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风电  变电  变压器  核电  开关柜  互感器  电缆  绝缘子  火电  柴油发电机组 

核工业报:开启建设创新型国家新征程

   2012-04-10 中国核电网3
近日,国务院专门印发了《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指导我国科技改革发展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又一个纲领性文件,标志着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进程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意见》共分为8个部分21条,核心是解决科技和经济“两张皮”问题,推进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真正建立企业主导产业技术研发创新的主体。

  解读

  1.让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主体

  企业是经济活动的基本单元,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在推进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中处于关键环节和核心地位;只有以企业为主体,才能敏锐把握市场需求,有效整合产学研力量,加快创新成果的转化应用。

  《意见》指出,坚持企业主体、协同创新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主要原则之一。要突出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强化产学研用紧密结合,促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各类创新主体协同合作,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十二五”时期的主要目标是,要确立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企业研发投入明显提高,创新能力普遍增强,全社会研发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2.2%,大中型工业企业平均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提高到1.5%,行业领军企业逐步实现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与国际同类先进企业相当,形成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充分发挥大型企业的技术创新骨干作用,培育若干综合竞争力居世界前列的创新型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集群。

  《意见》提出,要建立企业主导产业技术研发创新的体制机制。加快建立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中的主体作用,吸纳企业参与国家科技项目的决策,产业目标明确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由有条件的企业牵头组织实施。引导和支持企业加强技术研发能力建设,“十二五”时期国家重点建设的工程技术类研究中心和实验室,优先在具备条件的行业骨干企业布局。

  2.完善科技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升级的机制

  《意见》提出,建立科技有效支撑产业发展的机制。针对这点,《意见》明确,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8%左右,到2020年力争达到15%左右。为实现这一目标,中国将建立科技有效支撑产业发展的机制,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需求部署创新链,突破技术瓶颈,掌握核心关键技术,推动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等产业快速发展,增强市场竞争力。

  《意见》要求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重点,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产业发展方向和技术路线选择的基础性作用,通过制定规划、技术标准、市场规范和产业技术政策等进行引导;加大对企业主导的新兴产业链扶持力度,支持创新型骨干企业整合创新资源。

  《意见》同时提出,优化布局,防止盲目重复建设,引导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发展。要进一步凝练重点,明确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充分发挥国家重点工程、科技重大专项、科技计划、产业化项目和应用示范工程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实现电子信息、能源环保、生物医药、先进制造等领域的核心技术重大突破,促进产业加快发展。

  3.完善人才评价标准,改变以论文、项目、经费、专利论人才

  良好的科技评价和奖励制度是形成正确的评价导向,激发科研人员创造活力的关键措施。

  在评价方面,《意见》提出,根据不同类型科技活动特点,注重科技创新质量和实际贡献,制定导向明确、激励约束并重的评价标准和方法。基础研究以同行评价为主,特别要加强国际同行评价,着重评价成果的科学价值;应用研究由用户和专家等相关第三方评价,着重评价目标完成情况、成果转化情况以及技术成果的突破性和带动性;产业化开发由市场和用户评价,着重评价对产业发展的实质贡献。建立评价专家责任制度和信息公开制度。

  在奖励改革方面,《意见》提出要改革完善国家科技奖励制度,建立公开提名、科学评议、实践检验、公信度高的科技奖励机制。提高奖励质量,减少数量,适当延长报奖成果的应用年限。重点奖励科技人才,强化对青年科技人才的奖励导向。增加评审过程透明度,探索科技奖励的同行提名制。规范社会力量设奖。 (摘编自新华网)

  部委举措

  财政部:发挥财政职能作用 支持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

  一是完善投入机制,推动创新体系协调发展。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确保法定增长。完善与竞争性经费相协调的稳定支持机制,有效发挥科研机构、基地和高校的作用。注重对农业等事关民生的科技和文化科技等的支持,优化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和成果转化的投入结构。创新投入方式,带动风险投资等社会资本,加快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投入体系。

  二是积极运用财税政策,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落实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改进企业研发费用计核办法,落实高新技术企业相关优惠政策。加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对自主创新的支持力度,加大对中小企业、微型企业技术创新和相关公共服务平台的财政支持。实施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综合运用创业投资基金、贷款风险补偿和绩效奖励等方式,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三是加强科技经费管理,促进资源高效利用。推进预算公开,强化科研经费监督管理。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协调机制和联合评议机制,促进科技资源合理规划布局和共建共享共用。推进科技经费绩效评价制度,注重对各类科技计划、基金、工程等专项经费的综合绩效评价,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国资委:发挥国有大中型企业骨干作用 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一是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推动企业加强研发机构和科研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建立适合企业发展需要的研发体系,明确各级研发机构在创新链条中的职责定位,形成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相配套的梯次研发结构。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建设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研发机构。在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企业建设一批国家和行业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增强企业创新能力。

  二是率先突破一批重大关键核心技术。围绕国家重点研发任务开展技术创新和成果产业化,按照“创新储备一代、研究开发一代、应用推广一代”的原则,选择重点领域,确定重点项目,集中力量,加大投入,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形成和掌握一批自主知识产权。发挥中央企业协同效应,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战略合作,建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加强联合攻关,解决一批制约企业和行业长远发展的共性及关键技术瓶颈问题。积极开展科技服务中小企业工作,增强企业科技辐射能力,带动行业技术进步。

