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核电首页 » 核电政策 » 正文

发展中国核电要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相结合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中国核电网  | 发表于:2014-03-13 | 来源:科技中国
张伯玲(本刊记者)

主题

  自1954年世界上第一座核电站在俄罗斯莫斯科郊区的OBNINSK诞生以来,核电已走过了50多年的历程。目前全世界有443座核电站在运行,向全球提供16%的电力。核电以其总体良好的业绩证明,核电是安全的、清洁的能源。

  中国一次能源分布不均,煤主要集中在北方,水力资源主要在西部。而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既缺乏煤炭又缺少水力资源,经济的高速发展对电力的需求促成了中国的核电站首先在东部沿海地区诞生。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电力的需求不断攀升。煤炭的开采、运输问题,燃煤电厂对环境的影响,我国水力资源虽然丰富,但总量有限,这一切使核电成为我国能源布局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核电迎来了积极发展的历史机遇。然而在赢得机遇的同时,应该如何发展我国的核电工业——是以引进为主还是以自主研发为主,为此本刊专访了前中国常驻国际原子能机构代表团团长,曾长期在核工业工作的核电专家俞卓平先生。


前中国常驻国际原子能机构代表团团长俞卓平

  中国自主开发建设核电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科技中国》:中国核电走过了20多年,在这20多年的发展中,我们有没有自主开发建设的核电站呢?

  俞卓平:有。中国大陆的第一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于1985年3月开工建设,1991年12月首次成功并网发电。容量为300MW的秦山核电站完全是由我国工程技术人员自主设计、自主建造、自主调试运行、自主管理的第一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的建成结束了中国大陆无核电的历史,为我国开发建设核电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中国核电从这里起步。秦山核电站良好的运行业绩也证明中国完全有能力开发利用核能。

  《科技中国》:我们既然有自主开发建设的核电站,而且有能力自主开发,为何后来一直都在引进国外的核电机组呢?如在秦山核电站后,我国先后从法国、加拿大、俄罗斯引进核电技术,建设了大亚湾、秦山三期、岭澳和田湾核电站

  俞卓平: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进一步深入,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外国核电技术逐步进入中国市场。从当时的情况看,这是正常的。因为当时国家实行“适度发展核电”的政策,核电还处于起步阶段,政府还来不及制订国家的长远核电发展规划;再加上核电造价较高,当时国内资金短缺,外商愿提供贷款,以及中国尚无建设大型商用核电站的技术资源和经验等原因造成了国外核电技术进入中国市场。应该说,从国外引进核电技术推动了中国的核电建设事业,引进了现代的核电管理模式,培养了一批核电技术人才,积累了中外合作建设核电站的宝贵经验。


秦山核电二期工程投入商业运行

  未能实现自主化、国产化,依赖技术引进将使我们受制于人

  《科技中国》:引进国外的核电技术既然推动了我国核电事业的发展,那我国今后的核电事业能不能就走“引进”这条路呢?

  俞卓平:我国已引进了几种核电技术,由于未能完全做到自主化、国产化,使核电的造价比较高,核电的电价与煤电相比缺乏竞争性,也使我们在核电的技术支持、核电厂的备品备件、核电部件的原材料等方面受制于人。一旦外方实行经济制裁或禁运,将使我们的进口核电机组处于困难的境地。

  对一个资源缺乏的小国,或者只计划建几台核电机组解决电力不足的问题,完全从国外进口整套核电机组也未尝不可。但中国作为有相当工业基础的大国,按照国家核电发展规划,到2020年核电装机容量将达到4000万千瓦。为保证核电在中国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走核电自主化、国产化的道路,才能使我国密切跟踪世界先进核电技术的发展趋势,保持和增强我们的核技术实力,不断提高核电的安全性,同时降低造价,使核电在保障能源安全、优化能源机构、保护环境等方面发挥独特的作用。

  在消化、吸收先进核电技术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科技中国》:您刚才提到了“我们必须走核电自主化、国产化的道路”,这是否意味着我们要放弃引进,完全自己研究,来实现自主化?

  俞卓平:如果完全靠我们自己趟出一条路来,这样会浪费很多的财力、物力、人力,更重要的是会浪费很多的时间。因此我们没有必要重复走别人已经走过的路。

  《科技中国》:那核电自主化、国产化的道路应该怎么样走?

  俞卓平:我们应该对引进的先进核电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在完全掌握了这些先进技术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但是我们在引进时一定要引进先进的技术,这样可以使我们站在新的较高的技术平台上。

  《科技中国》:怎样才能做好引进先进技术与自主创新两者的结合?

  俞卓平:以往较多关注引进核电机组,在技术转让方面做得不够。客观原因是外商不愿向中方转让技术,加之其他因素,引进的核电站建成了,表现尚佳。但在技术转让方面,在获取核电关键技术方面不尽如人意。使我国虽经多年努力,在独立开发建设先进的1000MW级大型商用压水堆核电站方面,如在设计、设备制造等领域还有不少工作要做。我认为,今后评价引进核电技术成功与否,不但要看建成的核电机组业绩,更要考查技术转让的效果和进展。技术转让成果对整个核电行业的发展和进步,对振兴民族工业意义深远。

  《科技中国》:其他核电发达国家是否也是在消化吸收所引进的核电技术上发展起来的?

