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已建成从铀矿探查、采冶、铀同位素分离到核燃料元件制造的完整工业体系;核电站投入运行10多年来,没有给环境带来不良影响;3年后,核电机组发电量将占全国总发电量的3%左右国际核电工业盛会——第五届国际核电工业展览会今天在深圳开幕,我国核电工业发展报告同时发表。据悉,“十五”核电新项目第一期建设将包括四台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机组。
核能作为一种技术成熟、可大规模利用的清洁能源,在应对未来能源短缺、减排温室气体方面将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国家原子能机构副主任徐玉明在展览会上说:“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引起的环境问题非常突出,继续无限制地使用煤、石油、天然气将会使环境受到越来越大的压力。”核能的发展将大大减少能源短缺的压力,并对环境保护起到重要作用。我国核电发展报告强调,中国核电站投入运行10多年来,核电站放射性流出物的排放量和固体废物的产生量远低于国家标准规定的控制水平,经核电厂及周围地区环保部门不间断监测,环境的辐射水平一直保持在天然本底,没有给环境带来不良影响。
“核能技术不断发展和进步,从利用裂变能到开发聚变能,寄托着人类对未来的期望,它将成为最终解决全球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主要能源”?徐玉明说。他表示,此次盛会为国内外核电同行提供了难得的技术合作和贸易洽谈机会,将进一步推动我国核电事业发展。
这项展会每两年在我国举办一次,本届为期3天。世界各主要拥有核能工业的国家和地区纷纷组团参加。中、美、德、日、法、芬、意、俄、英等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团、核电工业知名企业60余家参展。其中,与我国合作密切的法、俄两国是由政府组织代表团参展。我国相关企业也积极利用此次机会参与国际合作与交流。本届核电展的参展项目包括核反应堆、常规岛、电器系统、核安全保护设备、废料处理等多种精良设备和先进技术,集中展示了核电站的设计、建设、管理以及核心技术成果。
核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核能的和平利用是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成就之一。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核能技术已经渗透到能源、工业、农业、医疗、环保等各个领域,为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作出了重要贡献。我国核电发展报告指出,中国政府一直积极鼓励和平利用核能事业的发展。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以我为主,中外合作”的方针指导下,我国的核电工业取得了显著成就。核电的投产,不仅缓解了我国沿海地区电力紧张的局面、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而且带动了我国核燃料工业、机械制造业和其他相关行业的发展和水平的提高。在刚刚过去的一年里,我国核电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有4台新的核电机组先后投入运行,使我国核电运行机组由3台增加到7台,总装机容量达到540万千瓦。在建的4台机组的建设进展顺利,将在2005年前陆续建成投产,届时中国大陆核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870万千瓦,核电机组的发电量将占全国总发电量的3%左右。
与核电建设配套,中国核燃料工业也在不断发展。中国已建成了从铀矿探查、采冶、铀同位素分离到核燃料元件制造的完整工业体系。近年来,采用先进的地浸、堆浸技术,降低了天然铀生产成本;燃料元件生产实现了国产化和系列化,满足了核电站十八个月换料的需求;同位素分离技术实现了更新换代,核燃料工业实现了生产能力的跨越和技术水平的提升,为核电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据透露,我国政府已核准《京都议定书》,在提高能源效率的同时,将优先发展清洁能源,其中包括核能。在“适度发展核电”的方针指导下,中国政府正在积极推动“十五”核电新项目的建设。第一批项目将以建设4台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机组为目标,努力实现“采用先进技术、统一堆型、进一步降低核电造价”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