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柴油发电机组  变电  风电  变压器  开关柜  核电  电缆  互感器  火电  绝缘子 

改革开放总设计师播下的一颗种子:大亚湾核电站

   2009-04-10 中国核电网56
从没有一项工程如此让人惊心动魄,像一个巨大的磁场。大亚湾核电站,这个二十世纪中国最大的中外合资项目,不仅牵动着亿万中国人民的心,吸引了世界关注的目光,也让中南海时刻牵挂。

  大亚湾,是一个梦想,一幅宏伟的世纪蓝图,正是在小平同志以及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下,这幅历史的鸿篇巨制正变成现实。大亚湾核电站,这个改革开放的见证物,在近二十年的创业过程中,不仅成长为一座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核电站,更是创造了富有传奇色彩的核电人精神。

  当改革开放正以前所未有的步伐迈进时,当香港同胞在用华灯点燃新世纪的辉煌时,人们不会忘记一大批核电建设者的艰苦奋斗,不会忘记邓小平同志殷切的叮咛,仍在耳边萦绕。

  深圳要办好两件事,一是建设核电站,二是办好深圳大学,深圳核电站的同志要加倍努力,把工作做好!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年轻的共和国积蕴已久的能量正以最炽烈的方式迸发出来。改革开放不仅使这个古老的国度焕发青春活力,一座座城市正以崭新的面貌矗立在世人眼前。一种种改造世界的新方法、新思路也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

  改革开放的良好环境吸引了大批企业涌入珠江三角洲。港商来了、台商来了,美国的、日本的、东南亚的、欧洲的,纷纷在这里抢滩落户。坐飞机的、乘船的、驾车的,一批又一批的企业家看中了珠江三角洲这块神奇的土地,准备大干一番,于是到处是车水马龙、马达嘶鸣,一派繁忙的建设场面。中国的经济驶上了快车道。经济的超速发展,致使能源供应日显滞后。

  摆在面前的局势是严峻的。广东省资源贫乏,水力发电无路可行,若依靠火力发电,按当时的消耗能力,仅维系一座1000万人口城市的正常运转,每年就需耗煤370万吨,这意味着火力发电厂的大炉膛,每天仅从数千里之遥运输来的煤炭就得张口吞噬200多节车皮,同时每年还将排放数以百万吨计的废渣和废气。无论从环保、经济还是运输能力等角度考虑都难以承受。

  能源危机这一问题不仅在中国存在,世界各国也同样被这一问题困扰。而作为一种经济、安全、可靠、清洁的新能源,发展核电无疑是解决能源紧张的首选方案。八十年代是世界核电发展的高峰时期。随着能源危机的进一步加剧,发展核电成了世界各国的共识,特别是西方一些国家发展十分迅速,仅美国就拥有核电站上百座之多,电功率可达10万兆瓦之巨。

  早在七十年代末,广东省就在酝酿建设核电站这件大事。时任广东省委常委、广东省委书记处副书记王全国提出了建设核电站的构想。

  这一构想得到中央领导和广东省委的大力支持。1982年,国家正式批准了大亚湾核电站项目。总设计师邓小平及其他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此十分关注。小平同志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特别对核电站规模提出,功率太小不行,应建一座百万级的。翌年,大亚湾核电站厂址选定并获批准,位于深圳市东部大亚湾畔,距深圳市直线距离约45公里,离香港约50公里,符合国际上对核电站距主要供电城市距离的规定。大亚湾畔,一边是峰峦如聚,一边是碧波万顷,像一个巨大的蚌壳,大亚湾核电站正是镶嵌其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大亚湾核电站的建设牵动着小平同志的心,1984年,他亲自发出指示:“深圳要办好两件事,一是建设核电站,二是办好深圳大学,深圳核电站的同志要加倍努力,把工作做好!”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也是小平同志对大亚湾核电人的殷切期盼。

  1985年1月19日,邓小平同志亲自接见了参加广东核电合营有限公司合同签字仪式的香港中华电力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罗·嘉道理勋爵一行。1985年1月26日,广东核电合营有限公司,这个改革开放的巨婴,正式宣告成立。由中港两方共同负责大亚湾核电站的建设和运营。

  国内外汇储备仅200亿美元,大亚湾投资就需40亿美元,资金问题如何解决,无米能为炊吗?