  俞卓平:法国、日本、德国和韩国在消化吸收所引进的核电技术方面有良好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法国、日本、德国在上个世纪70年代初引进美国西屋公司的压水堆技术,韩国开发核电的时间和中国差不多;由于措施得当,上述四国一般引进2台,最多4台核电机组,就能实现核电自主化、国产化。主要经验是政府强有力的支持、指导,各工业部门包括设计研究单位、制造企业、核电公司齐心协力、整合资源、集中攻关,用10年左右的时间就能独立开发标准化的压水堆核电技术,并有能力向其他国家出口核电机组。


2005年2月19日报道,美国西屋公司将参与竞争位于中国浙江三门和广东阳江的两个核电站的四个核反应堆建设项目,他们拟向中国出口AP100核反应堆

图为美国公司向我国出售核电反应堆图解


  整合人力、资金、技术等资源研发中国品牌的核电技术

  《科技中国》:作为核电专家,对我国应该怎样去建立一个自己的核电工业体系,您有什么建议或措施吗?

  俞卓平:谈不上建议,国家已制订了发展核电的政策。中国是核大国,为了使中国核电尽快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应继续坚持“以我为主,中外合作”的方针。

  为了缩小差距,抢占核电技术前沿,我国应充分利用全球(除东亚外)核电市场不景气的有利条件,以市场换技术,积极引进第三代压水堆核电技术,特别注重技术转让和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结合我们已有的核电技术基础和经验,开发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压水堆核电技术。

  为了中国的核电事业可持续发展,在积极争取引进第三代压水堆核电技术的同时,应整合人力、资金、技术等资源,积极研发中国品牌的压水堆技术,以备在不可能引进先进核电技术的情况下,建设自主开发的核电站。纵观中国今天的核电技术基础和工业实力,与30年前的法国和日本相比应有一定的可比性,他们当年能做到的我们也能做到,甚至做得更好。

  今天,我们虽已有了相当的技术资源,但自主研发不是闭关自守,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们应当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和国际合作的有利条件。

  对二代压水堆核电技术可以做必要的改进,解决当前的急需。但我们不应将过多精力放在对二代核电技术的改进上,应集中资源研发先进的压水堆技术。二代压水堆核电技术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初,经过30年的演变,可以说,能改进的都改了,已没有多少再改进的空间。现在所做的改进也是根据运行经验反馈为了方便运行和维修,并没有做实质性的重大改动;这种改进对核电站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并没有太多的贡献,有时反而会带来新的问题。正因为如此,国外核电供应商都走出“围城”,集中资源研发新的核电技术,提高核电厂的整体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以满足新的核电安全法规的规定和当今核电站营运业主的要求。


正在施工的安全壳工程

  中国有基础、有能力建立自己的核电工业体系

  《科技中国》:众所周知,技术转让的费用是很高的,尤其是像核电技术中的核心技术的转让。我们有没有想过,在引进第三代压水堆技术的对外招投标工作中的技术转让一旦失败,我们应该怎样去实行自主化?

  俞卓平:如果由于政治、经济、技术等因素没有谈成,我们将不得不依靠自己。今天中国的国力已今非昔比,中国核电的发展潮流不可阻挡。经核工业几代人50年不懈的努力,中国已建立了完整的核燃料工业体系。经20多年的建设和积累,我们已能自主设计、建造、运营300MW和650MW的压水堆核电机组,并将300MW压水堆核电机组出口到巴基斯坦。我国已基本具备自主设计1000MW级压水堆核电站的技术能力,中国品牌的大型先进压水堆技术的研究开发已取得很好的进展。自主拥有的才是最可靠的,即使不是最先进的,也有了进一步开发、提高的平台。

  核电的发展需要得到政府强有力的支持和指导

  《科技中国》:在我国政府调整了对核电发展的政策后,您认为政府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俞卓平:由于核电工业特有的敏感性和重要性,各国政府都高度重视核电事业。核电是高科技产业,技术复杂,投资浩大,涉及众多重要的工业部门。人们又特别关注核电的安全性、经济性。核电的发展需要得到政府强有力的支持和指导,包括政策导向和资源配置等。

  中国分别引进了法国法玛通的M310、加拿大AECL的CANDU6 和俄罗斯的VVER1000核电机组,引进是成功的。虽然这三种堆型都是压水堆,但差异较大。我国有了三种不同的压水堆技术,分散了中国有限的核电技术资源。而事实上,全面掌握这三种压水堆技术,既无必要,也难以实现。这需要政府来统一技术路线,调节资源配置,使我国核电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责任编辑:cp029]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本网所转载的内容,其版权均由原作者和资料提供方所拥有!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新闻投稿 新闻投稿

本文链接:http://np.chinapower.com.cn/policy/ 转载请注明

 
遵化人才网www.zhrczp.com

 
热门图文
编辑推荐
点击排行榜
黄岛招聘网www.hdzp.com
经营性网站备案 可信网站 网站荣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