则就成了补充能源缺口的主要选择。例如,1999年全世界在建核电站38座,亚洲21座,东欧13座,而北美和西欧则无。亚洲和东欧的事例反过来也说明了核电与能源总需求的关系。
  西方国家核电发展处于低潮除了能源需求动力小之外,还有政治因素。德国绿党上台宣布放弃核电主要是从政治考虑,利用人们对核的恐惧和担心心理,以此争取支持,争取选票。绿党宣布放弃核电并不是立即关闭核电站。如果宣布马上关闭核电站,该国近30%的电力来源就会消失,社会经济和公众的生产、生活会产生巨大动荡,发生这种情况绿党也就失去了政权。 因此,绿党虽宣布放弃核电,但保留了一个20年的宽限期。因此,有朝一日其他政党上台,也就可以修正、甚至推翻绿党的核电政策。
2 西方国家核电即将走出谷底
  在西方国家,核电表面上一度停滞。但将核电作为21世纪重要能源的研究一直未间断,并且已取得了良好的结果。在总结几十年的核电运行经验,特别是美国三哩岛以及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教训的基础上,正在研究的下一代核电站的安全性将大大提高。新型核电站的堆芯熔化概率将比当前的压水堆小一个量级;使用铀钚混合燃料将使铀资源发电的效率大大提高,并同时将减少高放射性废物的产生量。另外,对现有的核电站,经过不断完善,运行记录也越来越好。以美国为例,据美国核协会2001年2月"核洞察"报导美国核电运行成本10年来几乎一直下降: 年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美分/kWh 2.79 2.63 2.57 2.48 2.25 2.10 2.04 2.36 2.18 1.83   1999年每度电核电运行成本已经比煤电成本还低。1999年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发电成本分别是每千瓦时为2.07、3.18和3.52美分。
  在法国,核电多年来运行成本一直明显低于其他电源的价格。
  去年年底以来,美国加利福尼亚爆发了严重的电力危机,三天两头发生停电现象。该州的经济实力居美国第一。加州的电力危机引起了美国各界的关注,也成了布什政府十分关心的能源问题。2001年5月17日公布的美国能源政策报告中,引人注目的是解冻了对新核电站的限制。这种解冻的背后包含着近几年美国经济发展较快,能源供求出现缺口,也包含着对核电安全性和经济性的认可。美国对核电的解冻将标志着西方核电低弥状态行将结束,西方核电将走出低谷。 3 我国发展核电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我国现在处于经济快速发展时期,且已经有了较好的基础,但距发达国家水平还有较大距离。以人均用电量为例,我国人均用电量占发达国家的十分之一。 虽说用电量不是评价国家经济实力的唯一指标,但它说明了随着经济的发展,电力的需求将大大增加,甚至几倍的增加。如何弥补巨大的缺口,核能是一种重要选择。西方国家在30年前曾用10多年的时间使核电达到其总电力供应的百分之几十,表明核电是解决大量能源缺口的现实途径。
  核电与使用化石燃料的电站的重大差别是产生的CO2数量最少。在全球变暖效应日益叫人担心的今天,少排CO2无异是一种福音。一座100万kW的燃煤电站每年要产生650万t CO2,17 000 t SO2,400 t NO2,此外还有28万t灰,灰中含有400 t汞、镉、铅、砷等有毒重金属。而同样功率的核电站运行几乎不产生CO2、SO2和氮氧化物。并且废物量体积小得多,仅20 t乏燃料,如将乏燃料进行后处理将产生9 t玻璃固化物(约3 m3),200 t中放废物,400 t低放废物。这表明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核电是优越的。
  核电对能源的稳定安全供应来说也是好的。 一座100万kW的核电站,可供100多万人口的电能需求,一年所用的核燃料只是几卡车。贮备几卡车的燃料显然不是很难的事情,但相比之下,同样发电量的燃煤电厂每年需要250万t煤,每天需几列火车供煤,对于燃油电厂,每年需200万t燃油。而且使用化石燃料发电,一旦遇到价格波动或燃料供应出现问题,立刻就会反映到社会层面,严重的会引起经济危机和社会动荡。鉴于此,现在各国都非常关心能源稳定安全供应问题。
  此外,核电本身是一项高科技产业,它的开发可以带动一大批产业的发展,实际上它也是经济增长点之一。
  还有人们最关心、议论最多的核电的安全性问题,应当说也是不成问题的。核电的安全性可以从三个方面考察:正常运行,事故影响以及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关于正常运行属于清洁能源大家是有共识的。根据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的资料,天然本底辐射对公众造成的辐射剂量平均每年每人2.5 mSv,而核电站正常运行经气体及液体途径对周围公众导致的辐射剂量,差不多仅是天然贡献的百分之一,可以忽略不计。关于事故影响,这或许是人们最担心的问题。国际原子能机构于1991年联合其他10个国际组织在赫尔辛基召开了电与环境的专家研讨会。对各种能源的安全性进行了全过程比较,关于事故问题的结论是:
