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福岛”核事故的发生触动了老百姓 “恐核”的神经,为刚刚加快步伐的中国核电再次亮起了红灯。正所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4年过去了,国人仍在谈“核”色变,因为大家只知道核电的“危害”,却很少了解核电的“好处”。
核电是减少环境污染有效途径
作为清洁能源的主力军,“核电”究竟与常规“火电”有什么不同呢?从生产电能角度而言,核电站和火电厂都是发电厂,它们的区别仅在于生产热量(蒸汽)的原理不同。前者由核燃料(U235)裂变释放能量,后者是靠燃烧(煤、油)产生热量;前者在裂变过程中会释放放射性物质,后者在燃烧过程中会向大气排放污染物。
结论是:如果我们能够安全使用“核能”,在核电站运行时有效控制放射性,就目前现实结果而言,无论是经济效益还是环保效应,核电都优于火电。
近年来,雾霾频发,其主要产生原因是燃煤。而核能属于低碳、密集性能源,以核电代替燃煤发电,不仅对温室气体排放有明显贡献,同时也是减少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
据大亚湾核电运营公司2014年新闻发布会公告,大亚湾核电基地6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与同等规模的燃煤电站相比,每年可减少标煤消耗约1471万吨,减少向环境排放二氧化碳约3619万吨,二氧化硫约35万吨,氮氧化物约23万吨,其环保效益相当于种植近10万公顷的森林。由此可见,核能发电对空气质量的贡献功不可没。
中国核电重启号角已经吹响
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所有新技术、新领域在最初发展阶段都难免付出代价,不为人们所接受,但最终人类总能用智慧解决难题,度过危机,掌控局面。所有初期的质疑,都将随着事故原因的揭秘及时间的推移和技术的成熟而云消雾散。
在去年海牙第三届核安全峰会上,习近平主席提出 “发展和安全并重,以确保安全为前提发展核能事业”。今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的变革,开工一批水电、核电项目”。由此可以看出,中国核电重启的号角已经吹响。虽然目前公众对发展核电还心存顾虑,核电的发展还受到诸多限制,但是人类从未停止过对安全使用核能的研究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