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开发银行近日发布的《2015年亚洲经济一体化报告》显示,中国在亚洲高端科技产品出口中所占份额从2000年的9.4%升至2014年的43.7%,位居亚洲第一,以高铁、核电和卫星等为代表的中国高端科技产品深受亚洲各国的欢迎。这标志着中国在高科技领域的突破正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中国高端科技产品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日益增加。(《人民日报》1月3日)
高铁、核电、民用飞机……,近些年在国际市场上,越来越多的高端制造产品成为我国对外推销的主题词,“高铁外交”也成为继“乒乓外交”、“熊猫外交”后,中国致力推动的外交新名片。而其他国家与我国不断达成的合作意向、不断斩获的铁路、核电订单在侧面也验证了“中国智造”这张新名片正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
科研投入的增加是保证“中国智造”蓬勃发展的前提。前不久,一列中国造CRH380A高铁列车的视频精彩亮相纽约时代广场,展示了中国高端装备的新形象。而高铁列车“驶入”时代广场,是中国经济实力增强后,努力尝试改变“世界工厂”角色的举动。也是从模仿、抄袭、借鉴,到自己发明、创造、创意的改变,而高铁、核电等项目走出国门,标志着这种改变已初具成果。
从“性价比”到“溢价比”是“中国智造”迅速“蹿红”的关键。在股票交易中,“溢价比”的高低代表了买卖股票的盈利空间多寡,而“中国智造”的“溢价比”,更多的体现在项目建设为当地带来更多的收益上。拿高铁来说,中国承建高铁项目,除了建成后的巨大收益外,在建设过程中,一整套的基础建设技术输出和人员培养,无异是给沿线经济发放的隐形红利,同时不保留技术、不虚报价格的竞争策略,有助于双方擦出“1+1>2”的合作火花。
提升“中国智造”核心竞争力,还要多找发力点。目前,凭借着高铁、核电等高端科技项目的持续发力,中国制造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日益增加,但是与发达国家比起来,在总体水平上还有较大的差距。因此,寻找更多可持续发力的增长点,把准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发展脉络,将有助于提升“中国智造”的核心竞争力。
“中国智造”绝不是“中国制造”的简单升级,而是有科技创新主导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正因如此,高铁、核电、大飞机等系统性强的高端科技产品出口撑起来的门面,还需要国内科研创新的系统发展进行支撑。(付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