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要内容:今天,我国第一次核准6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迄今总装机容量最大的核电项目――阳江核电站正式开工建设。阳江核电站的建设将进一步提高我国核电自主化建设水平,带动核电产业升级和地方经济发展,对广东打造 “核电示范区”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今天,我国第一次核准6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迄今总装机容量最大的核电项目――阳江核电站正式开工建设。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出席阳江核电开工仪式并宣布工程开工。国家有关部委、广东省、阳江市、中广核集团公司相关领导参加了开工仪式。
位于粤西沿海的阳江核电站,总投资近700亿元人民币,是国家确定“积极推进核电建设”方针后,中国广东核电集团继岭澳核电站二期、大连红沿河核电站、福建宁德核电站之后建设的第四座核电站,项目采用中国自主品牌核电技术――CPR1000,进行标准化、批量化建设。阳江核电站也是我国在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形势下核准建设的国家大型重点工程之一。阳江核电站的建设将进一步提高我国核电自主化建设水平,带动核电产业升级和地方经济发展,对广东打造 “核电示范区”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投资近700亿元 综合效益可观
将产生巨大的投资拉动效应
作为我国一次核准开工建设容量最大的核电项目,在提供清洁能源、优化能源结构的同时,阳江核电站肩负着拉动内需的重大使命,并对核电产业升级、地方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阳江核电站工程建设6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采用中国改进型压水堆(CPR1000)核电技术。1、2号机组有效建造工期为56个月,3-6号机组有效建造工期为54个月。阳江核电站首台机组计划于2013年建成投入商业运行,6台机组将在2017年全部完成建设,预计每年上网电量为450亿千瓦时。
核电建设有投资大、产业链条长、关联度高的特点,对装备制造等相关产业的拉动作用明显,在出口和国内消费不足的情况下,通过加快核电建设,可促进固定资产投资,促使企业加大技术投入,带动产业转型和技术升级。
阳江核电站设备制造由国内企业为主承担,将有效促进核电装备制造业与整个核电产业链的发展。1、2号机组的国产化比例将达到75%;3、4号机组国产化比例将达到85%;5、6号机组国产化比例争取达到90%,项目综合国产化率达到83%。根据多项目同一技术路线的特点,中国广东核电集团采取集约化方式与国内设备制造企业合作。核岛主设备(包括反应堆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主泵)、汽轮发电机组、数字化仪控系统等采用集约化方式分别与东方电气集团和上海电气集团等设备制造企业签订了供货协议。目前,设备制造正按计划进行。
6台机组投资近700亿元的阳江核电站,将产生巨大的投资拉动效应,为地方经济提供稳定丰厚的税源及众多就业机会。阳江核电站是我国已建、在建和待建核电站中前期准备条件最为完善的核电项目。自2003年厂址表土剥离以来,阳江核电项目陆续完成了征地、厂平、海工、道路、水库、水厂、通讯、办公区与生活区建设等各项前期准备工作。截至目前,项目已投资40亿元人民币。据介绍,阳江核电站的建设与运行,将有力带动当地第二、三产业的发展,以核电为代表的能源产业将成为阳江市的又一支柱产业,阳江市也将成为广东重要的新兴电力能源基地。
CPR1000支撑我国核电驶入快车道
为实现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阳江核电站项目采用我国自主品牌核电技术CPR1000进行建设,总体目标是:把阳江核电站项目建造成优质、安全、经济的核电站,通过技术和管理创新持续提升安全性、先进性、经济性,并进一步缩短建设工期。
中国广东核电集团一直坚持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核电发展之路,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建成大亚湾核电站后,从1994年开始,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每年投入1500多万美元对大亚湾核电站进行技术改进和创新;1997年5月15日开工建设的岭澳核电站,通过实施52项重大技术改进,按照国际标准,实现了工程管理自主化、建安施工自主化、调试和生产准备自主化、部分设计自主化和部分设备国产化;在2005年12月开工建设的岭澳核电站二期中,通过采用经过验证的技术改进,结合新技术应用、经验反馈以及核安全法规发展的要求,进行了数字化仪控、半速汽轮机等15项重大技术改进和40多项其他改进,实现了百万千瓦级核电技术“自主设计、自主制造、自主建设、自主运营”,形成了我国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技术品牌——中国改进型压水堆(CPR1000)核电技术。