  小平同志对建设深圳特区寄于的厚望给大亚湾核电建设者以巨大的动力。然而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要想展开这样一幅鸿篇巨制是何其不易。建设大亚湾核电站,涉及到政治、军事、外交、国防、经济、文化意识形态等方方面面。在当时情况下,存在着各种分歧,外部环境十分复杂,资金、设备、技术全部是一张白纸。小平同志进一步提出,借助改革开放大好时机,全面引进,掌握技术,将技术、资金、管理都变成自己的。

  小平同志这番话给了大亚湾一个梯子,大亚湾要借助这个梯子,站在巨人肩上跳高,少走弯路和错路,高起点发展我国的核电事业。

  但由于当时中国尚缺乏建设国际一流水平百万级大型核电站必需的技术和设备,有赖于进口,而作为发展核电较早的美国,出于各方面考虑,未能与中国达成共识,其他一些国家也追随美国的政策。这时,法国向中国伸出了友好之手,法国人清醒地意识到发展核电是世界未来发展的一大趋势,与中国合作建设核电站是一件互惠互利的好事。法国核电业发展较快,在引进国际先进水平的基础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经过多方面努力,终于达成了合作共识。

  建设这样一项巨大的工程需要大量的资金。当时整个国内外汇储备仅200亿美元,而一个大亚湾投资就需要40亿美元,这对刚刚起步的中国经济来说的确是难以承受。为了解决外汇平衡问题,大亚湾采取了一个借贷建设,安全发电,售电还贷的办法。利用香港地区充足的电力市场,与香港中华电力有限公司共同斥资组建广东核电合营有限公司,贷款建设大亚湾核电站。等大亚湾核电站安全发电后将大部分电力输往香港,目的在于收入外汇电费,达到按期偿还外债的目的。按照合营合同规定,中方持有75%的股份,双方投入的股本金为建成总投资的10%,即4亿美元,由中方出资3亿美元,港方出资1亿美元,其余资金均向银行借贷,电站投入生产后再归还贷款。大亚湾核电站充分利用改革开放的有利时机和大好形势,完全依靠市场机制运作,成功地解决了资金问题和将来的还款问题,创造了资金引入史上的一个奇迹。

  “中国连一个厕所都管理不好,这么大的核电站能管理好吗?”

  大亚湾建立之初,国外对我国的管理能力持怀疑态度,有人称:“中国连一个厕所都管理不好,这么大的核电站能管理好吗?”

  在改革开放之初,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一切对外合作方式尚在摸索和探讨之中,组织实施这样一个庞大的建设项目,无疑是一场巨大的挑战和考验。

  大亚湾核电工程刚刚开始建设不久,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1986年4月,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了问世以来最大的核泄露事故并造成了人员伤亡。这引起香港同胞的急切关注,也有部分人提出抗议,要求停建大亚湾核电站。这对尚在襁褓之中,刚刚开始建设的大亚湾工程无疑造成极大影响。消息传到中南海,小平同志经过深思熟虑后坚定地提出:中央领导对建大亚湾核电站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中央充分注意核电站的安全问题。在这个问题上他进一步表明态度并发出指示:党和国家坚持适度发展核电的方针,无论从政治上还是从经济上考虑,大亚湾核电站只能前进不能后退!小平同志的话拨正了风向,大亚湾又继续披波斩浪前行了。经过这次风波,大亚湾核电人经受了一次责任心和事业心的洗礼,更加明确了自身的责任和努力方向,数千名建设者拧成了一股绳,决心把这个工程建好。

