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变电  风电  变压器  核电  开关柜  柴油发电机组  互感器  电缆  火电  绝缘子 

铸剑为犁----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五年发展的核裂变

   2008-04-10 大众科技报52
刘 艳

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在一般人的眼里是不可多得的美景;对于在那里长期生活的人们,却可能是一种悲凉;而在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总经理穆占英的眼里,却是一种悲壮的美。

1959年,刚刚4岁的穆占英和全家人一起随着父亲辗转西北,5年之后,也就是1964年的10月16日,大漠深处腾起了一朵壮丽的蘑菇云,中国震惊了全世界。

又35年之后,中国核工业总公司一分为二,裂变为两家大型军工集团公司。穆占英成为刚刚成立的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的总经理。
 


今天的许多中国人都在电视记录片中看到过这样的历史镜头:随着蘑菇云的腾空而起,人们喊着,跳着,哭着,笑着,发狂地跑到一起,把帽子扔向天空,把同伴不断地抛起,抛起……

穆占英的父辈就在那个人群之中。

那是一个激情燃烧的岁月。

“两弹一星”使中国一夜之间成为核大国,但中国大陆却“有核无能”。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国家工作重点的转移,我国核工业建设也进行了重大的调整。从过去主要为军用服务,改为军民结合,保军转民,要为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服务。中国人要独力自主、自力更生地建造自己的核电站

中国核工业开始了一个历史性的重要转变:“军转民”。

这是一个分水岭。

这是一个痛苦而漫长的转变过程。体制的,观念的,习惯的……

这种变化甚至体现在细枝末节上:从熟悉红头文件到逐渐接触市场竞争,从“不惜一切代价”,到考虑企业发展、员工生活、柴米油盐、婆婆妈妈……

穆占英努力为这种嬗变寻求理论上的答案。

但嬗变的过程首先是一种实践,是6.5万人的大探索。

“军转民”首先要解决的是发展的问题,吃饭的问题。

从战备的角度考虑,我国最初的核工业设施都在“三线”,厂址“靠山、分散、隐蔽”。

你怎样让大山里的人们走出来,面对外面的世界?你怎样让“先生产,后生活”的职工尽快地富裕起来?

由于历史欠账太多,以至于到了90年代了,一些职工还住在立面砖砌成的简易房子里;由于工程吃不饱,一些有着非常丰富工作经验的技术骨干被外面的一些企业挖走……

这些一直都是穆占英心头抹不去的痛。

“中国的核工业工人太可爱了。”这个从小就跟随父辈在核工业基地长大的真正的核工业第二代人对他的员工,有着别样的深情。

“青天一顶星星亮,荒原一片篝火红”,穆占英的儿时、少时、青年时就是这么过来的。

“我们上学那会儿,刚开始那学校只有一年级,到我上学时才有了二年级。上课没地方,就在大食堂里,后来在帐篷里,把板子当桌子。青海的冬天冷啊,烧煤炉子,火墙都烟熏火燎的。上学要走半小时、四十分钟。我们都是一边拿着板凳一边赶路。青海的天要八九点才亮,那时狼还特别多,比我还高呢。为了驱狼,也为了给自己壮胆,我们就拿着手电,拿着棍子,边走边唱……”

可是,他不能让“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儿孙”的职工一直延续这样的生活。

集团公司成立之初,党组就把扭亏增盈作为重要目标。

在确保核电建设、核工程、国防工程建设的同时,加大民用工程市场的开发力度。房屋建筑安装、石油化工、公路、市政、环保、工业设备安装和海外工程,什么都干。

连续几年,企业年产值以10%的速度增长,工程竣工交验收合格率达100%。

目前,集团公司施工领域遍布全国26个省市,施工基地300多处,整个集团的区域市场开发体系全面铺开。

2001年,集团公司一举扭转了连续6年亏损的局面。

2002年,民用产值第一次超过核电产值。

在此基础上,“三线”地区险情基地职工异地安置计划及危房改造计划开始实施,仅仅两年,累计搬迁700多户,改造和新建面积约23万平方米,大大改善了职工的生活条件。

市场开发形成的良好局面,为全系统进行企业管理的再造创造了条件。

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脱胎换骨,步入新天地。



然而,穆占英认为,集团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还是在“核”字上。

和平时期听不到枪炮声、喊杀声,然而,经济战场上的拼杀与战争有着极为相似的一面,以至于人们经常用战略一词来表述企业的经营方略。

可以说,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成立的5年,就是不断地探索、完善、明确、实施发展战略的5年:

