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核电成本总体偏高
全世界核电成本及价格都比煤电低或持平,只有我国核电成本及价格比煤电高,在李鹏同志的《核电日记》一书中记载:
法国核电电价为0.19法郎/千瓦时,煤电电价为0.33法郎/千瓦时(见第76页);英国核电电价为0.03英镑/千瓦时,煤电电价为0.04英镑/千瓦时(见第91页);日本核电电价为12日元/千瓦时,煤电电价为14日元/千瓦时(见第260页)。
我在职时,曾于1986年去考察过苏联,当时,他们向我们提供的资料显示,其核电电价为0.75戈比/千瓦时,煤电电价为1戈比/千瓦时;建设核电每千瓦投资为270卢布,建设煤电每千瓦投资为200卢布,核电建设投资只比煤电增加了30%左右。
1984年我在日本考察时,日方提供的核电建设造价是:建设核电每千瓦投资为31万日元,建设煤电每千瓦投资为24万日元。
随着科技的进步,现在煤电建设水平比20多年前大有提高,蒸汽压力从亚临界发展到超超临界,蒸汽温度从545摄氏度发展到600摄氏度。同时,对环保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除尘,还要脱硫、脱氮等等。对于核电建设,由于提高了安全标准,所以我不知道现在国外核电成本及价格与煤电有多大变化,不过无论怎样,我想两者之间的比例不会有太大变更。
我在报纸上看到,我国规划在辽宁红沿河建设4套百万千瓦核电机组,总投资为486亿元;在福建宁德建设4套百万千瓦核电机组,总投资要500亿元。两家核电厂每千瓦投资均计划在12000元左右,而听说实际数字比之还要高。而华能集团在浙江玉环建设的4套超超临界百万千瓦煤电机组,每千瓦投资平均为4000多元;国华公司计划在绥中建设的2套超超临界百万千瓦燃煤机组,预算是70亿元,即每千瓦平均投资为3500元。从以上数字看,现在我国核电千瓦投资约是煤电的3倍,和国外的差距太大了!我曾给秦山核电公司写信,希望他们在扩建2套65万千瓦核电机组时,把工期缩短到40个月,并努力降低工程造价。我也曾给广东核电公司写信,同样希望他们在建设百万千瓦核电机组时,能大大缩短建设工期和降低造价,但均未得到回复。
华能集团计划在海南与某核电企业合作,建设4~6套国产65万千瓦核电机组,华能核电部负责人答应把第一套机组的建设周期缩短到40多个月,并认为造价可以比预算降低很多,但该集团又称工程决定权在核电企业一方。
传统习惯导致成本高
1986年3月30日,我(当时我是原国家计委副主任)和原核工业部部长蒋心雄与国务院重大装备办林宗棠一起陪同时任国务院总理赵紫阳去考察我国首台在建的30万千瓦核电机组。在专机上我们讨论了许多问题,我向赵紫阳总理提出,核工业部原是生产军品的部门,当时生产军品不是很注意经济核算,所以由核工业部搞核电,造价肯定会很高。以下是我向赵紫阳总理反映的一些自己了解到的具体问题:
我曾考察过当时在建的大亚湾2套90万千瓦核电机组。该机组和法国90万千瓦机组的机型相同,同样都以建在岩石上的钢筋混凝土为基础,法国的基础有6米厚,而我们的有8米厚。问:为什么?答:“更”安全。钢筋混凝土基础建好后,国外一般采用沙土回填基础边的空当儿,而我们不用沙土而是用混凝土。问:为什么?答:“更”安全。我去时正值一年中白天比较长的季节,而我们的土建工作却只开一班工,问:为什么不开两班或三班,答:设备供货来不及。不能供货,为什么要急着开工?
建设秦山第一套30万千瓦核电机组时,国家计划内大盘子资金不足,因此由煤代油办公室提供一半以上的资金。我们去考察时,核电厂有近2000多名职工,我说职工太多,他们答应建成后,只留下1000人,我提出1000人也太多。原预算总投资约是8亿元,后来实际用了13亿元。当时的常规岛汽轮机转子,完全可以由上海汽轮机厂生产,但却花高价向日本三菱公司采购。
哈尔滨汽轮机厂和北京重型电机厂都生产过部分军工产品,我曾在这两个厂子工作过,所以了解一些情况,当时国家规定军工产品是“实际成本加5%的利润”。一种产品的实际成本,计算起来活动性很大,因此,想多得利润,只要多增加成本就足够了。这也是国产核电机组成本偏高的原因之一。
我汇报完以上问题后,赵紫阳总理表示同意我的意见,并提出由国家计委委派一名干部去当时的核工业部任副部长。后来,由电力部门分派了两位有实际经验的专家型干部,一位去核工业部任副职,一位去广东核电公司任副职。几年后,不知什么原因他们两位又都回到了电力工业部门。
由此看出,要想改变一个部门的习惯和传统,仅依靠任命一名有实际经验的副职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降低核电造价的建议
要解决根本问题,得依靠以下几点:
首先,靠市场,靠产品在市场上开展竞争。现在有不少军工企业,改为生产民用品后,由于市场竞争迫使企业极大地加强了产品成本管理。这些企业的技术水平都很高,只要注意产品的成本和质量,都能很快在市场上站住脚,如此类企业生产摩托车和电视等。因此,搞核电也应打破垄断。
其次,依靠有改革创新精神的一把手。如铁道部,上世纪80年代,我在国家计委也同时分管交通,当时,我曾向铁道部领导提出火车能否跑得再快一些?答:不行,否则会影响安全。这几年经过改造,火车已经多次提速。再有,专门运煤的大秦线铁路,设计年运煤1亿吨,当时有人认为运力太大,先按每年6000万吨目标运行,而2007年这条铁路运力已达到3亿吨,并且有关单位表示运力还要增加。
我为什么提出该问题呢?因为我国将要大规模建设核电,到2030年之前,1亿千瓦的规划可能还是很不够的。若我国核电投资水平能基本上达到国际水平,对国家来说,不是只节约几十亿,而是可节约上万亿元资金的问题,对国民经济影响实在太大了!
