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柴油发电机组  变电  风电  变压器  开关柜  核电  电缆  互感器  火电  绝缘子 

已出口核电仍太少 中国核企遇最佳时机如何快切"蛋糕"?

   2015-05-20 中国新闻网184
核心提示:核电已成为世界诸多国家解决电力危机、缓解空气污染、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选项。这对于中国来说则是一个不可错过的机会。中国的核

核电已成为世界诸多国家解决电力危机、缓解空气污染、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选项。这对于中国来说则是一个“不可错过”的机会。中国的核电企业正在想方设法去分到这些国家核电市场的一块蛋糕。“我们与这些国家谈了一遍又一遍”,有核电人士对本报记者说。

核电已成为世界诸多国家解决电力危机、缓解空气污染、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选项。这对于中国来说则是一个“不可错过”的机会。

今年1月份,“金砖四国”之一的巴西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州府突然断电,最后只好从拥有三座核电站的阿根廷购电以解燃眉之急。

这已经不是巴西第一次经受缺电之苦。面对南美邻国的巨大需求,阿根廷还打算上马第四座核电站,从而获得更多的电力。而这座核电站所使用的技术,很有可能从中国进口。

  

中国的核电企业正在想方设法去分到这些国家核电市场的一块蛋糕。“我们与这些国家谈了一遍又一遍。”多次参与中国核电在海外投资和建设核电项目的一位核电人士对本报记者说。

亚非拉发展中国家潜在核能需求旺盛

“发展中国家对电力的需求还是比较大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潘自强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说。在他看来,作为一种清洁和高效的能源,利用核能发电是这些国家增加电力供应的不错选择。

伴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中国的核电巨头已经在海外频频接单。

此前,中国三大核电企业之一的中国核工业集团(下称“中核”)在5月6日称,公司正在推动与英国、阿根廷、埃及等欧洲、拉丁美洲、非洲、南亚等近20个国家进行核电项目合作。

在南美,今年2月,中国和阿根廷所签订的《关于在阿根廷合作建设压水堆核电站的协议》,被认为是中国“华龙一号”核电技术出口拉丁美洲的标志。

进军南美核电市场是中国核电走出去的主要目标之一。南美地区目前只有阿根廷和巴西拥有核电站。其中,阿根廷正在运营的三座核电站所发电量占阿根廷总发电量5.5%。为了重振核工业、满足能源供应需求、调整能源结构,阿根廷决定于2020年前建成第四座核电站。

尽管阿根廷同样也已经与俄罗斯和韩国等核电强国签署了相关的合作协议,但中国进军阿根廷的核电市场似乎是胜券在握。

而为了应对屡屡停电的窘境,巴西也可能上马新的核电站。巴西目前仅有的两个核电机组所输出的电力仅有当地总电力量的2%。国家核电技术公司(下称“国家核电”)董事长王炳华在4月份表示,巴西和土耳其等国是国家核电在海外核电项目走出去的重点目标市场。

在非洲,今年4月29日,中核与阿尔及利亚签署了《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与阿尔及利亚原子能署核能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揭开了中阿核能合作新篇章。

阿尔及利亚是目前非洲面积最大的国家,也是北非目前最大的电力市场。作为非洲电力工业较发达的国家,阿尔及利亚政府计划在近几年投资270亿美元用于增加电力生产。当地媒体称,阿政府计划于2025年建成国内首座核电站,以满足全国不断增长的电力需求。

“我们能不能拿下阿尔及利亚的核电订单,还需要看具体的情况。”一位接近中核的知情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目前的协议仅是意向性的。

除了阿尔及利亚,作为非洲第二大经济体的南非对电力的需求则显得更加迫切。

官方资料显示,南非的电力目前正处于紧张状态。因此,南非计划投入1万亿兰特(约等于5700亿元人民币)来建设更多的核电站。而这将是南非史上最大的单笔采购项目。

国家核电表示,南非对公司的核电技术表示了强烈的兴趣。2014年12月,在南非祖马总统访华期间,国家核电与南非核能集团在京签署了培训实施方案。这被认为是“标志两国核能合作正式启动”。

突破欧洲将成为中国核电进军高端市场的“敲门砖”

拿下非洲和南美的核电还只是中国核电出海的起步,进军欧洲是中国核电进入发达国家核电市场的一块“敲门砖”。

英国和罗马尼亚也是中国在海外参与投资和建设核电项目的重要市场。中国广核集团(下称“中广核”)董事长贺禹今年向本报表示,公司已实质进入英国核电新建市场,初步锁定一个参股项目和一个控股项目。其中参股的欣克利角C项目预计2017年左右开工;华龙一号在通过英国通用技术审查后将应用于控股项目建设。

来自英国的官方资料显示,英国未来的电力需求预计将会大幅度提升;与此同时,英国已经进入大批传统电站退役,新核电项目陆续启动的时期,预计未来十年内还会吸引150亿-170亿英镑的额外投资,为核电投资创造巨大的市场空间。

中国在西欧的核电拓展部分得益于西欧国家在低碳化的战略下提升清洁能源比重的产业机会,而罗马尼亚为代表的东欧国家在承担欧盟内部产能转移所带来的能源市场需求则更大。

罗马尼亚经济部能源署官员曾表示,国内的核电容量增长潜力还很大,“未来核电将占国内电力的50%”。目前,罗马尼亚正在运行的两台核电机组提供的电力占国内总电力的18%,但这两个核电还远不能填补罗马尼亚电力未来规划的缺口。