为应对能源日益短缺、环境保护压力逐步增大的局面,2005年,国家确定了“积极推进核电建设”的方针,提出到2020年建成核电装机4000万千瓦的目标。作为技术先进、成熟安全、经济可靠的核电技术,CPR1000成为我国当前核电发展的重要技术方案,为实现国家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据了解,包括阳江核电站在内,CPR1000已在岭澳核电站二期、红沿河核电站、宁德核电站、福清核电站、方家山核电站等核电工程建设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统计显示,截至今年11月底,在国家已经批准开工建设的7座核电站、22台核电机组、总计2290多万千瓦的装机容量中,有20台、2160万千瓦采用了CPR1000技术。其中,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全资、控股或为主建设的机组有16台、1600万千瓦,占73%。
阳江核电站的建设标志着我国已具备标准化、系列化、规模化建造核电站的能力。为完成国家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确定的目标,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充分利用CPR1000机组标准化、批量化建设的优势,统一设计和采购,全面巩固和落实设备国产化目标,通过六台机组的连续建设,进一步提升二代改进型百万千瓦级核电装备的自主化水平。
同时,通过阳江核电站的建设,对于我国加快核电建设步伐,紧密跟踪世界先进核电技术,培养高素质核电人才,实现三代核电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都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核电发展的需要,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正借鉴吸收引进的三代核电技术,持续对CPR1000技术进行改进创新,进一步提高其安全性、先进性和经济性,使技术指标达到或接近三代核电技术水平。该技术研发完成后,将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电技术。
规模发展核电,优化能源结构
为打造广东“核电示范区”提供有力支撑
阳江核电站工程一次核准建设六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是我国目前开工建设容量最大的核电项目。它的开工建设标志着国家核电事业迎来了大发展的历史机遇,也为广东努力打造“核电示范区”战略的实现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并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核电是安全、清洁、经济的能源,以批量形式规模化推进广东核电建设已经成为共识。在今年出台的广东新十项工程建设中,对核电建设的定位从“十一五”规划中的“加快核电建设”转变为“跨越式发展核电”。在今年7月举行的广东省核电建设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上,广东首次提出打造我国首个“核电示范区”,规模化、集约化推进广东核电快速发展,依托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实现广东核电的产业化发展。规模化发展核电将有助于优化电源布局,降低能源供应风险,控制能源成本。根据广东核电发展“十一五”规划,到2020年,广东省运行核电装机容量将达2400万千瓦,在建规模将达1000万千瓦,广东能源自给率可从现在的13%提高到20%。
阳江核电站的建设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广东省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进一步优化广东省电网结构和能源结构,发展核电装备制造业,实现广东能源、经济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同时,它也是广东省2020年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为进一步优化广东省的能源结构,改善生态环境,为促进阳江地方经济发展发挥积极作用。作为我国唯一以核电 为主的清洁能源集团,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承担着推进广东核电跨越式发展的重大使命与责任。随着阳江核电站的开工建设以及其他核电项目的顺利推进,广东省核电建设已步入跨越式发展阶段,为广东省打造“核电示范区”创造了条件,也为奠定核电在广东省未来的主力电源地位打下良好基础。目前,广东在建的岭澳核电站二期两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已进入全面安装阶段,预计在2010年左右建成投产。台山、陆丰等一批核电新项目的前期工作正在加速推进,台山核电项目已于今年8月开始负挖,计划于2009年开工建设。同时,经过四次全面系统的核电厂址普查工作,基本完成了省内核电厂址比选工作,广东储备核电厂址容量达到6000万千瓦,为广东打造“核电示范区”提供了充足的厂址资源保障。
广东省有关领导表示,大力发展核电,是广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现实需求,是保障广东省能源供应安全、促进节能减排的战略选择,是促进能源建设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广东将充分利用发展核电的先发优势和良好基础,以批量形式规模化推进核电建设,打造“核电示范区”,同时以世界眼光谋划广东核电产业发展,促进广东核电配套产业的优化升级,为国家核电工业体系的战略升级起到推动作用。(记者胡谋)
新闻关键词: 核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