建议国家抽调有相关经验的专家,组成一个专门的小组来调查和研究该问题。
再次,最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改变现在核电价格的制定办法,不能谁的造价高,谁就能卖高价电。全国应制定分地区的合理的大家基本上都能接受的电价,如果按投资多少来确定电价。这样就会出现“鼓励提高造价,好卖高价电”的负面效应。
自主研发降低技术成本
我国计划到2020年,全国建成核电机组4000万千瓦,并有1800万千瓦在建核电项目,这个数字对客观需求来讲是远远不够的,特别在当前全世界普遍关注二氧化碳减排的形势下。希望在执行时能大大超过该计划数字,但是按现在的做法和思路,能否完成规划目标也是令人担忧的:
首先,我国已掌握的核电技术却不采用,如我国经过14年研制成功的65万千瓦核电机组,该机组的技术水平和安全性能都不比从国外引进的大亚湾核电机组差,而且经鉴定“运行安全可靠”。2004年,我曾向国务院建议在浙江省一次批准建设20套65万千瓦核电机组。有了批量,一定可以大大降低设备造价,并能提高质量。但经国家发展改革委研究后,只批了2套。而把希望放在引进更先进的百万千瓦机组上。我们用多长时间才能完全掌握其制造技术,尚不敢肯定;而什么时候能批量生产,满足国家需要更不敢肯定;至于该机组投产后,其电价能不能被市场接受也不清楚。对于引进先进技术我们是不反对的,但为争取时间,应该一面对引进技术进行努力攻关,一面组织生产一批我国已掌握的机组,这样不是更好吗?
其次,要建一批比照大亚湾、岭澳已投产的第二代核电。但在电厂设计上,不采用国家已有生产能力的设备,而是采用我国近几年都不能掌握的设备。本来,原方案是采用对已有设备的翻版加改进的方式,尽管核岛部分执行了该方案,但常规岛发电设备却从原来的每分钟3000转改为1500转。1500转百万千瓦核汽轮机是个庞然大物,是3000转常规岛发电设备重量的2倍,价格也高1倍,国内已投运的核电机组,如大亚湾、岭澳和田湾的汽轮机都是采用3000转的。最主要的是国内汽轮机厂近几年都还不具备1500转常规岛发电设备的生产能力。而我国采用的理由是1500转的效率比3000转的高。要生产1500转的核汽轮机,负责该项目的东方汽轮机厂从组织攻关到建设生产厂房,再到掌握技术生产出第一根转子,计划要到2010年,然后才能组织全国专家审定是否合格,会消耗太多的时间。
而3000转的百万千瓦燃煤机组,在2007年全国已投产了7套,运行良好,并且还要规划再建设近20套,我国三大汽轮机厂都能生产该机型。我本人就是学汽轮机专业的,把3000转的百万千瓦燃煤机组改为核岛汽轮机,没有任何技术困难。我从报纸上看到,岭澳核电站扩建2套第二代百万千瓦核电机组,其汽轮机低压转子需要从法国购买。而每套百万千瓦核汽轮机有3根低压转子。听说红沿河、宁德核电厂也因为担心靠国内生产赶不上进度,要从国外购买低压转子。这种1500转的低压转子,不知道什么时候我们自己才能批量生产,满足核电大规模建设的需要?这里还未包括华能集团和广东核电公司已签约在山东荣成的4套核电机组,以及广东核电公司和湖北签约待建的4套核电机组。还有,近日我从报纸上看到的福清6套和方家山2套百万千瓦核电机组,说是2013年投运,不知道以上机组的汽轮机是自己生产,还是再从国外购买。考虑到成本和效益,我们与其购买国外新技术,还不如采用自己已经掌握的技术。况且,要采用新技术,大家都是支持的,但应该首先组织攻关,待掌握技术后,再安排新项目上马才好。
既要安全也要效益
发展核电要讲究“少投入多产出”的经济效率原则,但更要保证安全,这一点大家的认识是一致的。
我国已投运的11套核电机组(秦山1套30万千瓦机组、2套65万千瓦机组、2套70万千瓦机组,大亚湾2套90万千瓦机组、岭澳2套100万千瓦机组,田湾2套100万千瓦机组)运行多年,已做到了运行安全。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经济快速发展,全国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很大的改善和提高。但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多数人的生活还不宽裕。我们搞建设和发展生产都应努力降低消耗,提高效益,为社会多积累财富。采用新技术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建设核电投资大,更应贯彻这一方针。
上述问题,我认为是一个大的经济建设问题。(作者系原能源部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