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中旬,一个总价值高达53亿美元的中国核电站引进项目被美国拿下。这是在众多美国经济界高官来华参加中国战略经济对话的背景下取得的成果。美国能源部长博德曼在签字仪式后表示,这笔核电大单将对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起到减压的作用。
美方感到很兴奋
据悉,美国能源部长博德曼和商务部长古铁雷斯在中美签约后表现得非常兴奋。他们一致认为,这一合同绝对是首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中美国的最大收获。
“亲自操刀”的博德曼踌躇满志地表示:“这是美国核工业史上最兴奋的一天。这桩涉及金额高达数十亿美元的大单将为美国创造5500个就业机会。”
古铁雷斯也在美国商务部网站上发表声明称:“对中美关系和西屋的工人来说,这都是一个重大胜利。”他还透露,早在今年年初,他就与博德曼一起共同向中国官员写信力挺西屋,而这个合同的签订是作为第二大贸易伙伴的中国向美国制造业与服务业开放的标志性一步。
的确,对于本次参与战略经济对话的中美双方来说,今年可能高达2400亿美元的美国对华贸易逆差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博德曼在签约后更是相当坦白地表示,这桩交易对减少美国对华逆差将起到很大的帮助。
西屋技术存在风险?
根据中美签订的协议,中国将引进西屋公司AP1000技术,在广东的阳江、三门核电站建设4台百万千瓦极的核电机组。美国西屋称其花费了15年时间研发的AP1000技术是世界上先进性最高的第三代核电技术。
但在外界看来,美国公司本次胜出完全是出于其它方面的考量。法国总统希拉克就对美国的核电技术很不服气,早在今年10月访华时就曾表示,法国面对的是一个“技术完全停留于纸上,人员很久没接触过具体工程”的美国公司。他认为,中国在做这一选择时将更多地考虑“减少与贸易伙伴的贸易顺差”。
事实的确如此,西屋的AP1000技术虽然先进,但目前毕竟在全球尚无应用的先例。这难免有人担心西屋技术存在某些风险,连博德曼也曾这样说过,希望中国率先起用的新技术能帮助美国的公司更好地在美国加快新核电技术的利用。这就难免有“西屋是拿新技术在中国做试验”的说法。
对此,西屋电气中国首席代表刘信刚表示:“西屋对控制技术风险相当有信心,尽管看起来AP1000是首次商用,但美国核管会对此已进行了10多年的审评”。刘信刚透露,目前美国也进入了核电站的更新换代期,在目前18台的机组建设计划中,有12台选的是AP1000技术,根本不存在中国是试验品的说法。但他同时也承认,西屋毕竟是在中国第一次做这么大的项目,与中国有关部门的合作经验还有欠缺,这是西屋需要在下一阶段着重提高的。
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也表示,签约只是一个开始,双方需要努力在工程中确保核电站的安全和可靠性。
技术引进需带动研发
业内专家说,核电技术先进的国家都想依靠技术输出来削弱别国的核电自主研发能力。如果是一个小国,也许建几台核电机组就能解决全国的电力供应,因此全从国外进口核电机组也没什么问题。但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必须要尽快拥有自己的核电开发技术和建设能力,否则就将受制于人。所以,对中国来说,关键是要靠引进带动研发。在这方面,国外好的经验值得借鉴。
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清泰介绍,日本在引进技术的时期,平均花1个美元引进技术,要花7个美元消化、吸收,目的就是要把引进的技术吃碎、嚼烂装到自己肚子里,彻底完成一次技术学习的过程,使自己登到一个新的技术平台。
美国有人估计:日本引进技术经消化和再创新之后,当其再大量使用这个技术的时候,已经比引进技术的效率提高了30%,这样从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25年到30年期间,日本就走过了从引进到创新的过程,而且进入了技术输出国的行列。
陈清泰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引进技术的项目数和支出总额,可能比日韩加起来还多,但用于消化、吸收的费用却只相当于引进费用的7%,就是说用1美元引进技术,只用7分钱消化、吸收,这和日本差100倍。这么一点费用只能用来解释图纸,仅能保证引进的设备可以使用,不可能吃透、消化,更不可能再创新。
曾从事核能研究的专家钱积惠说,只有给干的机会,才能形成和提高我们的自主研发能力。问题的关键在于,中国核电将怎样获得自己的统一技术线路。国际上,法国、日本、德国都在上个世纪70年代初引进了美国西屋公司的压水堆技术,它们分别在引进2到4台核电机组后,就实现了核电自主化、国产化,前后经过10年就能独立开发标准化的核电技术,并有能力向其他国家出口核电机组。
中国已经从法国、加拿大、俄罗斯引进了多台核电机组,而这些国家的技术线路又都不同。据业内专家透露,这一次,国内有关部门显然是想一举引进、消化,以AP1000为依托来统一中国核电的技术线路,并形成标准化,为提升自主研发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