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6月23日下午,胡锦涛总书记视察了秦山核电基地,并亲切慰问了广大的核电建设者。当得知秦山二期是中国在建核电站中单位造价最低的机组时,总书记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说:“核电国产化是中国核电发展必由之路,秦山二期的建造成功为我国核电国产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发展核电是时代趋势
记者:在今年的政协全国十届一次会议上海,您作了《加快我国核电国产化建设的步伐》的发言,请您谈谈中国发展核电事业的意义。
李永江:世界上大多数先进国家都非常重视核电的发展,而且核电所占比例是很高的。举例说,法国有59台核电机组,占电力装机容量的78%;美国是核电站最多的国家,有104台机组,占电力装机容量的22%。2001年,世界核电装机容量占世界电力总装机容量的10%,发电量占17%。而中国,2002年仅占电力总装机容量的1.7%,即使其它几座核电站建成以后,也仅占2.2%左右。核电站的优势在于它是清洁、经济、高效的能源,从世界437台机组的运行情况看,它又是安全的。从能源发展的趋势上看,它是有竞争力的,是世界电力发展的方向。在国外,核电电价比火电电价低得多。目前,中国的核电电价比火电电价要高一些,但在发展过程中这是正常的。我认为核电电价暂时较高是一个必经的阶段,而且高出的程度目前也是可以接受的。
记者:为什么中国的核电电价比火电电价要高呢?
李永江:世界对核电站安全性的要求非常高,甚至近乎苛刻,中国从国情出发对火电站的要求比较宽松。火电站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烟尘,目前还没有在法规上予以明确限制,它对人体的伤害是慢性的,人们已习惯于容忍。核电平时没有任何伤害,大家担心的是出了事故怎么办。核电任何一个环节都要保证安全,这对系统设计、设备制造和工程建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自然总投资就上去了。而火电的要求相对就比较宽松,假若火电站要脱硫,那么它的总造价就要上升三分之一。如果对火电的二氧化硫和烟尘等有害气体提出限制,那么核电电价和火电电价就不相上下了。再过20年,经过10-20台核电机组的建设后,核电电价完全可以进一步降低。
记者:既然核电的电价较高,为什么还要发展核电?
李永江:除了以上原因外,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核电站每年的运行成本很低。以100万千瓦核电站为例,每年补充的燃料只有30吨,而同样规模的火电厂,每年却需要标准燃煤330万吨,两者相差10多万倍,仅从运输这一项就可以看出,核电站的运输矛盾远远小于火电厂。而燃料占成本的比重,核电比火电低得多,从长期运行来看,核电是一个优势。 另外,现在发达国家都在储备化石能源,而火电行业消耗的却正是大量的化石能源。核能,是人类在20世纪发现的一种新能源,利用核能发电不仅可以解决地区能源短缺问题,还可以节约地球上储量有限的石油、煤炭等不可再生资源,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从战略意义上讲,发展核电,少消耗一点化石能源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事情。
记者:核电用的燃料是什么?它的工艺流程又是什么?
李永江:我们用的是1.9%-3.1%富集度的二氧化铀燃料,铀矿在中国的储量十分丰富。
我们采用国际上通行标准的一个环路30万千瓦的压水堆核电机组,秦山二期是两个环路。这种堆型技术成熟,安全可靠,负荷因子较高,用一定富集度的二氧化铀作为燃料,其裂变产生的能量通过蒸汽发生器转化成高压蒸汽,再推动汽轮发电机组,产生电力。
记者:秦山核电二期总投资为148亿,要22年才会有利润,这种投资回报是否很慢?
李永江:不是22年才有利润,而是22年还清贷款。根据目前测算,机组运行后,前几年要支付较高的基建时期贷款发生的利息,因而盈利相对比较困难。但3-5年之后即有较高的利润,这些利润用于股东的投资回报。3-5年之后就能按计划回报,应该是不慢的。我们这个工程,22年之内可以还清所有贷款。还贷、上缴税收、资本金回报这几项将近500亿元人民币。我们对股东的回报率在8%以上,应该是很高的。中国核电通过近20年的建设、运行,大家已经看到了核电的优势。银行看中的就是投资可靠的项目,这次我在北京参加全国政协会议,许多银行及金融系统的朋友都主动问我上不上新项目,要贷款给我们。应该说中国核电经过近20年的建设和发展,已经建立了非常好的信誉。
历史性的跨越
记者:秦山核电二期的“自主”成分到底有多重?与国外相比,我们有无竞争力?
