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至24日,由中国核学会主办,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绵阳市人民政府承办的“中国核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在四川绵阳召开。中核集团总工程师雷增光出席会议并做专题发言。
会议期间,雷增光介绍了“华龙一号”的研发历程、总体技术特征、安全特性、关键实验验证以及国内外项目进展情况。他表示,核电技术能否走出去是一个国家是否成为核电强国乃至科技强国的重要标志。我国政府已经把核电“走出去”升格为国家战略,将核电出口作为我国“一路一带”战略的重要突破口。“华龙一号”具备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平衡了安全性和经济性、具备“走出去”的供应链优势,是我国现阶段满足独立出口条件的核电机型。国内外示范工程的顺利实施将提升国际市场对“华龙一号”品牌的信心和认可度,实现从“借船出海”和“拼船出海”向“造船出海”的根本转变,使其成为继高铁之后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另一张名片。
开幕式上,中国核学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冠兴表示,核能发电的科学起源于欧洲,技术发展与成长在英美,特别是美国,而当前核电的发展则主要在东亚,特别是中国。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已经跻身世界核电发展的第一方阵。中国将逐步成为世界核电发展的产业中心,实现从核电大国到核电强国的历史跨越。为此必须加强基础研究,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中国核学会学术年会是我国核科技界学科设置最全、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学术交流平台,每两年召开一次。本次会议是继成功举办2009、2011、2013年学术年会之后的又一次盛会。本届大会以“创新引领,科学发展”为主题,会期四天,以大会报告、分会场口头报告、张贴报告、核技术应用军民融合展等形式进行,同期举办核技术在医学领域应用论坛、核电装备高峰论坛、妇女论坛、青年论坛。
会议发布了“中国十大核科技进展(2013-2015)”、《中国核学会关于积极推进我国核电建设的倡议书》、中国核学会与德阳市人民政府签署《关于助力德阳核工业装备及核技术应用产业发展合作协议》等重要成果。
本次学术年会共设置了12个分会场,24个专业分会,共1336篇论文进行了口头报告交流。交流围绕核技术发展中的热点问题和基础问题,涉及核能动力、核安全、辐射防护、地质冶矿、同位素、核农学、核医学、核物理等20多个学科,是核科学界学科最全面的展示交流。
年会还对21名专业分会和地方学会的优秀学会工作者进行了表彰。
中国核学会学术年会旨在展示和交流近两年来核科学技术各个学科领域的创新成果,推动各个学科交流、交叉与融合,促进核科技人才的进步与成长,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进核电、核燃料关联产业、核技术产业、核基础科学、核医学、核农学等学科全面发展,使核技术更多地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
本届年会得到了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国家核电技术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各专业分会及省级核学会、西南科技大学的协办支持。(胡春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