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主管的《中国投资》杂志刊发《谁能领跑中国民族核电?》一文,对未来中国民族核电发展的格局将怎样变化进行分析。
文章提出,中国因环境压力以及之前在核电政策中谨慎,导致核电与常规电源相比比例过低,目前大力发展核电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值得进一步关注的是,以CPR1000为代表的我国核电自主品牌将如何发展?中广核等拥有核电站运营资质的中央企业将如何在新的契机下构筑民族核电的发展之路?
文章表示,中广核集团在此一过程中正在后来居上。
文章说,随着CPR1000在红沿河一役中,一次中标4台机组,中广核在中国核电自主品牌战略中的地位直线上升。很多内地想建核电站的省份也频频向中广核示好。
“第三代核电技术规模化发展的空当儿正是中广核自主品牌CPR1000发展的黄金时间”,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广核科技委主任郑健超说。
中广核起步于国内首座大型商用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的基础之上。大亚湾核电站按照“高起点起步,引进、消化、吸收、创新”,“借贷建设、售电还钱、合资经营”的方针开工兴建,1987年7月主体工程正式开工,1994年5月6日全面建成投入商业运行。1994年9月中广核注册成立,注册资本102亿元人民币。
13年后,截至2007年8月,中广核集团拥有总资产约633.7亿元人民币,净资产约279.4亿元人民币,与成立时的净资产32.4亿元人民币相比增长到近9倍,有效地实现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中广核位于吸纳新事情速度最快、商业头脑最集中、商业细胞最活跃的改革前沿地的深圳。天然的商业环境使得中广核谙熟商道。
在成功建设、运营大亚湾核电站的基础上,中广核通过将已投产核电站产生的效益作为资本金投入开发新的核电项目,形成“以核养核,滚动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
另外,中广核不满足一直成套从国外引进高昂的核电设备,而是以从法国引进的百万千瓦核电机组为基础、结合多项重大技术改进形成了具有自主品牌的中国改进型压水堆核电技术路线—CPR1000。随着CPR1000在红沿河一役中,一次中标4台机组,中广核在中国核电自主品牌发展中的地位直线上升。
郑健超院士说,CPR1000这个产品的品牌与中广核的企业品牌是共生的,互相影响的,对核电企业来说,最重要的还是企业的品牌。中广核企业品牌背后的支撑是什么?郑健超认为,是人才和建设、运营积累的各种成功经验。
在建设、运营大亚湾、岭澳一期以及正在建设的岭澳2期过程中,中广核有意培养了一支专业化的核电站运营管理、工程管理和技术研发队伍;同时建立了与国际接轨的核电生产运行、工程建设、科技研发和人才培养体系,在核电站运行、维修、技术支持、安全监督、质量管理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业绩。
大亚湾的成功没有让中广核止步努力。1997年,在以大亚湾核电站为参考的岭澳核电站1期建设中,中广核根据大亚湾运行的经验,进行了52项重要技术改进;按照国际标准,实现了项目管理自主化、建筑安装施工自主化、调试和生产准备自主化,实现了部分设计自主化和部分设备制造国产化,整体国产化率达到30%,国内180余家企业参与了设备制造。此外,精于计算的中广核将岭澳项目提前66天全面建成投产,节省投资3.81亿美元。
郑健超院士称,中广核是踏着国家的脉博前进的。国家提出以自主化依托项目推动、振兴国内装备制造业。中广核凭借业主身份,在与外方进行采购谈判时,一直兼顾努力实现国家目标,要求外方对国内制造企业进行技术和各种管理知识的转让。这一坚持也取得成效。2005年12月15日开工的岭澳核电站2期中,工程管理由中广核工程公司总承包,工程设计、设备制造、设备监造、工程施工与技术服务等均由国内企业为主承担,1、2号机组设备国产化率将分别超过50%和70%。为进一步提高安全性和经济性,中广核集团与国内设计院所、科研机构密切合作,在岭澳核电站2期建设中实施了15项重要技术改进和40余项其它技术改进,其中包括采用数字化仪控和先进控制室、先进燃料组件、半速汽轮发电机组等。
郑健超院士认为,岭澳核电站2期在我国核电发展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项目建设,我国将加快全面掌握第2代改进型百万千瓦级核电站技术,基本形成自主技术品牌核电站设计自主化和设备制造国产化能力,为高起点引进、消化、吸收第3代核电技术打下坚实的基础。他说,中广核在推进核电国产化方面的努力,得到了国家发改委有关领导的称赞。并且国家已同意在广东阳江、福建宁德等地进行核电站的前期工作。因为中广核CPR1000名声已经传开,很多内地想建核电站的省份也频频向中广核示好,愿意在当地建设安全、成熟的CPR1000。
郑健超称,中广核正在积极参与AP1000的引进工作。参与了国家973计划超临界堆关键科学问题基础研究,并与清华大学签署了合作协议,共同参与高温气冷堆第四代核电技术的开发和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