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柴油发电机组  变电  风电  变压器  开关柜  核电  电缆  互感器  火电  绝缘子 

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2013年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纪实

   2013-04-10 中国核电网27
“低门槛”与“高要求”的聚才之道
                                            
                                           ——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2013年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纪实





       今年3月中旬,一则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核建)面向全社会公开招聘的公告,通过报纸、网络等媒体传播,引起广泛关注。

       之所以成为焦点,一是中国核建本身的“央企金字招牌”,二是此次34个公开招聘的职位中,有18个副局级(党组管理)岗位,其中不乏集团公司办公厅主任、人力资源部主任、法律事务部主任等核心管理部门正职及骨干企业总经理等这样的重要职位。其中,尤为关键的是,“不唯学历、不唯资历、不唯出身”的选人用人条件,成为本次招聘最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地方”。

       按照央企以往的招聘规律,“门槛高,需求精”是其绕不过的两点,而此次中国核建如此的“高规格”和“放低身段”,在中国核建的历史上前所未有。而这样的力度和气魄,在中央企业中也不多见。

       显然,广纳贤才、海纳百川,中国核建此举,向世人昭示了其做强做优,迈向世界一流企业的决心及其为此打造的人才布局。

坚定的“人才三要”之路

       6月20日8点30分,新任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董事会办公室副主任(主持工作)的朱碧青和往常一样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已过不惑之年的她,从今年4月6日参加中国核建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的面试,到5月20日正式到岗,再到现在上岗1个多月,一路走来,她现在回想仍感觉“仿佛做梦一般”。此前,她所顾虑的年龄偏大和非党员身份,并未对她成功应聘中国核建党组管理干部造成任何障碍。让她脱颖而出的,是她此前在北京市属国有上市企业中担任董事会秘书的经历和成功主持过两个下属公司上市工作的业绩,以及在应聘过程中呈现出的良好的综合素质。

       当下,中国核建迅猛发展,但伴随企业上市步伐的加快,以及核电重启所带来的难得机遇,中国核建所暴露出的管理创新人才不足、高层次人才短缺等问题也日益显现,成为了急需突破的制约中国核建发展的“瓶颈”。

       2013年,中国核建把“着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年度重点工作之一,提出了“人才三要”:要继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建设高素质的企业管理人员队伍;要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注重实绩、群众公认,提高选人用人满意度;要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选拔到合适的岗位上发挥聪明才智。

       “落实中央组织部向集团公司提出的加大公开竞争性选拔干部力度的要求,进一步深化集团公司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打造一流人才队伍。”谈及开展此次招聘工作的初衷,中国核建副总经理、分管集团公司人力资源工作的李清堂如是说。此次招聘,正是中国核建“人才三要”的一次充分体现。通过这样的方式,中国核建在吸引外部的新鲜血液,也希冀将内部的资源也得以盘活。

“顶层设计”与打破常规

       2013年春节前夕,中国核建大规模公开招聘工作的战役开始打响。“利用这个机会,我们对总部岗位机构、各岗位职责说明书进行梳理,对各单位(部门)缺补人员等进行盘点,最终确定招聘岗位34个,其中总部职位26个,成员单位职位8个。”全程参与此次招聘工作的人事劳动部高磊介绍。

       为保证招聘工作的顺利开展,中国核建还成立了招聘工作领导小组。由中国核建党组成员、总经理王寿君担任小组组长,集团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股份公司总裁祖斌担任小组副组长,其他领导成员担任小组成员。同时,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监督组,全面负责招聘工作和过程监督。

       党组书记、总经理王寿君等集团公司领导十分重视此次竞聘,及时召开党组会认真研究竞聘实施方案、对每一个批次人选皆集中研究,层层把关。可以说,中国核建从上到下的“顶层设计”,为本次招聘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

       3月18日,中国核建面向全社会发出招聘公告。为了更广泛地吸引人才,中国核建在应聘资格上并没有过多的限制,只规定“现任相应职位或担任下一级职位具有一定年限,大学以上文化程度,年龄不超过50岁”。公告还规定,招聘采取开放式招聘,不设时限要求,直到招聘到合适的人选为止。“打破年龄、资历、职级等条条框框,就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把优秀的人才吸引到中国核建来,把优秀的人才选拔到合适的岗位上。”李清堂说。

       据统计,此次招聘共吸引近千人投递简历,约85%的应聘者来自中国核建外部,其中大部分人员来自于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其他中央企业,少数来自民营或外资企业。

       “不是我有多优秀,而是集团公司提供的舞台足够大。”从总部安防环保部处长竞聘为副主任的刘月梅这样总结她应聘成功的原因。虽然从事安防环保工作近20年,但是担任处长的时间不过4年,自认为管理资历不够的她,犹豫再三后,还是决定试一试。“集团公司为你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不仅能够展示自己的风采,更能学习他人的长处,为什么要放弃呢?”

