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院院士李冠兴:核电将成必不可少的替代能源
中新网益阳5月8日电 (向一鹏 向立成)2013年全国“两会”上,湖南代表团以全体代表名义提交“一号建议”,建议国家尽快重启内陆核电建设,同时建议将装机容量500万千瓦、总投资超过600亿元的桃花江核电站列为首个内陆示范核电站,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湖南为什么要建设核电站”、“核电站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如何保证核电站的安全”,围绕这些社会公众普遍关心关注的问题,5月8日下午,由中国核学会主办,益阳市委、市政府协办的“绿色核能,给力湖南”院士湖南行科普报告会在益阳举行。
报告会上,著名核电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冠兴和樊明武分别以《按照全球最新安全要求积极稳妥发展核电》和《发展核电保护环境》为课题,与益阳市、桃江县的干部们展开互动,探讨核电发展的安全性和必要性。
近年来,随着湖南经济的高速发展,电力需求也越来越大。根据电力电量平衡预测,“十二五”期间,湖南省需新增电力装机容量1000万千瓦左右,“十三五”期间,该省需新增电力装机容量将在2000万千瓦以上,电力缺口巨大。湖南一次能源资源禀赋差,预计到2015年,69%的能源供给需由省外提供。
据了解,湖南煤炭资源年产量不到全国的2%,火电发展受到煤炭产能和运输通道的制约。目前,湖南水电已基本开发完毕,电网水电装机比重接近一半,水电产能季节性波动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电网运行,而风能、生物质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又存在规模小、稳定性差等问题,电力发展遇到瓶颈。但湖南拥有全国30%的铀矿资源,铀矿地质勘探、采掘、加工、科研、发电等核工业体系完备,发展核电具备得天独厚的条件。
日本福岛核事故后,中国政府出台了严厉的“国四条”。对于人们最为关心的核电安全问题,李冠兴院士指出,2011年实施的核设施综合安全检查结果表明,我国运行和在建核电机组基本满足我国现行核安全法规和国际原子能机构最新标准的要求,安全和质量是有保障的。
李冠兴表示,每堆年发生严重堆芯损坏事件的概率低于十万分之一,发生大量放射性物质释放事件的概率更是低于百万分之一;“十三五”及以后新建核电机组力争实现从设计上实际消除大量放射性物质释放的可能性。他说,核电将成为必不可少的替代能源,不仅有利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调整能源结构;还有利于提高装备制造业水平,促进科技进步。
内陆到底适不适合发展核电,李冠兴认为,国内外对内陆与沿海发展核电的要求没有本质差别。无论国际原子能机构、各主要核电国家,还是我国有关核安全法规要求,对滨海核电站和内陆核电站在安全目标和评价准则上是完全相同的。
据了解,目前中国核电项目采用的全部是压水堆,在技术上已大大改进,它拥有三道安全屏障:燃料包壳、压力容器、安全壳。
近年来,全球气候开始敲响警钟,环境污染、腐蚀所造成的能源代价正逐步升级,全球性的温室效应也正在加大。因此,发展核电保护环境至关重要。
对此,樊明武院士指出,要利用化石燃料所给的喘息时间,进行更多的研究,进一步从事其他能源的试验,比如一切可利用的水力发电、太阳能、燃料电池、地热等。“要保证70亿到100亿人口在地球上活着并生活得比较好,原子能还是最可能的解决方案之一。”樊明武说,在没有找到新能源之前,核能在保证能源供应安全、调整能源结构、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将发挥不可替代的战略作用。
院士们指出,湖南发展核电可优化电力结构,核电站建成后将会提供稳定的电量,提高电网运行水平。开发核电将为湖南发展低碳经济、促进节能减排做出贡献。
按照计划,“绿色核能,给力湖南”院士湖南行科普活动将先后在益阳、长沙展开。活动主办方表示,院士们的讲座互动,结合科学严谨的理论观点,深入浅出地告诉人们,应该充分利用核能这种绿色、清洁、高效的能源,把内陆核电建设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