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柴油发电机组  变电  风电  变压器  开关柜  核电  电缆  互感器  火电  绝缘子 

从钱江弄潮儿到核能“魔术师” ——访中国工程院新当选院士叶奇蓁

   2008-04-10 中国核电网19
刚从北京领回2003年度国防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又当选为工程院院士——叶奇蓁,这位我国著名的核能专家真可谓双喜临门。在秦山,记者采访了叶奇蓁。

    核的能量是巨大的。一克“铀235”裂变后释放的能量是一克煤燃烧释放能量的200多万倍。叶奇蓁,就是一位把“铀235”的巨大能量进行转化,并造福人类的核能专家。

    时间倒退到2002年4月15日。这是新中国核电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一天:我国自主设计、自主建造、自主管理、自主运营的第一座商用核电站——秦山核电二期工程一号机组,正式投入商业运行。这是我国核电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

    叶奇蓁,秦山核电二期工程的总设计师。为了这一天,他奋斗了5000多个日日夜夜。从1986年他被任命为中国核工程公司(核电秦山联营有限公司前身,秦山二期的建设单位)副总经理开始,他就把毕生所有的“能量”都献给了我国国产化核电事业。

    他的“能量”,不是来自“铀235”,而是来自一位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知识分子的报国之心。

    叶奇蓁祖籍浙江海宁盐官,1934年出生于武汉。未满一周岁,他随父母举家迁到了上海,并在那里读完小学、中学和大学。

    1950年,蒋介石国民党的战机轰炸了当时上海最大的发电站。还在上海同济附中读高三的叶奇蓁,亲身体会了那次轰炸给上海工业生产和百姓生活带来的巨大损害。“从那时起,我明白了电力对国家的重要性。”当年填报高考志愿时,他报考并被录取到上海交通大学的电力工程发电专业。

    在上海交大四年的学习,让他顺利完成了知识的初始积累。大学里品学兼优的他,毕业后被国家公派到前苏联莫斯科动力学院攻读研究生。在这所著名高等学府里,叶奇蓁如饥似渴地学习电力专业知识。这为他日后进入核能领域得心应手地开展工作奠定了坚实的专业基础。

    1961年5月,他学成回国,并被分配到北京第二机械工业部(二机部)下属的核工业第二研究设计院工作。“就这样,我和核工业结下了不解之缘”,回首往事他感慨万千。其时,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前苏联政府撕毁了同中国政府签订的几百个合同,其中包括我国“两弹”的研制项目。面对前苏联撤走专家后留下的一个个极为棘手的问题,在党和政府领导下,叶奇蓁与我国第一代核工业人一道,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奋发图强,投身于新中国的核工业建设大潮中。

    核工业使他积聚了多年的能量也一一得以释放:他主持了我国武器级钚生产堆控制和仪表的研制项目,为我国两弹的成功爆炸做出了贡献;他主持制定了生产发电两用核反应堆总体方案等方案;他于上世纪80年代初主持筹建核工业计算机应用研究所,组织编制了秦山核电一期工程的计划网络,为我国核电做出了自己的贡献……而最让他难以忘怀的是,2002年4月15日,秦山核电二期工程一号机组提前投入商业运行。

    叶奇蓁感到欣慰的是,秦山二期一号机组投产当年就发电34.9亿千瓦时,超过额定发电量4.9亿千瓦时。截至2003年12月30日,已累计发电80.8亿千瓦时。“这些结果表明,秦山二期的设计是成功的,工程质量是好的。”

    这些看似枯燥的专业描述,是所有为秦山二期国产化核电默默奉献的“核电人”的集体结晶。他的同事都知道,他一向不愿突出个人,更不喜张扬。作为总设计师,叶奇蓁具有十分宽广和深厚的专业技术知识,他通晓俄、英两国语言并能阅读德、日语文献资料,他善于听取、协调各方面的意见,确保决策更加科学合理……所有这些,都让他最终无愧于秦山二期总设计师这一庄严职责。

    海宁盐官,以其“八月十八潮,天下壮观无”的钱江潮而闻名天下。祖籍盐官的叶奇蓁,虽已年近古稀,但仍然精力充沛。正像那气势磅礴的钱江潮,他又将目标瞄准了秦山二期工程的全面建成,争取早日完成秦山二期二、三、四号机组的建设。届时,秦山二期的发电能力将是现在的4倍,并为中国的核电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更多>同类核电
推荐图文
推荐核电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付款方式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1104177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