“比国考面试还严格”

       虽然降低了招聘的限制门槛,但考核的标准并没有丝毫的放宽,而是严之又严。考虑到招聘岗位的实际需求,此次招聘没有笔试,而是对报名者进行资格审查,“资格审查前5名进入面试”。有的一个岗位有六七十人报名,可见,选择条件之严苛。

       没有笔试,并不意味着应聘者更轻松。因为,中国核建在招聘中加入了更为科学的综合测评环节——由外部咨询公司专家通过对应聘者进行无领导小组讨论和面对面访谈的方式,对其做出全面客观的评价。为什么要放弃笔试这样一个传统方式,因为中国核建“要找出适合企业发展的人才,而不是纸上考得好的人才”。

       “考得好并不意味着工作干得好。这次招聘中,有如重要成员单位总经理这样的高级管理岗位。对于这些职位来说,专业知识要求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还是个人所具备的领导才能。这方面的能力并不能通过笔试反映出来。”连续作战的主考官祖斌说。

       这种严苛不仅体现在进入面试的选择条件上,同样也体现在招聘程序上。为保障招聘公平、公正、公开,从资格审查到面试到综合测试再到考察公示、从考试纪律到面试规定,每一步流程、每一个细节,中国核建都作了明确规定,并由监察审计部、党群工作部等部门组成监督组进行全程监督。如:最终面试考题由主考官在面试前30分钟抽取;面试期间所有考生的通讯工具全天候关闭并集中收取封存;如果考生需要外出,应单人进,单人出,并由工作人员陪同;根据综合成绩的排名,按照顺序对竞聘者进行组织考察,考察谈话对象必须在10人左右……

       在采访过程中,一个关乎“法与情”的故事被大家反复提及。面试阶段,一位面试者因家中有急事,必须单独外出,监督组将此事上报招聘工作领导小组,“尽管大家了解到,面试第二天是这名面试者结婚的日子,很多事需要他处理”,但经过讨论,还是取消了该名应聘者的资格。人事劳动部孟婷说,“对他网开一面,是对其他应聘者的不公平。对于处理结果,该应聘者虽有些遗憾,但也认同。”

       “我出的考题被选为最终的面试题之一。从考题被抽中的那一刻起,我的心就一直悬着。”党群工作部副主任常甲辰向记者讲述了他当考官的一段“不寻常”的心路经历。让他感到不安的原因在于面试者中有一位来自党群工作部内部。“如果她回答不上来,我感到面上无光;但如果全部回答上来,又怕有泄题之嫌。好在,她只回答出三个主要要点。虽然没有全答出来,但是在所有应聘者中她表现最好。”也直到这一刻,常甲辰才暗暗松了一口气。

       缜密的安排,一环套一环的考验,对公平公正细致入微的追求,许多应聘者表示,这次考试,“比国考面试还严格”。

“不仅是考别人,也是考自己”

       “考验”这是记者在采访中,听到最多也是感受最深的词。简单的两个字,不仅是应聘者内心深处最真实的独白,更是参与到此次招聘中的工作人员的切身体会。

       5月18日,星期六。早上5点15分,踏着晨光,家住河北燕郊的王林森已坐上开往地铁站的公交车。为了准备8点开始的面试工作,身为工作人员的他必须提前一个小时到现场。因为家离集团公司总部所在地——车公庄相距较远,其间又要辗转公交、地铁等交通工具,为了能按时到达,他差不多要提前2个小时出发。从5月初招聘面试工作开始,王林森很多个周末和节假日都是这样度过的。而这种忙碌的工作状态涉及所有与招聘工作相关的工作人员。

       本次招聘,共分为四批进行,面试环节也全部安排在休息日和节假日。由于面试任务重,考官一天的工作要从早上8点持续到晚上8点,有时面试人员较多时,连中午饭也吃得匆匆忙忙,更谈不上午休。为此,不管是集团公司身兼要职的考官,还是普通的工作人员,都牺牲了自己的休息时间,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全力以赴承担起自己所肩负的职责。他们令中国核建人钦佩与骄傲,传递了中国核建人坚定搞好国有企业的信心与决心!