 "来自核的、石油、天然气的严重事故对人类健康风险在大小上处于同一量级,比水电事故的要小2个量级。"
  这里需要强调一下,一些媒体对前苏联切尔诺贝利事故的伤亡人数作了不实报导。按国际权威机构的正式提法:
  "在1986年4月26日早晨出现在事故现场的600名工作人员中,134人受到高剂量照射(0.7~13.4 Cy)并患放射病。这些人当中,有28人在头3个月中死亡,另有两人在事故中因其他原因立即死亡。"
  "事故后的14年来,人们的注意力集中在调查切尔诺贝利事故所释放的放射性核素引起的照射与晚期效应(尤其是儿童甲状腺癌症)之间的关系。"
  "除儿童时期受到照射之后出现甲状腺癌症增加外,没有观察到可归因于电离辐射的各种癌症发生率或死亡率的上升。人们主要关心的疾病之一--白血病(白血病是辐射照射后癌症发生潜伏期最短的病症,潜伏期一般为2~10年)的危险没有表现出增加,甚至在恢复工作人员中也是如此。同时,也没有发现一些其他的非恶性疾病与电离辐射有关的证据。但是事故对人们的心理影响是广泛存在的,这主要是惧怕辐射,而不是由于实际受到的辐射剂量。"   关于放射性废物,现在科学家已经找到妥善处理、处置的办法。高放废物数量很少,可进行深地质处置。经深地质的隔离衰变,使其失去对人类社会危害影响。一些国家经测算深地质处置的费用仅占发电成本的极小部分,不会构成核电开发中不可接受的因素。至于低、中放废物,可进行近地表安全处置,经300~500年的隔离衰变达到无害化。
  近年来一些国家在研究铀、钚混合燃料在轻水堆中的使用,这种使用将可减少最终高放废物的数量。现在的技术已有把握安全处置这些放射性废物,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将进一步改善放射性废物的安全性,更有助于解决核电发展中的后顾之忧。总之,在我国发展核电有迫切的客观要求,是弥补经济发展巨大能源缺口的最现实的替补;核电是安全、清洁的能源,有利于环境保护;发展核电可以增加国家能源供应的安全性,有利于减少乃至防止由于能源供应波动引起的经济危机;开发核电又可以带动现代工业的发展。即发展核电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利国利民。单从环境保护来说,发展核电可以减少CO2排放,有助于减缓全球变暖的进程;减少SO2,有助于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可以减轻酸雨的影响,还可减少光化学反应,有助于还我蓝天的实现。 4 "积极支持,严格要求"的政策是符合国情的   据以上的分析,核电有利于环境保护,可缓解大气污染,减缓气候变暖进程,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安全可靠,因此应予以积极支持。
  在积极支持的同时,也应看到我国核电尚刚刚起步,且存在多种堆型,多国技术,多个公司,甚至一址存在几个公司的状况。 核电的安全记录本来就是严格管理的产物。针对我国核电处于发展初期,一些方面尚不规范。为确保核电安全、顺利、健康的发展,必须严格管理。
  在国际上对核电事业的安全管理分为审管部门的监督管理和核电业主内部的自行管理。在我国除审管部门和核电业主之外,尚存在行业主管部门的管理。审管、业主的自行管理以及主管部门的管理任务、作用各不相同,但要密切配合,共同实现核电的安全运行。关于核电的审管任务包括对核电站的设施安全审查和环境安全审查。这两种安全审查都是全过程的,从选址、设计建造,到运行和退役以及尔后的放射性废物安全处置的各阶段都要进行审批,而且在其运行中还要进行监督。业主要严格按审批要求确保核电站的安全。主管部门则应监督业主对审管部门各项要求的实施,并为这些安全要求的落实提供支持。不论是审管部门的审批,还是业主自行管理都要不断提醒:是否还存在不安全因素?如果各种安全隐患都排除了,核电站的运行自然也就更加安全了。核电站的安全记录越好,公众的信心越足,越有利于核电的发展。这表明严格要求反过来又有助于促进核电的发展。监督与被监督是一对矛盾,业主应看到审管部门的严格审查和监督是会对其工作带来一时不便,便从长远看对核电事业是有帮助的。此外,这种严格的审管监督也是法规所要求的,是强制执行的。业主、加上其主管部门的健全的安全管理,再加上审管部门的严格监督、检查,就可以保证核电事业的顺利发展。
  总之,我国的关于发展核电事业的环境政策"积极支持,严格要求"是符合国情的,是科学的,仍然是有效的。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责任编辑:cp029]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本网所转载的内容,其版权均由原作者和资料提供方所拥有!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新闻投稿 新闻投稿

本文链接:http://np.chinapower.com.cn/policy/ 转载请注明

 
遵化人才网www.zhrczp.com

 
热门图文
编辑推荐
点击排行榜
黄岛招聘网www.hdzp.com
经营性网站备案 可信网站 网站荣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