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核电首页 » 专家观点 » 正文

核电“走出去”须防急功近利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中国核电网  | 发表于:2015-05-27 | 来源:中国科学报

5月19日《中国制造2025》正式出台, 电力装备成为“走出去”的十大战略产业之一。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徐玉明认为,这将加速我国核电“走出去”的步伐,有助实现中国由核电大国向核电强国的转变。

中国核电发展面临历史性机遇,未来15年,核电规模将成倍增长。”第十一届中国核能国际大会上,徐玉明表示对我国核电行业的前景充满信心。同时,对于全球核产品市场,世界核能协会中国区总监弗朗索瓦·莫兰介绍说,其规模将达到5750亿美元。其中,老化的反应堆机组在2030年将要拆除,这会带来920亿美元的投资。

弗朗索瓦·莫兰带来利好信息的同时也提醒道,核电项目建设耗资大,还有一些政策法律障碍,“中国核电走出去,需要时间,不能急功近利”。

每年新建两个三峡工程

徐玉明表示,随着中国城镇化、现代化的发展,预计2030年全社会用电量将比现在增加一倍,而要实现2020年化石能源占比20%、2030年以前碳排放达到峰值的目标,必须要大力发展包括核电在内的低碳清洁能源。

“核电将成为未来清洁能源中的重要支柱产业。”国际合作中心国际能源研究所所长王进介绍,“环境问题对能源结构调整的压力巨大,气候变化对碳排放的减排诉求也在倒逼能源的清洁化转型。”

徐玉明介绍,截至今年4月,国内在运、在建及拟建的核电机组一共52台,其中已经投运的有23台,总装机量21.4吉瓦,在建27台,总装机量29吉瓦,已经核准的还有2台。

“今年内,还将有4到6台机组得到核准,有4到6台投入运行。到今年底,运行的总装机量将达到30吉瓦,届时,中国的核电规模将在全球排名第四,总发电量超过日本。”徐玉明说。

按照规划,到2020年以前,中国还要新建35吉瓦产能,平均每年新开工5到6台机组,每年新增核电投资1000亿元,“相当于每年新建两个三峡工程。”徐玉明解释说。

据介绍,目前国内投运和在建的核电厂已达40多个机组,安全水平和运行业绩达到全球核电机组中值水平以上,有的机组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在核电设备制造方面,设备国产化可达80%以上,主设备年供货能力达10套以上。

进入5月以来,我国自主三代技术的“华龙一号”首台示范工程——福清核电5号机组正式开工建设。这是核电重启以来我国首个正式落地的国产三代核电机组。

中国广核集团技术总监唐文忠介绍,国内中核集团已成功出口了4台核电机组,成为核电“走出去”的先行军。目前中核集团正在与阿根廷、埃及、英国等20个国家开展核能合作的洽谈。

核电尚面临挑战

迎来巨大机遇的同时,我国核电产业的发展也面临挑战。王进指出,我国截至2014年底只有177堆年的核电运营经验,相比核电大国如法国的2000堆年经验,显得比较少。

“纵观中国核电30余年的发展,在核电设计、建造和运行方面虽然积累了大量经验,但是在核安全各领域的基础科研与核电先进国家仍有差距。”王进说。

此外,世界上50%的核电站为内陆核电站,而我国所有核电站全部分布在沿海地区,内陆核电建设规划因日本福岛核电事故全部暂停。“民意的理解、支持和政府的决心也是影响内陆核电站建设的因素。”徐玉明说。

“从商业运行上看,AP1000作为美国先进的三代技术,世界上仍无商运经验。”王进指出,“我国的“华龙一号”及CAP1400作为我国自主研发的三代技术代表同样缺乏商运的经验支撑。而目前因环境、邻避等影响,国内核电机组建设的进度相对滞后,以目前的装机容量及建设周期,要实现2020年的总装机目标仍有一定难度。”

如何解决融资问题,是摆在所有企业面前的共同挑战。弗朗索瓦·莫兰指出,每个国家投融资的政策都不同,核电企业在国外拿项目之前,要先与各地的政策、法律、监管等进行磨合。

他表示,目前,在英国、土耳其都有一些不错的核电项目,“但在英国等一些国家的监管机构,要拿到许可必须先通过评估。中国的“华龙一号”也要经过2年评估才能确定是否给许可,不是很快就能搞定。”

带动产业“走出去”

虽然核电“走出去”充满挑战,但唐文忠仍对其前景表示乐观,“核电走出去,不仅仅是要推进单个项目,而是要带动整个核电装备制造产业‘走出去’,真正实现资金、技术、装备、工程服务、运营服务一起‘走出去’。”

对于“走出去”的战略规划,唐文忠称,中广核目前走出去的项目并不太多,重点区域在欧洲和非洲。非洲作为核燃料基地来开发,欧洲则是核电站建设运营的重点区域。此外,国家核电集团还将在土耳其建设4台核电机组。

“走出去”的同时,“家门口”的核电站建设也是业内人士最为关心的。“以中国目前的技术,内陆核电项目的安全性是非常有保障的。我们的核电站采取了很多安全措施,即便是极端情况下,也不会对长江水域造成影响。”徐玉明说,为了产业的发展,内陆核电建设越早越好,“最好在‘十三五’内,最晚不迟于2018年启动内陆核电的建设。”

安全运营是核电绕不开的话题,据了解,新建核电机组要符合三代核电安全标准,进一步降低堆芯融化及放射性释放概率。以“华龙一号”、AP1000、CAP1400为代表的第三代核电技术将成为中国未来核电规模化发展的主流。

“华龙一号”是中国核工业60年坚持自主创新的结晶,其商业可行性还有待从整体上、系统上进一步验证,徐玉明认为,“华龙一号”距离商业堆还有一段路要走,“但是,‘华龙一号’已经在国际上树立了品牌自信,从核电‘走出去’战略来说,这对中国装备制造业以及核燃料产业发展壮大,实现‘走出去’都会有很好的带动作用”。

 

 
关键词: 核电 走出去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责任编辑:cp029]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本网所转载的内容,其版权均由原作者和资料提供方所拥有!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新闻投稿 新闻投稿

本文链接:http://np.chinapower.com.cn/opinion/ 转载请注明

 
遵化人才网www.zhrczp.com

 
热门图文
编辑推荐
点击排行榜
黄岛招聘网www.hdzp.com
经营性网站备案 可信网站 网站荣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