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核电首页 » 国内核电 » 正文

我国核电发展硬实力渐增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中国核电网  | 发表于:2016-02-22 | 来源:中国电力报
  2015年是中国核电重启之年,共计8台机组拿到了核准路条 ,而2014年这个数字为0 。除防城港核电4号机组、田湾核电6号机组外,其余核准的新机组均开工建设,我国在建核电机组增至26台。 

     投产方面,2015年全年共有6台核电机组正式投入商业运行,分别是方家山2号机组、阳江2号机组、宁德3号机组、红沿河3号机组、福清2号机组、昌江1号机组。至此,我国投入商业运行的核电机组达到28台。 

     截至十二五收官,我国核电总装机容量达到2642.737万千瓦,约占全国电力总装机容量的1.75%。2015年发电量1689.93亿千瓦时,比2014年增加29.42%。 

     然而与其他核能发电比例较高国家,如法国、美国、韩国等相比,我国核电发电量仅占全国发电量的3.01%,排在所有有核电国家的末尾。无论是2016年,还是更长远来看,我国核电产业发展依旧任重道远。 

     核准机组升至峰值 

     《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核电装机容量达到5800万千瓦,在建容量达到3000万千瓦以上。这意味着从2015年到2020年,6年的时间要新建4000万千瓦的核电机组。因此,2015年既是破冰重启年,又是能否完成2020年目标的关键年份。 

     在业内的翘首期盼中,中国核电建设终于重回正轨:2015年3月29日,红沿河核电站5号机组于当日10时38分浇下第一罐混凝土,成为中央提出抓紧启动沿海核电建设要求后首个开工建设的核电新项目,自此也拉开了核电领域落实我国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的序幕,核电规模化建设正式重启。 

     历经两年多的冰封期,按下重启键的核电建设全面提速。仅仅时隔一月,我国三代核电自主创新成果华龙一号 三代核电技术落地项目福清5、6号机组再次获准。 

     在2015年5月7日福清5号核电机组正式开工的新闻发布会上,中核集团总经理钱智民谈及该示范工程开工的意义时认为:'华龙一号'的落地具有里程碑意义。 目前尚没有三代核电机组建成,华龙一号 的落地使中国跻身先进核电技术的第一阵营 ;首台示范机组在福清开工,则标志着我国三代核电技术日趋成熟和完善,中国核电走出去将从借船出海 、拼船出海 走向造船出海 ,对中国设备制造产业产生巨大拉动作用。 

     就在2015年行将结束之际,国务院再度核准建设4台核电机组,体现了国家核电发展的意志和决心。 

     国家核安全局局长李干杰对未来充满信心,乐观地表示:(核电机组)'十三五'期间预计还会以每年6~8台的速度增长,到'十三五'末我们核电机组的总数很可能会达到90余台,总装机容量将近9000万千瓦。 

     三代核电出海绽放异彩 

     作为中国制造出口海外的王牌 ,近年来核电一跃成为外交新名片 ,全方位拓展国际合作,参与国际竞争。随着走出去步伐的加快,2015年实力雄厚的中国核电开始在海外大放异彩。 

     继福清5号机组之后,巴基斯坦卡拉奇2号核电机组成为全球第二个开建的华龙一号核电机组。中国核电企业这一年忙着建设国内核电站的同时,也忙着把核电技术向海外推销。 

     2月4日,中阿签署了两国政府关于在阿根廷合作建设压水堆核电站的协议,中核集团与阿根廷核电公司将作为双方授权企业负责协议的具体实施。历经多年耕耘,自主核电品牌华龙一号 终于成功打开国际市场的大门。对此,中核集团董事长孙勤表示,经过30多年的建设、运营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我国核电产业现在完全具备了走出去 的条件,可以与核电强国在国际市场上同台竞技了。 

     6月30日,中法发表《民用核能合作联合声明》,两国在核能领域的合作被提高到了新的高度。10月21日,中广核集团与法国电力集团在伦敦正式签订英国新建核电项目的投资协议。在老牌核电强国建设核电站,成为我国核电走出去的里程碑事件,对于未来进一步开拓国际核电市场意义深远。11月9日,中广核马不停蹄再下一城,与罗马尼亚国家核电公司签署了《切尔纳沃德核电3、4号机组项目开发、建设、运营及退役谅解备忘录》。 

     除了挺进欧洲,与南非、东盟国家在核电领域的合作也开展得如火如荼。12月2日,国家电投与南非核能集团签署《CAP1400项目管理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南非核电项目管理人员将到国家电投CAP1400示范工程现场进行培训。中国核电企业从长远考虑,选择先为南非、东盟国家提供人才培养、核法律体系建设等基础性援助工作,为将来中国核电出口打下基础。 

     自主品牌实现核电强国转型 

     对于核电产业而言,国家战略已为其提供了绝佳的平台空间。然而如何使我国由核电大国变成核电强国,需要的还是内修外炼的硬实力。 

     发展核电既是优化能源结构、推动节能减排的必然选择,也有利于巩固和提升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经济稳定增长。据统计,核电设备投资占核电站投资总额60%左右,一台百万千瓦核电机组投资约250亿元,可带动相关机电产品和材料出口150亿。而全世界在建的核电机组中,每3台就有1台在中国。 

     我们既要看到机遇,也要清醒认识中国核电面临的困难。 中核集团董事长孙勤实事求是说道,从战略角度讲,技术、工程、装备、服务和资本输出都是走出去 的不同侧面,但更为重要的核心内容是,实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品牌的出口,从而真正实现产业链的共赢。这其中最大的瓶颈来自核电软件技术。 

     据悉,核电软件是整个核电站运行、维护的神经系统 ,对于核电站运行安全意义重大。长期以来,我国所用软件主要从美国、法国、日本等国购买,所受限制颇多。这一局面也终于在2015年底随着NESTOR和COSINE两款中国自主核电软件包和一体化软件集成平台的发布而得到突破。核电软件自主化有力支撑了中国自主核电机型成套出口及技术转让,对内提升了我国核电技术的底气,对外则增强了全球市场对中国智造的信心。 

     如今,NESTOR和COSINE软件已经成功地被应用于三代核电机型开发和多个出口核电项目的工程设计中,部分核电厂运行支持软件已在国内多个核电厂推广应用,发挥了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并做好了向国外进行技术转让的储备。 

     台上一争高下,台下需练内功 。未来等待中国核电的,肯定不只是一条铺满鲜花的阳光大道,也会有荆棘、风雨。然而中国核电发展30多年以来,一直以安全为核心,理性审视,改进升级,如今通过全面开放、搭建桥梁、耕耘培育的方式,证明了各方面坚实的能力,依旧践行守护着核安全。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责任编辑:cp029]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本网所转载的内容,其版权均由原作者和资料提供方所拥有!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新闻投稿 新闻投稿

本文链接:http://np.chinapower.com.cn/news/ 转载请注明

 

 
热门图文
编辑推荐
点击排行榜
经营性网站备案 可信网站 网站荣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