李永江:秦山核电二期是自主设计、自主建造、自主管理、自主运营的项目。“九五”计划同期建造的四座核电站中,惟独秦山核电二期是中国自主设计的。当然,我们也参考了法国核电站的设计,但绝非简单的拿来主义。我们对国外核电技术进行了大量的吸收,针对二期方案进行了大量的修改和自我完善。法国的标准设计是三个环路,90万千瓦,由于国内配套汽轮发电机组的限制,我们改成两个环路,60万千瓦,但并不是两个环路比三个环路简单,其技术难度很大,但完全靠我们国家自己的力量搞成了。
我们坚持中央制定的“以我为主,中外合作”的核电发展方针。自主成分是相当大的。首先说自主设计,我们向国外进行了一些设计咨询,或者一些关键技术请他们来协助。但是,绝大部份是我们在消化吸收后自己设计的,自主比例在90%以上。
其次是自主建造。除个别设备的安装、调试有少量的外国专家帮助外,其他现场的所有施工、调试主要是我们自己完成的,比例应该说占95%以上。当然在设备制造上,基于设计能力、制造工艺上的差距和需要利用外资等多方面的限制,自主化率是55%左右。但作为建造的综合评价,应该在80%左右。
自主管理是从业主角度上讲的。没请一个外国人当参谋,没请一个外国专家当顾问,全是我们自己组织完成,自主管理的比例达到100%。
自主运营更是100%。所以,二期的自主成分宏观上应在90%以上。这个工程是一个自主化非常高的工程。
至于核心竞争力问题。应该这样讲,从技术指标上看,秦山二期设计指标是高的,我们的热工安全度甚至比国外的还要高,我们在技术层面上是不落后的,但是我们在细节处理上相对落后,就像中国的汽车和外国的汽车同样可以跑到180公里,可是外观、装饰和某些性能还是有差距的。核电站亦然。你想想,我们自主设计的核电站才是第二个啊!而美国有104个,我们才刚刚起步!从经济性来看,秦山二期投资比(即单位千瓦造价)为1330美元/千瓦,而同期引进的国外核电机组在1600-1850美元/千瓦。因而国产机组电价较低,当然比进口机组有更强的竞争力
记者:您的意思就是说,中国的核心技术不比国外的差,相对落后的是我们的建造经验和熟练程度。我想这已经非常不简单了。您曾写过一篇文章,其中有一句话讲的是:实现了由30万千瓦原型堆到60万千瓦商用堆的跨越。请问,原型堆和商用堆的区别何在?
李永江:原型堆是第一个,是处女作。其规模较小,主要目的是为大型核电站的建造积累经验,起验证的作用。商用堆是市场化的投资,要讲利润,要给股东以回报。商用堆要在规定的投资,规定的时间达到一定标准和质量。它有一个原型可供参考,又要参与市场竞争,具有商业化的用途,因而叫商用堆。两个都是专业术语。
记者:说到核心技术,中国诸多产业都有说不完的痛苦,你们有过痛苦的求索故事吗?