  三是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推进传统产业升级。加强统筹规划,推动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有机结合。依托企业自身优势,选择最有条件和实力的领域作为突破口,开展关键技术攻关,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供科技支撑。同时,依靠科技创新,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企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实现企业结构优化调整和产业升级。

  四是加强科技资源优化配置。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企业科技资源整合,着力解决科技资源分散、专业交叉重叠和技术开发重复等问题,实现科技力量的有效协同。增强企业全球科技资源配置能力,支持有条件的企业采取多种方式建立海外研发机构,开展国际化研发。加强产学研合作,形成优势互补、分工明确、成果共享、风险共担的开放式合作机制,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推动军民融合,完善军民共用技术平台。发挥转制科研院所行业共性技术服务功能,搭建行业共性技术平台。

  工业和信息化部:完善企业主导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 加快工业转型升级

  一是要着力解决制约重点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问题。提高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攻关的协同和集成能力,对具有战略方向性关键共性技术,集中资金和研究力量实施重点突破。工业和信息化部以工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的重大工程之一“百项技术创新推进计划”为抓手,凝聚资源,聚焦当前制约重点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协力组织攻关,为工业转型升级建立推进平台。

  二是要积极引导企业创新能力建设。重点引导工业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是工业和信息化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工作。重视发挥好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鼓励加强企业技术中心等企业内部研发机构建设。进一步扩大企业在国家科技计划决策和立项论证阶段的参与程度,以产业化为目标的科研项目原则上由企业牵头组织实施。

  三是要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支持和促进重大技术成果工程化、产业化,加快提升制造业领域知识、技术扩散和规模化生产能力,使企业成为技术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主体。

  四是要扎实推进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不断探索改进科技计划和科研经费管理方式,瞄准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努力做到专项的实施与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紧密相连,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紧密相连。

  国家发改委:创新体制机制 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一是大力推进科技体制创新。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搭建高水平的产学研用合作创新平台。二是完善政府调控体系。把市场准入管理的重点从注重规模转向激励创新,扶持新兴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深化民间投资准入制度改革,鼓励民营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三是加快制定落实更加具体有效的财政税收金融政策。政府要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增长机制,综合运用风险补偿等财政优惠政策,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功能,发展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基金。四是加快推进重点领域的关键环节改革。建立促进“三网”融合高效有序开展的政策和机制,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推进空域管理体制改革等。加快建立部际协调机制,充分发挥统筹协调和宏观引导作用。

  科技部:引导创新因素向企业聚集

  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建立企业主导产业技术创新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措施,着力发挥好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研发设备加速折旧等政策的作用,引导创新要素加快向企业聚集,使企业全面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的主体。(摘编自求是理论网)

  评论

  坚持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不动摇

  坚持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过程中不可动摇的方向;而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目的,也正是为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有力体制保障。

  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核心,是把科学技术与国家发展战略、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紧密结合,并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是在科技领域实现重点突破的有效途径。四十多年前“两弹一星”的成功令世界震惊,因为它不仅标志着中国在由发达国家主导的世界核俱乐部中占有一席之地,更向世人展示出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惊人效力。“两弹一星”的巨大成功与当时科技资源的贫乏形成鲜明对照,同时也说明,集中力量办大事能弥补资源整体匮乏的不足,通过集中运用优势资源,实现重点科技领域的突破、发展。

  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并不意味着要关起门来搞创新。在创新全球化趋势愈发突出的今天,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科技交流合作是优化创新资源配置、提高创新效率的必要途径。在新的竞争态势下,坚持自主开发的平台和信心,以更开放的心态、更广阔的视野参与到国际合作,是中国提高创新效率、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迈进的基本路径。但国际合作是“珍珠换玛瑙”的游戏。一国的科技实力决定了其在国际合作中的地位,也决定了合作的深度和层次。以美国主导的国际空间站计划为例,从过去对我国紧闭合作大门到相关国家主动向我国提出开展合作的意愿,国际空间站计划对我国合作态度的巨大转变源于一个事实:载人航天工程的成功实施标志着我国迈入空间技术先进国家行列。在我国与100多个国家展开的科技合作中,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它们都在说明同一个道理:以开放的心态参与国际科技合作必须以自身强大的创新能力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并不意味着要将政府力量凌驾于市场机制之上。我们今天所强调的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是一条不同于计划经济时代集中力量办大事的道路,是一条国家意志与市场机制结合的道路。在新型科技举国体制下,政府的职能由直接推动变为宏观布局和引导,通过政策和资金引导多元化的主体参与到创新活动中。而市场的无形之手会发挥在配置资源方面的高效性,将创新资源配置到创新链中最适合的环节,同时推动对市场需求最敏感的企业成为创新主体,实现围绕创新需求的资源最佳配置。如果说过去计划经济时代的科技举国体制能实现集中力量办大事,那么目标一致化、运作方式市场化、利益主体多元化的新型科技举国体制则能高效地实现集中力量办好大事。

  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最关键的还是要解决好科技与经济之间的关系。无论是坚持自主创新,还是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其最终目的都是用科技发展撬动整个经济社会的繁荣发展。当前,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未真正确立、产学研用结合不够紧密、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有待提高等问题仍制约着科技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过程中,必须统筹发挥好政府与市场两个方面的作用,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为重点,破解机制体制束缚,加快建设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这既是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不动摇的必然要求,也是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不动摇的目的所在。(摘编自《科技日报》)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更多>同类核电
推荐图文
推荐核电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付款方式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1104177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