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变电  风电  柴油发电机组  变压器  开关柜  核电  电缆  互感器  火电  绝缘子 

电力工业有力地保障和促进了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2008-04-10 中国核电网13
一、电力工业的发展对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重要作用。

  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工业,是国家经济发展战略中的重点和先行产业。我国早在建国初期就确立了电力工业先行的地位。从各时期电力生产与经济增长的比较来看,大部分时期电力生产的增长超过了GDP的增长,并且往往在经济持续增长的年份,电力生产弹性系统要接近或大于1,电力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先行产业的作用,十分明显。(见图1) 在
"九五"前期,随着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电力生产的增长速度开始下滑,并且低于GDP的增长,但在国家积极的财政政策的作用下,自1999年开始,电力生产的增长速度又开始大幅回升,并且超过了GDP的增长,有力地支持了国民经济的增长。

  从电力能源消费在一次能源中的比重和在终端能源消费的比重来看,发电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已由1980年的20.60%上升到2000年的41.72%,同期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由1980的4.81%上升到200 0年的11.2%,电力行业已成为能源工业中的支柱产业。电力工业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产业的作用,呈现逐渐增强的趋势。(见图2)

  二、电力工业的快速发展,消除了制约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发展的瓶颈。

  我国二十世纪70年代就开始缺电,到1975年由局部地区缺电发展成为全国性缺电,许多企业"开三停四",甚至"以电定产",电力成为制约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给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自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电力工业逐步推行市场化的改革取向,通过实施"政企分开、省为实体、联合电网、统一调度、集资办电"和"因地因网制宜"的发展战略,打破了传统的独家办电的格局,走出了一条多家办电、多渠道筹资办电的路子。引进技术、多种形式利用外资办电也取得了实效,累计利用外资金额207.23亿美元。改革开放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的电力工业的发展,我国电力工业在电源建设、电网建设、电源结构等方面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已开始步入"大电网、大电厂、高电压、高自动化" 的新阶段。发电装机容量已由1978年的5712万千瓦产增加到2001年底的33861万千瓦,增长近6倍(见图3 );发电量已由1978年的2566亿千瓦时增加到2001年底的14839亿千瓦时,增加5.8倍。目前,我国发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位。持续多年的电力供应紧张状况基本消除,在全国绝大多数地区,电力已不再是制约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发展的瓶颈,部分地区还出现了电力供大于求的现象。同时,电力供求关系的改善,也为电力工业的下一步市场化的改革,提供了基础条件。

  三、电力结构的调整为未来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到2000年底,我国水电、火电、核电、风电装机容量分别达到7934万千瓦、23753万千瓦、210万千瓦、34.5万千瓦,占总装机容量的比重分别为24.8%、74.4%、0.7%、0.1%。水电装机容量是1979 年的4.15倍,随着三峡电站2003开始发电,将大大提高水电装机的比重。秦山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岭澳核电站相继建成并投入商业化运营,结束了我国长期无核电的历史。自1979年以来,我国在开发利用风能、地热能、潮汐能、太阳能等新能源方面也取得了较大发展,新能源从无到有。在火电机组构成上,2000年底,单机30万千瓦及以上机组313 台,总容量为10998万千瓦,占总装机容量的34.4%,比"八五"末期比重上升了12个百分点。同时,通过关停小火电机组,使5万千瓦及以下的小火电机组容量占发电装机容量的比重,由1995年的26.6%下降到2000年的20 %,机组结构得到较大的改善,为未来实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电力工业的发展提升了工业电气化水平,同时带来更优质的电能。

  我国电力工业经过21年的大规模建设,电力工业的技术装备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大容量、高参数、高效率的大机组成倍增长,电网的覆盖面和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有力地提升了我国工业整体的电气化水平。

  1978年我国20万千瓦及以上机组只有18台共432万千瓦,2000年20万千瓦以上机组已有545台共 15739.4万千瓦,分别是1978年的30和36.43倍。在大机组和大电厂已成为我国电力工业主力的同时,我国电网的规模也进一步扩大和加强。目前,全国已经形成华北、东北、华东、华中、西北和南方6个跨省区电网,和山东、福建、云南、贵州、广西、广东、海南、川渝8个独立省区电网。全国各主要电网已基本形成500千伏和330千伏的骨干网架 ,大电网已覆盖全部城市和大部分农村。自1978年以来的20多年间,500千伏输电线路从零发展到26837千米, 330千伏从535千米增加到2000年的8669千米,是1978年的16倍,220千伏从22672千米增加到2 000年的128114千米,是1978年的5.65倍.变电设备容量也有了较大增长,500千伏从零发展到2000 年的9447千伏安,330千伏从49万千伏安增加到1410千伏安,是1978年的29倍,220千伏从2479万千伏安增加到2000年的30632万千伏安,是1978年的12倍.值得一提的是,"九五"期间,500千伏主网架开始逐步取代220千伏电网,承担跨省、跨地区电力输送和交换任务。500千伏电网规模实现了快速扩张,五年间,新增 500千伏线路13785千米、变电容量4940万千伏安,5年增长105.6%和109.6%.一批跨大区电网互联工程前期工作已经陆续完成,2000年我国第一个大区间500千伏交流联网工程---东北与华北联网工程建成.南方电网互联,实现了广西、云南、贵州季节性电能向广东的输送。蒙西电网向京津唐、华中电网向华东电网等大网间的电量交流也大幅增加。为三峡工程配套送出的输变电工程,自1997年开工建设以来,多个工程逐步完工,为2003年三峡电力的发电奠定了基础。同时,随着以三峡工程为中心的电网工程的建设,将逐步实现全国联网。

  具有9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的调度自动化系统已普遍采用并达到实用化要求。大机组的成倍投产和超高压线路的成功投运,一方面,大大提升了我国工业整体的电气化水平。另一方面,也为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了更廉价、优质的电能。据统计,每度电供电煤耗从1978年的471克,下降到2000年的392克,22年间共下降了79克。机组运行的可靠性大幅提高,设备事故率、电网事故率逐渐下降。

  五、通过城乡电网改造,大幅提高了城乡人民的用电水平。

  20多年以来,我国电力工业在大中心城市及经济发达地区取得了快速发展,城乡一级的电力工业发展相对滞后,但这种状况,在近几年,有了大幅的改善,自1998年以来,我国电力工业开展的两改一同价工程(城市电网、农村电网改造 ,城乡用电同网同价),使过去脆弱的城乡电网可靠性大大提高。至2000年底,全国城乡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累计完成投资1890亿元,其中,农村电网完成投资1107亿元,完成10千伏及低压级工程的竣工县1070个,建设变电站增加变电容量3771万千伏安,建成高低压线路250万千米,更换高能耗变压器3548万千伏安,对趸售县全面实现了代管 ,对270个县进行了股份制改造试点,精简农村电工21.6万人.农村电网的改造,使农村电价大大降低,农民电费负担每年减轻300多亿元。据统计,2000年城网高压配电网供电能力提高30-40%,277个城网平均供电可靠率达到 99.863%;农网电压合格率提高10%,供电可靠率提高到90%以上。全国农村乡、村及户通电率分别达到了98. 45%、98.23%、和98.03%,比1995年分别提高0.2个百分点、2.2个百分点和4.7个百分点,农村用电人口以平均每年新增1200万的速度递增。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更多>同类核电
推荐图文
推荐核电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付款方式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1104177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