李永江:肯定有。比如设计方面,控制棒驱动机构的攻坚是值得秦山二期骄傲的,它是非常重要的设备,是保证反应堆安全的一个控制设备。这是我们国家自己研制的,很多专家和技术人员为这项设备的研制攻关倾注了大量心血。考核结果达到了850万步的记录,其间的艰辛可想而知。这个设备的设计是合理的,制造是合格的,因而考核获得了一次性通过。这个工程的设计、科研、制造、建造和监理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有数万人参与,其间的艰辛可想而知。
外界很难想象我们所遇到的困难。但是我们有上级领导的支持,有设计、施工和监理等参建单位的团结协作,有广大职工的努力拼搏。最终一号机组比计划提前了47天正式投入商业运行。
安全的核电
记者:说起核电,大家都担心安全问题。请您从科学的角度谈谈核电站的安全问题。
李永江:我们从事的核电行业是很安全的。外面为什么存在这么多的误解?是人们对核电不了解造成的。国外某些核电厂出现过一些事故,被不适当的传播和扩大后,公众就认为很危险。实际上核电是安全的,我们的施工过程都按照质保程序来要求,按照国际标准来建造,建造过程中每走一步都是严格按照规范来完成的,必须满足质量要求,才允许进行下一步。整个建造非常规范,并且有监理工程师对工程质量实施全面监督。
大家都担心是否会爆炸,是不是一个变相的原子弹什么的。核电站不会爆炸,也不是原子弹。原子弹爆炸需要外部条件,要达到一定的临界质量。我们不从专业上探讨了,总之,它肯定不会爆炸。另外,你所担心会造成放射性的泄漏及外泄问题,其实防泄漏在设计和结构上已作了充分的考虑。结构上有三道屏障,一般情况下,突破一道屏障都不可能,要突破三道屏障更是不可能。因此,它的安全性是非常好的。
记者:你们印证了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这个道理。
李永江:对!因为引起足够注意和采取足够措施后,安全就有了技术上的保障。疏忽会引起意外或事故,而核电站的控制保护系统能在发生异常的情况下,立即中止反应,从而保证了核电站的安全运行。如果真的像人们担心的那样核电站会发生爆炸,美国干嘛要搞104座核电站?
记者:现在中国有多少台机组在发电,正在建设的有几台?
李永江:中国现在有7台机组在发电,正在建设的有4台,到2005年,中国将有11台机组投入运行。中国正处于起步阶段,但起点较高,我们已基本掌握了全部的核心技术,我们已经具备了自主设计,自主建造能力。
记者:中国核电技术与西方的距离有多大?
李永江:距离一般指安全指标和技术指标,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距离不大。但从设计的自由度来比较,我们还没到进入自由王国这个程度。从制造上来看,某些关键主设备还没有完全掌握。
坚守企业理念
记者:你们从事的是一个极特殊的行业,经过不懈的探索,积累了哪些经验?
李永江:一是探索的工作态度,二是严谨的工作作风,三是相互交流的工作习惯。这三句话是世界核电运行组织对各核电厂的要求。我们坚守这一理念。探索的工作态度:核电对公众来讲很神秘,对我们员工来讲也是新的东西。在工作过程中,接触的东西大多都很陌生,这就要求我们去探索,去学习和思考,要消化成自己的东西来指导实践。这种探索是无止境的。核电是众多高科技的集合,是知识密集型产业,它的技术含量很高,一个人是不可能全面掌握的,需要广大技术人员多方面的配合。严谨的工作作风:我们核电站的各种规范和规程、制度可能有上万份,每一个部门必须有规则,大家必须遵守,否则后果不堪设想。这就要求非常严谨,因为它不是一般的制造行业、一般的企业。相互交流的工作习惯:因为众多学科、众多领域交织在一起,每个人接触的领域是有限的,因此必须在员工之间形成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彼此兼容的习惯,才能共同提高并保证核电站的正常运行。这几条经验是非常适合这一特殊行业的,是非常可行的,我们也正是按照这种理念去营造这种氛围的。
搞核电站没有开拓精神是很难想象的。这么繁重而艰巨的任务,精神压力之大,工期之紧张,设计的不完善和滞后,没有大无畏的精神是不行的。困难太多,任何一个困难都可以把人压倒,但你必须挺住。因为这不是你一个人的荣辱,这是国家的重点项目,必须撑着把它搞上去,没有开拓拼搏精神是不行的。现在我们看上去运用自如,指挥若定。想当初,大家都冲到第一线,每天晚上要开多少会、要解决多少问题啊!我们那么多副总都得独挡一面。从困难中闯过来,没有进取、没有拼搏是不行的。所以,我经常讲,成功是拼出来的。我们不搞虚的一套,不搞花架子。求实就是要尊重科学,实事求是解决问题。
打造企业文化
记者:对你们这个行业,媒体报道相对比较少。但你们这一群体是受人关注的,也是令人尊敬的。这么多年来你们扎根秦山,创造奇迹,实现了中国核电事业历史性的跨越。同时,你们也沉淀了属于自己的企业文化。这方面的情况您能讲讲吗?
