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核电的春天里,中国科学院在国家战略核能利用领域正在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除了牵头组织实施国家“十二五”期间优先部署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加速器驱动嬗变研究装置”项目之外,中科院在“核寒冬”期间布局核能安全技术,成立核安全所,今天看来,是极具战略眼光的重要举措。
进入中国科学院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核安全所)的实验大楼,的眼球立刻被一个“大家伙”塞满——这个学名叫作“多功能铅铋堆技术综合实验回路KYLIN-II”的装置足有半个足球场那么大,三四层楼那么高。
这个名字有些拗口的装置刚刚通过了项目验收。领域专家认为,这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多功能液态铅铋综合实验平台,其回路规模、设计与综合实验能力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这个装置是核安全所100多个科研人员经过3年多的艰苦攻关研发建成的。”核安全所所长吴宜灿告诉,“它的成功研制标志着中科院先导专项‘未来先进核裂变能——ADS嬗变系统’铅铋反应堆由物理设计走向工程化研究取得重大进展。”
3月5日,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和核安全所联合举办了铅基反应堆专题研讨会。与会专家们认为,铅基反应堆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吴宜灿告诉:“核安全所在中科院战略性先导专项和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支持下,将进一步联合国内外相关单位优势力量积极开展铅基反应堆的研究,在第四代反应堆、加速器驱动次临界系统及聚变反应堆领域实现跨越创新。”
春去春又回
中国核能因福岛核电事故而失去的春天,现在又回来了。
同样是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提高非化石能源发电比重,发展智能电网和分布式能源,鼓励发展风能、太阳能,开工一批水电、核电项目。”这是2011年日本福岛核电事故发生后,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出现“开工一批核电”的提法。
刚刚过去的两会上,核电复苏的信号被互相印证并不断放大。在政府工作报告释放“利好”之后,一批“重量级”人士密集发表挺核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