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风电  变电  变压器  核电  开关柜  互感器  电缆  绝缘子  火电  柴油发电机组 

中国核电产业应警惕被外人控制

   2008-04-10 光明网6
据国际金融报报道,3月22日,国务院会议通过了由国家发改委撰写的《中国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05-2020)》,明确了“要积极推进核电建设,要统一发展技术路线,坚持安全第一、质量第一,坚持自主设计和创新,注重借鉴吸收国际经验和先进技术,努力形成批量化建设先进核电站的综合能力”的核电发展方针。“统一发展
技术路线”会不会废弃中国业已掌握的核电自主设计能力,并使中国处于领先地位的新一代核电技术边缘化,成为业界和媒体关注的焦点。

  国际金融报的报道说:“引进的决策更像是一个陷阱,使中国第四代的自主研发完全被边缘化。更重要的是,第三代并非四代核电技术的必然之路,两者在方案和概念上有着根本性的不同。中国引进国外三代技术对于发展四代核电没有任何帮助。而第四代才是被国际原子能机构真正认可的、能满足21世纪核电发展要求的“新一代”核电站。”

  国内自主创新产品遭遇市场瓶颈是一个普遍现象。如果取得研发初步成功的产品不能投放市场,就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研发过程,研发投入也得不到回报。最重要的是使形成自主研发能力的目标功亏一篑。长此以往,更没有企业愿意投资于自主研发,只能一代一代地以高昂代价引进国外技术。

  笔者曾在《核电自主化及高速铁路技术自主化》(光明网网友栏目)一文中写道:

  “近日,我国核电自主化取得有标志意义的进展,国产化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站的初步设计已通过专家审查。这意味着打开了我国自主核电技术走向批量生产的大门。而对工业技术来讲,批量化生产才是研发成功的标志。这一突破被列入中国2004年科技十大进展。

  接着看报道,不禁捏了一把冷汗,报道称“由于国外先进的第三代核电技术的引进建成大概要在2012年左右,在这段时间之前,我国必须自主建设一批有竞争力的核电项目,这为百万千瓦级国产核电机组的发展提供了市场空间。”

  如果国外先进技术“引进建成”的快一些,自主核电技术的市场空间很可能就被封杀了。这是一个有普遍性的问题:经千辛万苦研发的技术,在批量化生产的前夕功亏一篑,被国外先进技术全面封杀于摇篮之中。”

  据报道,最新的进展是:我国经过引进消化吸收的过程,终于具备了60万千瓦商用堆核电站的设计能力,60万千瓦商用堆核电站完全具有商业应用价值,然而由于有关方面把目标瞄准国外90万,100万千瓦的更新技术,从而使中国已掌握的设计能力有可能被弃之不用。中国核电的自主能力能够达到工业应用标准,但在提高技术标底值后,就有可能被屏蔽于国内市场之外。

  现在看来笔者还是为核电自主技术“高兴得太早了点”。

  核电引进是瞄准了国外第三代技术,实际上我国的高温气冷堆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核电发展的正确战略是:把我国已掌握的核电自主设计技术投入工业应用,使我国核电设计队伍在实战中积累经验,壮大力量,并使核电集团此前的研发投入(包括消化吸收的投入)得到回报,以鼓励自主创新;同时加大对新堆型(如高温气冷堆)自主研发的支持。这样才能避免永远跟不上的尴尬局面。

  引进技术应遵循“一次引进”原则:消化吸收引进技术并形成自主设计能力后就不应再引进,而应在此基础上自主研发新一代产品。韩国在创新政策中规定:对战略性的重大技术,只能引进一次。日本为引进技术制定了严格标准,包括引进的技术不能阻碍自主技术的发展;以及不能扰乱现有的产业秩序;政府以“一号机进口、二号机国产、三号机出口”作为技术引进的审批标准。日本企业也遵循着:“引进零部件能解决问题的就不引进单机,引进单机解决问题的就不引进成套设备,对工艺和技术的引进重于对设备的引进”的原则。

  我们与其花费重金多次引进技术,还不如引进韩国的“一次引进”原则和日本支持自主技术产业化的做法。韩国核电技术起步比中国晚,但现在韩国也有了世界一流的核电技术,而中国仍然处于依赖进口的思维定势之中。这种思维定势不打破,即使自己已有了世界领先的技术,仍然会面临在国内市场将其边缘化的危险。而原来消化吸收引进技术后形成的自主设计能力,却有可能被弃之不用。

  从目前中国已具有的自主设计能力和储备的新一代技术来看,核电自主创新是完全有可能的,也是最优路径,中国通过秦山二期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等项目,已完全掌握60万千瓦商用堆核电站的设计技术,更先进的中国压水堆CNP1000技术在短期内也即将成熟。现在这两种技术都需要产业化,进行规模化工业应用,这是后进国家通过技术引进实现创新和超越必不可少的一步。

  自主化技术商业应用取得的回报,又可投入到新一代技术的研发中,这样就可以形成自主创新的良性循环。现在中国的新一代核电技术高温气冷堆技术已具有良好基础,其安全性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被称为安全上“真实的神话”,这一技术正需要得到来自国家和工业界的有力支持,以加快其产业化步伐。

  如果从丰富中国核电设计建造经验的角度出发,从发达国家继续引进技术是有益的,但可以是根据自主设计的需要引进相关技术,或者把引进的技术限制在单个电站的水平上。绝不可用“引进技术”及“统一技术标准”这两个杠杠封掉自主技术的生存空间。

  据报道,美国西屋公司已经被日本东芝公司收购,从西屋公司引进核电技术,等于从日本公司引进技术。核电是重要的战略产业,如果中国的核电产业被日本企业主宰,中国将无国家安全可言。

  有专家指出,中国核电之所以发展缓慢,关键制约不在技术,而在思想认识,在体制和方针政策上。其实,最主要的还是心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状态,则可少走许多弯路。

  自主研发,看似艰难,恰是捷径。热衷于一而再再二三地引进技术,看似捷径,恰是弯路。因为当你跟着别人的技术路径追踪时,可能已经不知不觉地绕了弯路,而更可惜的,会是放弃通过自主研发完全能走通的一条捷径。

  中国的核电发展,是走上自主创新的“捷径”,还是落入重复引进的“陷阱”,值得关注。
 
标签: 中国核电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更多>同类核电
推荐图文
推荐核电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付款方式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1104177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