李永江:我认为,一个现代化的企业,要有自己的企业文化、经营理念和独到的管理方式。我们的一部分老员工来自不同企业,大家都在不自觉地信奉着不同的理念,要统一大家的思想不太容易。在形成我们企业文化过程中,也不是没有不同看法,大家都在磨合和理解中,逐渐形成共识。只有当一大批人都自觉认同并执行某种习惯和规则时,才能自然形成一种文化现象,它是企业对人、对事的一种共同心态。
这就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有个性的。
在建立企业文化的过程中,也有不同意见,当然,这不是坏事,这对我们追求完美是一种推动力。一个企业不可能100%的统一意见。我们是一个现代化的新型企业,我们就一定要充分展示企业的品味和文化层次,没有必要展示落后。
记者:秦山二核人的个性体现在哪里?
李永江:我们的员工对秦山二核有很高的自豪感、荣耀感和归宿感,这是我们二期的业绩、外界的认同、居住条件、员工待遇、企业文化综合使然。我们决策层对员工在任何一方面都高标准要求。我们的队伍是顶得上、攻得下的队伍。
记者:您如何看待你们的企业文化?
李永江:我个人感觉,我们对企业文化理念的打造或者一种培养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目标,应该说,能够给企业形象带来好的外在表现。比如说,进入我们厂区或生活区你会感到一种优雅、恬静的氛围。更重要的是能够感受到我们员工心灵深处的情感。比如我们员工对事物的思考、看法、心态以及待人接物的方式等。这应是企业发展的良好动力。
记者:企业文化解决了企业员工的共同价值观,所以你们成功了。
李永江:我们有什么号令、决定,员工可以说是义无反顾、勇往直前。所以,我觉得我们树立的企业文化对我们的实践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推动了生产力。
天道酬勤无悔人生
记者:您认为自己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李永江:我觉得是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不孤芳自赏、不固步自封,愿意吸收并引进外单位的经验和一切好的东西,从而去追求一种完美。完美是一个目标,也可能是永远不能达到的,但在你的内心深处应当并且必须有这样一个目标。这样你在工作中才能有不懈的追求,这也许是一个人永不枯竭的动力。我在外面只要发现新的、好的东西,就会把它引入到企业中。同事们往往惊讶于我的新东西多,其实都是外面学来的,处处留心皆学问嘛!
记者:能简单谈谈您的成长轨迹吗?在这个过程中,您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李永江:我1964年从哈工大毕业,分配到位于甘肃的一个核工业基地404厂,在那里一干就是30多年。那里的条件非常艰苦,在戈壁滩接触不到社会,几乎与世隔绝,我们以国家利益为己任,完成光荣而神圣的使命。我是从基层的技术员干到总厂党委书记,我做过技术工作、行政工作和党务工作。
1995年9月,我从404厂调到秦山,任秦山二期党委书记兼副总经理,1996年底,任秦山二期总经理。秦山二期是国家重点工程,我深感工程的艰巨和责任的重大。如果说在戈壁滩感受到的是神秘和荣誉,在秦山感受到的则是艰巨和责任。我每天思考的就是工程。同期建造的四座核电站,另外三座都是国外设计的,惟独我们是自主设计的。搞核电我是一张白纸,但我从事过核工业的军工生产管理,这二者是相通的,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只要注重学习,注重调查研究,掌握现场情况,积极发挥各方面的作用,我认为就可以把这个企业搞好。
记者:您以前那个地方是一个绝对计划经济、绝对封闭的企业,而您现在这个企业的市场化程度非常高,您是如何适应市场对您的要求?
李永江:我认为关键是学习。小平同志对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有相当精辟的论述。他讲:“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当时有许多人不理解,但我认为这一论述非常正确。我有思考的习惯,我认为经济建设是一个客观规律,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规律是可以借鉴的,当然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另当别论。市场法则对企业是无情的,然而它也是公平的。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必须主动去应对、去适应,从而实现企业的发展。
记者:我很想知道您做人做事的方法。
李永江:我的特点或者说我遵循的准则或原则就是以诚待人。我能在任何场合说出我真实的想法,来互相交流,或用我的想法去要求我的下属,要明确表示自己的想法。特别在是非问题上,重要问题上,我的态度非常明朗。
我对下级当面表扬少,批评多,背后表扬多,批评少。我们的员工素质很高,我很感谢员工们对我的理解。
记者:您是一个有信念的人,敢于承担责任的人,是一个强势的果敢人物,并且具有前瞻性眼光。您当初到这里心里是没底的,后来有底了,您是如何实现转变的?