       此次招聘,每位应聘岗位的考官都不相同,同时,还要求每一位考官对每个竞聘岗位分别出两道考题作为备选,每个岗位的考题都是在面试前30分钟出炉。为此,考官们可谓绞尽脑汁,做足了功课。如何把自身工作经验与招聘岗位要求结合形成好的考题,在身为考官的集团公司原纪检组长冯先银看来,“这不仅是考别人,也是考自己。”

       接受考验的除了考官们,还有参与招聘的工作人员。6月14日晚8点,送走最后一位应聘者后,人事劳动部的同志们终于松了一口气。自参与面试招聘以来,他们已数不清这是第几次陪伴面试者离开。

       如此大规模的招聘,工作人员仅有十几人,如何做到组织有序,忙而不乱,这对每一位工作人员都是挑战,其背后所承载的不仅是每一个人的付出,更是集团公司上下动员、部门联动,“集团”作战的充分体现。这样的辛苦,对于提供优质服务的综合事务管理中心、人事劳动部、纪检监察部和党群工作部等所有参与的工作人员的眼中,并不足以为外人道,对于他们而言,“我们是应聘者认识中国核建的窗口,我们要展现的是中国核建的风采。”

收获与希望

       6月26日,第四批竞聘者公示完毕。至此,中国核建此次大规模社会公开招聘工作圆满划上句点。“总的来看,本次招聘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李清堂总结。他所提到的达到预期效果实则“一箭三雕”,一是招到了“适合的人才”,二是向社会各界展示了中国核建的企业形象,三是激发了集团公司内部奋发进取的动力,为集团公司生机勃勃,安全高效科学发展助力。

       随着30多位应聘成功者的到岗,招到“适合的人才”的目的自然达到。而务实的中国核建人对“适合”的追求不局限在人才的选择,也贯穿在本次招聘过程中。如考官,均由退休及在职的集团公司领导及部门负责人担任,因为他们最了解各岗位最需要什么样人,而且全部义务服务;考试题目,没有请外面专业机构,而是要求最熟悉集团公司情况的考官们自己出题;考试地点,招聘工作全部环节都在总部大楼内进行……近乎“零”成本的招聘投入,却换来了极高的回报:气派的中国核建大楼、优雅的办公环境,团结向上的工作团队、求贤若渴的纳贤诚心,让不少应聘者发出“想要加盟”的慨叹;而看到外部的人想要加入的迫切心情,企业内部员工也增加了对集团公司的认同感、自豪感与使命感。

       刚接到担任招聘面试监督员的通知时,监察部田炜还有些顾虑,“害怕耽误日常工作”。但是亲历了几场面试后,他却感到“物超所值”,是一次弥足珍贵的人生学习机会,使其感触最深的是考应聘者带给他强烈的紧迫感和危机感。“这些来自内部和外部的优秀人才,让我看到了自身的差距和不足,也提醒自己要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学习和实践。”

       列数这些看似“意料之外”,实则“意料之中”的收获,让考官们感到欣慰的,还有“通过这次招聘,发现了集团公司内部一批优秀的人才,特别是80后人才”。在他们眼中,无论从心态还是能力,这帮年轻人的表现都非常优秀,他们是企业发展的后备力量,寄托着中国核建未来发展的希望。

       留日博士、科技与国际合作部石伯轩正是其中之一。虽然此次竞聘未成功应聘到期盼的岗位,但他仍信心满满,“报着学习的态度我参加这次竞聘,结果并不重要,借助集团公司搭建的这个成长平台与学习向上氛围的熏陶,通过自己的学习、岗位磨练和组织培养,未来的我定能站在成功的舞台上。”

       对于如何用好这些人才,中国核建也有着更长远的打算。“一方面,我们要建立专家库、题库,为今后的招聘工作开展奠定坚实基础。另一方面,我们要建立中国核建人才库,实现全系统的人才资源共享。”李清堂说。而这个美好愿望正在变成现实。作为考官的中核中原公司党委副书记(主持工作)的韩景海,就此次招聘的落选者中发现了适用人才,“搭乘集团公司的顺风车,我们也招聘到了2名优秀人员,找到了适合企业发展的人才。”

       “低门槛”、“高要求”不拘一格降人才,中国核建这个“聚宝盆”、这列承载着“做强做优,世界一流”“核建梦”的提速“动车”,定能奔驰得更远,奋飞得更高!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更多>同类核电
推荐图文
推荐核电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付款方式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1104177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