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核电首页 » 国内核电 » 正文

新体制新技术新机遇 铸就核电之春尚待统筹全局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中国核电网  | 发表于:2015-04-08 | 来源:中国环保在线

据彭博新能源财经估计,中国未来十年在核电方面的投资将达到3700亿美元左右(2.3万亿元)。在2011年日本福岛发生核事故后,中国到2020年将核电装机容量提高两倍至5800万千瓦的规划遭到搁置,这一规模几乎相当于澳大利亚电力资源的总和。

近期,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阐明创新是推动国家和民族向前发展,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强调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和挑战面前,必须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才能适应未来发展的要求。

在中央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战略引导下,中国电力投资公司(下称“中电投”)与国家核电技术公司(下称“国家核电”)合并重组工作已于今年开春之初正式启动,并已开始进入实施阶段。这次两大公司的合并重组是国家关于深化央企改革的重要部署,也是核电体制改革自本世纪初以来的又一次重大突破。

新体制

国家核电中电投将合并为国家电投

国家核电和中电投两家央企的重组合并有了新进展。近日,商务部反垄断局公示的《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收购国家核电技术有限公司股权案》显示,现国家核电控股股东国务院,拟将其持有的66%股份无偿划转给中电投持有。而国家核电董事长王炳华对外透露,两家企业将组建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公司。

国家核电成立于2007年5月22日,目前已经在先进核电技术研发设计、相关设备、材料制造、工程管理、运行服务等环节的产业布局方面,形成了由4家全资子公司、7家控股子公司、2家参股子公司和6家分支机构组成的核电技术集团。中电投则组建于2002年12月29日,是国内五大发电集团之一,目前旗下拥有7家上市公司,是集电力、煤炭、铝业、铁路、港口产业于一体的综合性能源集团,也是国内三大核电运营商之一,另外两家是中核和中广核。

据了解,两家央企合并组建国家电力投资集团之后,将推动核电业务上市,而国家电力投资集团也有可能成为中国最大的核电企业,其资产总量预计相当于中核和中广核之和。此外,现年61岁的国家核电董事长王炳华很有可能执掌新组建的国家电力投资集团。

新技术

自主机型落地开花

随着“华龙一号”技术方案相继落地福清、防城港两大核电站,中核集团和中广核集团联手打造的国家自主第三代核电机型落地生根,这也让国产核电设备制造商吃下了定心丸。

“华龙一号”是对中核集团ACP1000和中广核集团ACPR1000 的技术融合,二者都是基于我国已掌握的M310改进型核电技术。2013年9月,两集团正式签署《华龙一号技术合作协议》,并以“关于中核中广核华龙一号自主三代核电技术的请示”联合上报国家发改委。

据悉,国家能源局在复函中要求,充分利用我国目前的核电装备制造业体系,支持关键设备、零部件和材料的国产化工作,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主泵、数字化仪控系统、堆内构件、控制棒驱动机构以及常规岛等关键设备,泵、阀等零部件,690U型管、核级电缆、焊材等关键材料的国产化比例不能低于85%。

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张国宝早前曾撰文指出,从我国投入运营的核电反应堆来看,核电装备的国产化率已经达到80%,建立起了完整的核电工业体系。

事实上,我国核电产业的国产化步伐一直在不断加快。数据显示,大亚湾核电站建设时,装备国产化率还只有1%,随后开建的岭澳一期核电站国产化率也不到30%,而到红沿河与宁德核电站完成时,国产化率已经接近80%,阳江核电站5、6号机组更可以达到85%。

相关研究表明,2008年以来,我国核电厂发电设备容量逐渐增加。2014年,全国核电厂发电设备容量达1988万千瓦,同比增长36.10%。而截至2014年,我国核电产业通过引进消化吸收、自主创新和大规模技术改造,建成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核电装备制造基地,掌握了关键设备设计、制造核心技术。

通过核电项目的实践,装备制造企业生产技术能力大幅提高,我国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核电装备制造体系,具备了百万千瓦级核电设备的供货能力。