李永江:核电对我来说,是一个新领域,我的长处是能发挥一群人的智慧,善于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包括调动设计、施工、监理等各单位的积极性。我的副手们相当优秀,首先是他们有很高的觉悟,有很高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有搞好工作的责任心和搞好事业的使命感,大家非常敬业,大家很支持我。有了这样的队伍,心里还能没底吗?
记者:你们下一步的工作打算是什么?
李永江:现在二期工程基本结束了,明年初两台机组全部建成。一个企业要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去追求效益最大化。效益最大化不仅对国家是贡献,还可以尽快给股东以回报以及归还银行贷款。
我们还要启动秦山二期预留厂址3、4号机组的建设,力争1-2年之内启动后两个机组的建设,当然是在国家批准的前提下。我相信3、4号机组能够比1、2号建得更好。造价和电价都会有所降低,我们会进一步为核电国产化积累经验,使技术更加成熟。
我相信中国核电通过10-20台机组的建设后,发展会更加得心应手。我相信通过各行业的共同努力,会为中国核电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采访札记
让历史告诉未来
秦山,位于杭州湾钱塘江入海口,因为秦始皇曾巡视此地而闻名。2000多年来,陪伴秦山的只有亘古不变的乱石、荒草、狂风、海潮和孤独。当历史进入到公元1983年6月,秦山因为相继有三座核电站建成而从此四方闻名。
秦山从此不再孤独!
核电事业的神秘色彩给秦山赋予了新的文化内涵,高科技的魅力让秦山一飞冲天,举世关注!人们淡忘了那遥远的故事,却记住了代表当今世界能源发展方向的核电站。正所谓“秦山依旧在,不见秦始皇,杨柳山巨变,核电铸辉煌”。
核电是世界能源发展的方向。由于世界发达国家都是核电事业发达的国家,还由于原子弹、氢弹似乎都与核事业有关。因此,中国的核电站自然就带有一种神秘感和贵族气质。秦山核电二期还因为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所以备受人们关注。秦山二期的自主设计、自主建造、自主管理、自主运营为中国在世界核电领域赢得了地位和尊严。核电秦山联营有限公司在体现国家意志的同时,更致力于促进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当有人慨叹国有企业难搞时,秦山二核人以不同凡响的现代企业精神给了我们全新的思考和心灵的震撼。
我为秦山二核人喝彩!
不是因为他们在核电国产化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而是因为他们有一种精神让我们向往,那就是拼搏!
我为秦山二核人感动!
因为他们不仅书写了中国核电事业新篇章,还沉淀了属于二核人独有的厚重的企业文化。如今企业理念已深入人心,并成为秦山二核人的自觉习惯和思维定势。正因如此,无论遇到什么困难,秦山二核人都能众志成城,一往无前!
采访期间,我刻意问了几位员工,“这个群体最大的特点是什么”?他们不约而同地说:我们人心齐!
企业老总的品位往往决定企业的品位。李永江总经理从茫茫戈壁走来,在那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他把人生中最美好的黄金岁月献给了祖国,献给了他痴情的中国核工业。李永江注定要与核工业打一辈子交道,即使调到秦山二核,也依然是与核有关的核电事业。技术出身的他养成了勤于思考、注重学习和精益求精的个人风格,而骨子里的他,又是一个非常有信念的人。他的学习拼搏精神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他的战友和同事。
一个国家的核电建设水平在某种意义上也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发展核电是世界能源发展的趋势,因此,中国的核电大发展及国产化之路是别无选择的。秦山核电二期的胜利发电为中国的核电国产化之路提供了宝贵经验,秦山二核人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为中国人争了光,秦山二核人在这里书写着当代中国史。
让历史记住这群献身中国核电事业的英雄儿女吧!
让历史告诉未来:中国核电国产化是中国核电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让我们共同期待中国核电事业大发展的又一个春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