2000年,他们提出了“保军促民、调整结构、以核为本、科技兴业”的改革发展方针。

2001年,他们明确了集团公司“十五”期间改革、调整、脱困、发展的总体目标。

2002年,他们制定了《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发展战略提纲》,首次对集团发展战略进行了系统化。明确而响亮地提出:在新世纪的头十年,集团要力争发展成为中国国防工程建设的主要承包商,包括国防工程、国防配套工程的设计、采购、施工、维护和部分科研,在中国国防配套体系中处于重要地位;在国防工程以外的各类工业与民用工程市场,尤其是电力工程、房屋建造工程市场中,成为具有融资能力、工程总承包能力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企业集团。

2003年,进一步明确了集团公司发展战略目标,作出了核心竞争能力在于“核”的科学判断,确立了核电工程、核工程、国防科技工程建设和核能科技产业化为核心业务,多元化经营为重要补充的业务格局。

集团公司积极发挥在核工程和核电站工程建设领域形成的优势,将核能高科技成果的产业化确定为新的战略投资方向。与清华大学合作共同推进低温核供热堆、高温气冷堆等核能高科技成果产业化工作。双方共同出资注册成立了中核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目前正在推进山东烟台低温核供热堆海水淡化项目和天津海水淡化项目。集团公司还与中国华能集团公司、清华大学共同签署了《关于共同合作建设高温气冷堆核电示范工程投资协议》,三方迈出了具体实施高温气冷堆商用示范核电站建设的关键一步。

所有的战略都围绕一个“核”字展开。所有的举措都围绕一个“核”字实施。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的改革发展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2004年11月,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对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的49家中央企业的主业,进行了第一批确认并公布, 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位列国资委第一批先行确认并公布主业的49家中央企业之中。国资委确认并公布的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的主业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军工工程;核电工程,核能利用;核工程技术研究、服务。
 

 
核工业建设是项特殊的工程。

它有不同于一般工业建设的许多特点:由于核工业生产的特点,要求核工业建设必须符合一系列特殊的规范要求,并确保工程质量,以保证生产安全;核工程综合性强,需要大量具有特殊性能的新材料、专用设备和仪器仪表,涉及许多基础工业和科学研究领域;反应堆等核工程施工程序性强,立体交叉作业多,镶入、预埋件成千上万,具有严格的不可返修性,要求工程建设准确无误,等等。

俄罗斯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核泄露事件从反面说明了核工业建设的危险性和复杂性。

这就决定了中核建设集团必须发挥并保持自己在这一领域的绝对优势地位。

“在核工业建设方面,国内没有人能和我们比得了。”穆占英言语间充满豪情。
核工业建设是高科技密集产业,这一性质决定了他们必须把科技创新放在第一位。

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核工业建设者在承担不同容量、不同堆型的核电站建设中,运用科技创新成果,攻克了一道道难关,创造了一个个奇迹。

核电站反应堆厂房(安全壳)的穹顶钢衬里(简称穹顶)整体吊装是核电站建设中一项技术含量高、管理和组织难度大的工作,在秦山二期核电站建设中,技术人员在无任何资料可借鉴的情况下,对穹顶吊装的各个施工过程进行分析和反复论证,编制了吊装工作程序和施工方案,并在国内首次成功地设计了穹顶对中装置和千斤顶导向支撑,实现了穹顶吊装一次就位成功。我国也由此成为世界上掌握这一技术屈指可数的几个国家之一。

秦山二期核电站的反应堆厂房钢筋混凝土底板的投影面积达7000多平方米,厚度达4米以上,技术人员经过反复试验,采取科学的技术措施,从理论和实践上彻底解决了大体积混凝土的抗裂难题。

在秦山三期重水堆核电站建设过程中,开发应用了安全壳筒体滑模施工技术;在国际上首次实施了“开顶法”加临时顶盖建造技术;在国内首次实施了反应堆厂房双层穹顶施工,保证了质量,加快了进度;成功地运用了核级环氧树脂衬里施工技术、大吨位预应力后张拉施工技术以及安全壳筒体上大型临时开口封闭技术。这些技术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在秦山二期和岭澳核电站建设中,成功地开发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岛安装工程管理软件,建立了完整的计算机辅助管理系统和科学的工程管理体系,实现了精细化、程序化管理,更有效地实施了质量、进度、成本的三大控制目标。