新阶段

未来五年核电迎3000亿市场需求

红沿河二期项目在获批后短短一个月内便正式开动建设,标志着我国核电重启步伐的进一步加快。二级市场上,核电相关概念上市公司有望再度受到市场关注。

由于政策扶持力度的持续增大,过去几年内我国核电项目重启步伐也在持续加快。据统计显示,截至2014年底,我国已投入运营的核电机组已达22台,装机总量达到2010万千瓦,发电量达到1280亿千瓦时。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获批重新开工的项目不断增加,但新建核电站项目却一直未能有所突破。此次红沿河5号机组成为田湾核电二期工程之后,近三年内我国首个开工建设的核电新项目,标志着我国核电行业的复苏进入全新阶段。

与此同时,此次开工建设的红沿河5号机组以及获批但尚未开工6号机组所采用的都是我国自主核电技术品牌——ACPR1000。该技术由成熟堆型实施改进而来,具备三代核电主要安全技术特征。随着该技术应用的逐渐普及,也意味着我国自主研发的三代核电站技术日臻成熟,这也有助于进一步加快我国国内核电行业的发展以及对外核电技术的出口。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去年印发的《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到2020年,全国核电装机容量达到5800万千瓦,在建容量达到3000万千瓦以上。然而,有核电专家介绍说,由于去年来全国新建的核电项目为零,中国只有在今年上马更多的核电项目才能完成以上目标。

国家能源局局长努尔˙白克力对此表示,在采用国际最高安全标准、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适时在东部沿海地区启动新的核电项目建设。而随着核电建设的崛起,整合核电产业链将迎来前所未有的黄金机遇。

按照此前进度,2015年内或还将有6到8台机组陆续获批开工。而到2020年,我国核电装机容量达到5800万千瓦,较目前增长一倍以上。而据机构测算,目前1000万千瓦项目的投资规模可达1600亿元,并将给上游核电设备制造商带来至少800亿元订单。因此,随着我国核电重启的持续加快,到2020年,我国核电设备市场规模将有望达到3000亿元。

【新闻助读】核电走出去需要全国一盘棋

核电“走出去”对促进我国核工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带动国内高端产业发展,以及打造中国品牌、提升国家形象等,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但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核反应堆及核电工程专家叶奇蓁接受权威媒体采访时指出,“中国装备走出去大部分会碰到一样的问题——如何避免国内企业在海外市场的恶性竞争,避免互相压价。因此,中国核电走出去还需要国家从战略层面进行统筹考虑。”

中核集团董事长孙勤对此表示赞同,他说:我们核工业走过了60年,这一路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起来的,现在也有自己的品牌,也有自己的体系,但是毕竟,我们还不够强大,特别跟美国、俄罗斯、法国这些核能大国,甚至韩国、日本等一些后起的核能发展国家相比,我们还有很多不足。但是我们又必须走出去,只有走出去,才能带动拓展我们的发展空间,带动我们整个的装备制造业走出去。因此,只有联合“走西口”,通过联合壮大力量,通过联合减少内耗。

至于如何联合,业内有不少专家呼吁中国核电应形成大一统的格局,即不仅要实现中电投与国家核电的合并重组,国内核工业四家大企业(中核集团、中电投集团、中广核集团、国家核电技术公司)也应该合并成“核工业国家投资公司”。

对此,孙勤认为,这些企业本来也是从一家分拆出来的,在现有核工业产业资源的基础上整合设立国有资本投资公司,优化核工业国有资本结构和管理模式,既能将国有资本保值增值,又可将产业做强做优,可作为核工业体制改革方案中的一种考虑。而作为投资运营平台,核工业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将发挥产业经营和战略管控的功能,可在核军工、核科技创新、核能国际市场竞争等核心领域起主导作用,有效整合力量。

 
关键词: 核电 核电技术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责任编辑:cp029]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本网所转载的内容,其版权均由原作者和资料提供方所拥有!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新闻投稿 新闻投稿

本文链接:http://np.chinapower.com.cn/news/ 转载请注明

 
遵化人才网www.zhrczp.com

 
热门图文
编辑推荐
点击排行榜
黄岛招聘网www.hdzp.com
经营性网站备案 可信网站 网站荣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