  大亚湾工程是中外合资的工程,不仅有外国承包商供应设备,而且有外国承包商直接参与施工。所以大亚湾工程是一项国际性工程,为了将它建设成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项目,大亚湾一开始就采取与国际接轨,采用国际通用的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其核心在于严格的科学管理,严格按章办事,以文字依据和文字记录作为办事凭据。作为一项国际大工程,仅这是远远不够的,更为重要的是建设者们身上洋溢着一种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一种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壮士断腕般的坚定信念。正因为如此,中外数千名建设者众志成城,紧紧地融和在一起,形成了一股巨大的合力。大亚湾工程的工地上尽管施工队伍众多,施工队伍之间的接口也很多,但在长达8年的建设过程中,大家都精诚合作,极少有扯皮、推诿现象发生,大亚湾工地没有常见的工程指挥部,但是一切工作都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很少发生因质量问题解决不下需要领导出面解决的情况,创造了国际合作的典范。在大亚湾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名工程师在施工过程中被诊断出患了癌症,但他并没有因此放弃工作,而是默默地隐瞒了自己的病情,仍埋头与工友们奋战在火热的工地上,当大亚湾核电站建成时,这位工程师身上的癌症竟奇迹般地消失了。这就是大亚湾人的献身精神。正是在这种精神下,驱走了病魔,也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浇铸下,铸成了大亚湾这座国际水平的核电站。

  大亚湾是未来核电发展的大学校,人才和技术无疑是将来发展的保证。在建设大亚湾的同时,大亚湾更注重人才的培养和经验的积累。为了培养人才,大亚湾投入重金,建起了培训中心,其中仅买模拟机就花了一千多万美元。注重职工培训是大亚湾企业的一大特色,在大亚湾,“职工培训是最好的福利”。大亚湾为每个职工设计了个人培训计划(ITP),每年职工都安排了培训任务。由于每个人的岗位、教育程度、经验、个人背景不完全一样,因此培训课程也不一样,甚至同一岗位的职工接受的是两种不同的培训,这种培训方式不仅仅局限于本行业提高员工素质,员工的劳动技能、道德品质及个人品味都在不断提高。为了掌握国际先进技术,大亚湾还经常组织人员到国外进行学习、培训。很快地,大亚湾建起了一支高素质的技术人才队伍,成为广东核电人才的摇篮和技术的基地。

  大亚湾曾是深圳外国人最密集的地方,最多时超过2000人,大部分工程技术岗位都有外国专家担任,为了使国外专家能安心工作,大亚湾建起了专家村,这里环境优美,条件舒适,功能齐全,不仅有超市、西餐厅、运动场、活动室,还专门设立了国际幼儿园。在这里生活的专家像在家里一样方便、惬意,因此许多专家都将妻子儿女带到这里生活,他们深深地爱上了大亚湾,爱上深圳。“专家村”使他们解除了后顾之忧,在大亚湾得以安心工作。

  很快中方培养了一大批人才,消化和吸收了原有技术,许多工作都由中方接替了外籍员工。特别是1997年7月1日,中方人员接任厂长一职后,核电生产不仅丝毫未受影响,反而是增长速度最快的一年。中外厂长提前三年顺利交接,是大亚湾及中国核电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标志着中国完全有能力运营好核电站。1994年投产以来,从樊鹤鸣、濮继龙到林贵清,大亚湾核电站的高级管理层领导已更换了三任,每一任都有较大的发展,核电产量不断提高,在掌握核电生产技术上已不断成熟。现在大亚湾核电站全部技术生产岗位都是中方自己的员工,外国专家主要职能是顾问和架起一座国际合作的桥梁。

  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实践,事实让世界刮目相看。大亚湾核电站的成功运营,雄辩地证明了我国在建造和管理国际先进核电站的尝试上是成功的也是完全有能力的。

  大亚湾并不仅仅局限于指哪打哪,在建设运营过程中,大亚湾人总是高起点布局,力求将大亚湾核电站建成领先世界一流水平的核电站。在建设之初,大亚湾就明确地提出了三个发展步骤,首先是建设国际水平的核电站,再是达到国际水平,然后是参与创造国际水平。

  为了这个目标的实现,大亚湾核电人不断地寻找自身的不足,不仅自己找,同时也请国际原子能机构找,不仅请外国专家找,也请同行找,不仅找存在的,也找潜在的。在最近的一次自我测评中,竟提出了上百处地方加以改进的要求,其苛刻程度、对自身要求之高令人咋舌。也正是在这样一种认真细致的精神下,大亚湾的技术、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在WANO(世界核电站业主协会)的8项主要测评数据中,大亚湾有6项进入了世界先进水平,美国有100多个核电站在运营,而大亚湾的运营情况迈入了前十名行列,特别是自1997年以来,核电站屡创连续安全运行新高,实现了两次大修期间停机停堆次数为零的突破,至今已达900余天,完全达到并进入了国际先进核电站的记录。大亚湾良好的管理和业绩,吸引了许多同行前来学习考察。大亚湾正在进入不断超越自我,不断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阶段,在国外及同行中赢得很高的声誉。