通过核电站工程和国防科技工程的建设实践,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积累了多种核反应堆工程的建造经验,全面掌握了30万、60万、70万、90万、100万千瓦各个系列装机容量,涉及压水堆、重水堆、气冷堆、快堆等各种堆型的核反应堆建造关键技术,形成了核电站建造的专有技术体系和知识产权,具备了现场设计、设备采购、建筑安装、单机调试和检修服务等多种工程服务能力,培养造就了一批懂技术、善经营的管理人才及科研、设计、建造、检修专业技术人才。

在核电站工程建造的组织管理方面,通过“九五”期间引进法国、加拿大和俄罗斯技术以及国产化建设的8座反应堆、4种工程管理模式的实践和洗礼,探索并形成了具有中国核电建设特色的、能够与国际先进管理水平接轨的、能有效实现工程建设质量、进度、成本三大控制目标的项目组织管理模式,掌握了成熟和先进的工程项目管理经验,使工程管理逐步向规范化、程序化和市场化方向发展。

通过在核电站工程建设实践中消化、吸收国外的先进管理经验和建造技术,集团公司掌握的核电建造技术和建造能力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大幅度提升了集团公司的核心竞争能力,进一步强化了集团公司在核军工工程和国防科技工程领域的保军建设能力。

几年来,他们创造的骄人业绩令世人瞩目:

2002年4月15日,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第一座商用核电站——秦山二期核电站1号机组提前47天正式投入商业运行。

2002年5月28日,岭澳核电站1号机组比计划提前48天正式投入商业运行。

2002年12月31日,我国首座商用重水堆核电站--秦山三期核电站1号机组比计划提前43天正式投入商业运行。

2003年1月8日,岭澳核电站2号机组比计划提前66天正式投入商业运行。

2003年7月24日,秦山三期核电站2号机组比计划提前112天投入商业运行。

一串串闪光的数字,诠释着“时间就是金钱”这句至理名言的深刻内涵。穆占英,以秦山三期核电站的建设为例解释:这座中国和加拿大两国迄今为止合作的最大项目、我国首座商用重水堆核电站创造了世界上重水堆核电站建设周期最短的纪录。工程节省投资约25亿元人民币,增加效益15亿元人民币。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中核建设集团的历史功绩,穆占英有句颇为自豪的话:中国大陆所有的核设施都是我们建造的。

在军用核工程和国防科技工程建设方面,他们先后承建了我国所有的核反应堆、铀浓缩厂、核燃料元件厂等核武器研究试验基地、核燃料生产设施及各类科研院所,承建了航空、航天、船舶、兵器等各军工行业的各类国防科技工程。

在和平利用原子能方面, 他们独家承建了中国大陆全部6座核电站11台核电机组的工程建设,主要承担了11台核电机组反应堆工程的现场设计、建筑安装、单机调试以及配套发电和辅助设施的建造。完成了我国自主设计和建造的第一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我国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建造的广东大亚湾核电站以及我国出口巴基斯坦的恰西玛核电站的工程建造。秦山核电二期工程两台机组、广东岭澳核电站两台机组、秦山核电三期工程两台机组目前已经相继优质、安全、高效地建成并投产发电,发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江苏田湾核电站的工程建设正在按计划顺利推进。

所有这些核电站总装机量为870万千瓦,约占中国总发电量的2%。

40年前那朵冲天的蘑菇云,是中国核工业人献给共和国的一份满意答卷。

20年间一座座拔地而起的核电站,是改写中国大陆“有核无能”的一座座丰碑。

今天,中国的核工业迎来了他50岁的生日。

50年之后呢?

开四休三、开三休四、开二休五,这是中国企业在进入2004年夏天对于用电的特殊用语,珠三角缺电,长三角告急、京津报警,国家电网的用电负荷在一天天地加大,围绕缺电,中国正在进入新的一轮攻坚,国家的产业政策也从过去的适度发展核电,转为积极发展核电,我国核电进入了加快发展的新阶段。

穆占英告诉笔者,未来十几年是中国核工业的发展期,也是中核建设集团的发展期。在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国家已对核电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规划。根据规划,到2020年,我国核电的总装机容量将达到4000万千瓦,占全国电力总装机容量的4%。中国核工业特别是核电的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好形势,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迎来了企业的重要发展机遇期。

塑造出“两弹一星”精神的中国核工业建设者们一定会创造出新的人间奇迹!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更多>同类核电
推荐图文
推荐核电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付款方式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1104177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