罗马尼亚已经计划重新启动两台因种种原因而停止多年的核电机组,中广核集团成为了罗马尼亚首个新建核电项目的选定投资者,双方还需要进行具体合作的谈判协商。

进军罗马尼亚更大的意义是,有望使中国的核电覆盖以罗马尼亚为核心的多国市场,因为电力已经成为罗马尼亚重要的出口产品之一。

来自欧洲输电网络系统的数据显示,由于整个东欧地区的用电负荷上升,2014年拥有核电优势的罗马尼亚对外出口电力7.28万亿瓦时,同比大增54%。其中12%的电力出口至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和匈牙利。

核电出海是带着产业链的联合远航

核电走出去当然不是核电产业本身走出去那么简单。

“通过核电走出去,带动国家的产业链走出去,提升国家的工业水平、制造业水平。”2014年年底,在三亚举行的首届中国企业国际化论坛上,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映坚向包括本报记者在内的参会者介绍。

陈映坚表示,“中广核走出去,不仅是投资走出去,不仅是获取一些利润,而是要带动我们国家的设备制造业、建筑安装业包括工程管理走出去。”

中核集团就提供了一个案例,一台华龙一号可带动装备制造商、设备供应商价值300亿元人民币的出口,加上燃料供应和技术支持等总计可达千亿。

陈映坚也援引世界核电行业协会的统计数字称,到2030年为止,将新增160台的核电机组,由此新增投资达到1600亿美元。他说,“(我们)要分享国际核电这块市场大蛋糕。”

“受到2011年日本福岛核电事故的影响,国内的核电设备出现了严重的过剩”,中国某核电设备制造企业的一位副总经理对记者说,“这对我们的打击实在太多了”。他希望,核电企业能够走出去国门,从而“捎上我们”把设备卖出去。

据核电设备企业人士介绍,国内核电设备制造企业参与国外项目设备供货的形式大概有三种:一是国内核电公司拿下国外项目,然后国内制造企业分包;二是国内核电公司与制造集团联手拿下国外项目,制造集团企业优先承担制造;三是国外核电公司承担国外项目,将部分设备分包给国内企业。

无论是何种方式,国内企业都可以将核电项目的需求引致到更下游。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王晓涛在今年的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下一步,核电主要考虑的是:要整合国内行业优势力量,创新对外合作的模式;加快国内相关工程建设,提高国内核电装备产品的成熟度和竞争力;开拓重点市场,加强与重点目标国的磋商,为企业开拓市场创造有利的条件。

根据此前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现阶段国内将大力开拓铁路、核电等重大装备的国际市场,并针对国际需要,支持企业利用国内设备在境外建设钢铁、建材等领域上下游配套的生产线。2014年,中国已经正式成为“资本输出国”,未来中国还将成为“优势产能输出国”。通过优势产能的“走出去”有助于改善国内投资环境,促使中国国内相关产业尽快完成转型升级。

技术将是中国核电出海的核心竞争力

不过,陈映坚表示,核电走出去路程非常坎坷,难度也非常大。

“中广核开发国际市场2008年就开始,但是中间历经坎坷和不顺”,陈映坚称,核电走出去要联合国内外优势资源,实现“强强联合”。因为“核电是技术密集型产业,单凭一家企业很难走出去,很难提出完整的技术方案、项目方案”,所以目前“我们也是利用我们技术服务的优势跟国内外的合作。”

陈映坚的上述观点也获得了原国家外经贸部副部长龙永图表示认同。在龙永图看来,中国企业走出去并不是单打独斗,而应是在更广的舞台上整合全球的资源。

但无论怎么联合,技术都是联合出海的核心竞争力。

记者采访的多名核电企业人士认为,核电走出去“最关键的是我们还要有自己的技术产品,才能实现最终目标”。

随着华龙一号核电机组这个中国“自己的技术产品”在5月7日正式应用于示范工程的建设当中,将为国内核电走出去提供“才能实现最终目标”的重要基础。

围绕华龙一号,一个沿海上丝绸之路的核电建设畅想也在形成。

中核集团就有一个设想,“华龙一号”核电技术从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福建,途经南亚、波斯湾(埃及),最终落地海上丝绸之路终点英国。中核集团认为这符合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路径和实践。

  中核集团是中国唯一出口过核电机组并具有批量化出口核电机组业绩的集团,自1986年以来,中核已累计出口1座核研究反应堆,5台微型反应堆,6台核电站。

“但这还是太少了。”中国某核电企业的一位内部人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我们要在国际上有所表现。而现在正是我们核电走出去的最好时机。”他补充说,核电走出去,中国有资金、人才、管理、基建等优势。

中国目前还处于核电投资的发展阶段,核电走出去还需要更长的路要走。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张国宝此前表示,中国在国外建设核电站方面缺乏经验,核电技术又是敏感技术,各国对技术要求都非常严格,审批也严格。因此核电走出去是一个艰难的过程。

与其他受访者向本报记者所说的一样,陈映坚表示,核电走出去的“道路非常漫长,我们还得继续努力”。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更多>同类核电
推荐图文
推荐核电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付款方式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1104177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