  在多年的运营中,大亚湾不仅建立了一整套严格规范的管理制度和严谨有序的运行机制,更消化和吸收了西方管理的先进经验,形成了一套实用并且富有特色的管理方法,在合营公司内部,建立了内部审计、内部质保审核、党政系统监察机构等多条渠道来监督公司成员的依法办事和廉洁自律。可对上至总经理下至普通员工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管理。大亚湾是一个大项目,仅总经理就有数百万美元的审批权,但由于在各方面的共同监控下,保证了企业的正常有序运行,并有效地保护了干部,成立十余年未发生一起大的财务事故和犯罪现象,被美国《财富》杂志评为中国财务运行状况最好的企业。

  安全第一,质量第一是中央对大亚湾核电站提出的要求,也是大亚湾人放在首位的工作。大亚湾第五任总经理林贵清说:“大亚湾要求每一个员工都是一道天然屏障。”足见对安全和质量的重视。大亚湾建立了核安全文化。在安全和经济效益发生矛盾时,始终将安全放在第一位。在大亚湾,所有的员工都要定期地接受核安全教育,大亚湾生产区有三道关卡,如果缺少安全培训,员工佩戴的磁卡通过安检门时便会自动示警,无法进入生产区域。大亚湾是全国第一个也是在电力系统唯一通过ISO14000环保认证的企业,核电站每年的气体和废液排放量远远低于国家标准,有的指标甚至连1%不到,有效地维护了公众安全和保护了生态环境。在大亚湾畔,海天一色,绿树葱茏,海鸟翔集,不仅使游人留连忘返,还经常可以看见员工们在海湾中自由游弋。

  1994年2月1日,大亚湾第一台压水堆机组开始投产发电。相隔仅三个月,第二台机组也正式投产发电。投产第一年运行状况十分良好,发电量逾107亿度,大大超过了预想,负荷因子超过80%。1995年因设备仍处在婴儿期,发生控制棒落棒超差问题。在业主和供应商的共同努力下,四个月解决全部问题。实验证明落棒时间远低于限值,并取得了当年发电100.6亿度的好成绩,从1996年开始,大亚湾核电站发电量大幅攀升,历创新高,到1999年已达到134亿度,完全达到并超过了设计预想,电价成本也大幅下降,当初计划为每度电8.6美分,到现在已降至6美分以下,为核电提供了巨大的竞争力。核电站贷款四十亿美元建成,本息高达54亿美元,按合同规定在15年之内还清,到目前已归还了37亿多美元,还款比例高达69.3%,大亚湾正以良好的势头稳健发展。

  在大亚湾人的努力下,在短短几年的运营中,大亚湾不仅为粤港两地提供了充足的电力,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还开始上交税收,每年上交的税收达两个亿,成为全国的纳税大户。大亚湾硬是在一张白纸上描绘了一张宏伟的蓝图,实现了小平同志的愿望,为全国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改革开放进入新的历史阶段,能源的需求量大幅增长,这对我国核电建设又是一个良好的发展机遇。中央对大亚湾核电站的进一步发展十分关注,1990年,邓小平在《善于利用时机解决发展问题》的谈话中继续强调指出:“核电站我们还是要发展。”李鹏同志提出了“以核养核、滚动发展”的具体思路。大亚湾又面临着第二次腾飞。

  在各界的关注、支持下,大亚湾核电站二期工程(即岭澳核电站一期)于1997年5月15日正式开工,岭澳二期工程也正在酝酿之中,届时,三个核电站总机组容量将达到600万千瓦,发电量每年可达400亿度。

  大亚湾核电站,一段鲜活的历史,记载着大亚湾人跋涉的足迹;大亚湾核电站,一支无声的号角,在时代的浪潮中悠然响起。
 
标签: 大亚湾核电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更多>同类核电
推荐图文
推荐核电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付款方式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1104177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