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核电首页 » 国内核电 » 正文

国家能源局力推核电出海:2020年前海外开工6-8台机组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中国核电网  | 发表于:2015-06-18 | 来源:能见度

5月7日,中国自主三代核电“华龙一号”示范工程首台机组——福清核电5号机组浇灌第一罐混凝土。

       国内核电市场不断升温之际,中国核电走出去的步伐也在提速。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在6月16日于福建福清举行的中核集团“华龙一号”技术推介会上获悉,根据国家能源局的初步规划,2020年前中国核电“走出去”将实现在国外开工6-8台机组。

        中国核电技术研发实力的提升、核电设备制造能力的增强,以及核电走出去上升为国家战略,均是中国实现上述目标的支撑力。这也恰是国家首脑到外事活动中频频化身“核电推销员”的动因所在。但跻身国际核电市场,意味着中国将面临与美国、俄罗斯、法国、日本、韩国等世界核能技术第一梯队成员国的激烈竞争。

        “目前国际核电市场的竞争非常激烈。像俄罗斯,总统、总理都在推销。核电出口不是简单的技术出口,技术、融资、整个核电设备情况,是一个综合体。”中核集团总经理助理、核动力事业部主任李晓明16日在接受包括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在内的多家媒体采访时表示,华龙一号将成为中国核电出海的关键性棋子,“国家层面对不同机型有初步的区域划分。但国务院开会定的出口主力,首推是华龙一号。”

        于是,在国内成功落地之后,中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加速其国际化布局。6月16日,就在李克强总理为华龙一号出海打气的第二天,作为中国核能行业航母、华龙一号总设计方之一的中核集团在全球首个华龙一号示范工程所在地——福建福清对多国组织推介华龙一号技术,打出了包括中国重大装备制造产业链、融资优势在内的组合拳。

拼技术、拼价格、拼融资

        华龙一号由中核集团ACP1000和中广核集团ACPR1000+两种技术融合而来,是两大集团在过去几十年核电建设运营成熟经验基础上,汲取世界先进设计理念合作研发的三代核电自主创新成果。澎湃新闻从推介会上获悉,根据中国核电技术发展战略,国家能源局已正式将华龙一号的英文名字确定为HPR1000。H意味着HUALONG的首字母,PR意味着压水堆。

        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的预测,在保守情况下,预计到2030年全球核电装机将增至456千兆瓦(低增长),740千兆瓦(高增长),投资将达到2000亿美金。

        虽然中国占了全球新建核电机组数量的四成,位列世界第一,但此前中国核电海外布局,却仅限于巴基斯坦的恰西玛核电站。今年2月,中国与阿根廷政府签订了《关于在阿根廷合作建设压水堆核电站的协议》,标志着华龙一号出口拉丁美洲。截至目前,华龙一号“落子”阿根廷与巴基斯坦几乎已是板上钉钉。此外,中核集团正在建立海外市场开发体系,积极推动英国、苏丹、沙特、马来西亚、埃及等近20个国家核电项目合作。

        多样化的市场,意味着不同的监管标准、法律、融资和本地化要求。中核集团旗下中国中原对外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丁健当天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称,从合同模式角度来讲,对于发展中国家,将首推技术和融资打包,也是中国走出去的优势。“但以沙特为例,我们采取的策略就不一样。因为沙特不需要我们融资,他需要的技术就是既先进又经济。我们和他们交流了很多次,他们就说我们要最好的而且性价比最高的技术。所以ACP1000非常有竞争力。国外的技术更成熟一些,也许先进性方面和我们是齐平的,但他们的造价比我们高。这个例子就是拼技术、拼价格,但不拼融资。”

        所谓的“核电出口并非简单的技术出口”,还体现在基于外交考虑形成的多样化融资模式上。丁健介绍称,通常来说,对国家战略影响比较大的国家,政策性银行会参与得比较多一些,优惠贷款比例较高。如果在国家战略方面不存在特殊考虑,为了能把中国核电技术和产品推出去,以及基于“一带一路”共同发展的考虑,也会给一定的融资,这种融资可能是商业贷款加优惠的组合。融资条件不一样,参与的银行也不一样。

        除了多样化的合同模式、融资模式之外,与他国组建联合战队出海也在中核集团的考虑之内。“我们的走出去不会仅仅是一种模式,可能会和国外的一些合作伙伴,像法国,甚至其他一些国家,像在阿根廷市场,就是和加拿大的坎杜能源共同建造。合作模式可能会有多种多样,合作方式和合作伙伴也有多种多样。这会造成几赢。”李晓明称。

  每出口一台华龙一号,将带动约70亿元核电装备走出去

        通常来说,在核电站固定资产投资中,核电设备投资占了40%-50%,是核电投资的最主要环节。因此,中国核电出口,将对国内重大装备制造业带来巨大的拉动作用。

       “华龙一号主要的设备,不管是机械还是电仪,都主要是国内制造的。特别是现在几大制造商,东方、哈电、上海电气、一重、二重,都承担我们的重大设备。华龙一号前两台机组的国产化率差不多在85%左右,我们力争以后批量化建设的机组,国产化率达到90%甚至95%。所以你可以从中看出来对装备业的拉动作用。”李晓明对澎湃新闻表示,核电出口对设备产业链的拉动不可小觑。粗略估计,以每台华龙一号机组造价约300亿人民币计算,每出口一台华龙一号,将带动约70亿元核电装备走出去。

        根据中核集团副总经理俞培根当天的介绍,中国已建立以东北、上海、四川为代表的三大核电设备制造基地,发展壮大了一大批为核电服务的配套设备和零部件生产企业。初步形成了较完整的核电装备制造和服务体系。中国的装备制造业具备了每年生产8-10套核电装备的生产能力。

        来自中国机械行业联合会的数据则更为乐观。联合会发电设备中心处长孟彦辉在推介会上称,经过多年努力,中国核电装备生产能力已经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目前具备每年生产约15套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的能力,成为国际上拥有最大产能的国家。孟彦辉对此解释道,15套的数字与俞培根介绍的8-10套并不矛盾,这是一个产能的概念。“比如说给了我们足够的订单,我们会发挥最大的能力把这个潜能发挥出来,是可以达到这个目标的。是一个生产能力的概念。”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责任编辑:cp029]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本网所转载的内容,其版权均由原作者和资料提供方所拥有!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新闻投稿 新闻投稿

本文链接:http://np.chinapower.com.cn/news/ 转载请注明

 
遵化人才网www.zhrczp.com

 
热门图文
编辑推荐
点击排行榜
黄岛招聘网www.hdzp.com
经营性网站备案 可信网站 网站荣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