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核工业报:
自主创新是实现核工业由大到强的根本保障
——中核集团党组书记、总经理孙勤答本报记者问
记者:中国核工业成立56年来,担负着确保国家安全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双重责任。是否可以说,自主创新是中核集团确保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双重使命的根本保证?
孙勤:中国核工业在党中央几代领导集体的关怀和领导下,牢记担负确保国家安全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双重责任。
56年来,中核集团始终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建立了综合性的核科研基地和专业研究机构,形成了门类齐全、专业配套的核科技创新体系,在核科技基础研究、先进核能技术开发、核应用技术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也涌现出一批自主创新的楷模(如钱三强、王淦昌、邓稼先等)、一大批勇于创新的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专家队伍。
在我国核工业56年的发展历程中,正是通过自主创新,打造了两张中国“王牌”。第一阶段打造了中国的“核盾牌”,即成功研制了原子弹、氢弹和核潜艇,极大地提升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和国际地位;第二阶段形成了中国核电自主化品牌,即成功实现了中国大陆核电零的突破,奠定了核科技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十一五”期间,中核集团获国家科技进步奖6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国防科技奖271项,其中一等奖20项,二等奖82项,三等奖167项,国防发明二等奖2项。
可以说,自主创新是核工业发展的灵魂,自主创新是核工业发展的不竭动力,自主创新是核工业实现由大变强的根本保障。惟有立足自主创新,才能解决核心技术问题;惟有自己掌握核心技术,才能将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记者:核燃料循环产业的发展和实力,是衡量一个国家核工业强大与否的关键。中核集团是如何自主创新构建中国核工业核燃料循环体系的,最令人骄傲的成果有哪些?
孙勤:核燃料循环产业技术体系是国家战略核威慑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核能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障。经过56年的发展,我国建立了完整的核燃料循环产业技术体系,为国家核威慑能力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十一五”期间,中核集团铀矿地质勘查取得重大突破:北方地区落实了伊犁、吐哈、鄂尔多斯、二连盆地4个万吨级大型-特大型铀矿基地,为我国提高铀矿产能奠定了基础。北方天然铀产能达到总体产能的四分之一以上。
铀浓缩技术是国际核不扩散控制的核心敏感技术。目前,中核集团已经掌握了当前世界上重点研发的铀浓缩技术,研制成功关键专用设备并实现工业化应用,完成了铀浓缩工艺的重大跨越,为我国核燃料产业的高效发展奠定了重要技术基础。
核燃料元件生产技术方面,中核集团全面实现了核电站燃料元件的自主化生产,累计为核电站提供5000余个核燃料组件,产品质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目前中核集团已经具备600吨压水堆元件和200吨重水堆元件生产能力,正在建设400吨AP1000压水堆元件生产线。
2010年12月21日,我国第一座动力堆乏燃料后处理中间试验工厂——中核集团用20年时间自主设计、建造和研发的中核四〇四公司中试工程热调试取得圆满成功。这标志着我国实现了核动力堆中燃烧后核燃料的铀、钚材料回收,实现了核燃料闭式循环目标,有力地推动了核燃料产业及核电的快速发展。
记者:我们知道,花钱可以买来产品,但买不来核心技术。核工业属于高新技术产业,中核集团是如何自主创新领跑核能发展,为国民经济做出贡献的?
孙勤:中核集团始终跟踪世界核电技术发展最新趋势。福岛核事故发生后,积极跟踪、参与国际上关于福岛核电站事故经验反馈,结合国家核安全大检查和内部自查工作,对核电机组安全性进行了充分评估。在此基础上,中核集团确保核电总体安全;加强经验反馈,及时开展在建和运行机组改造;进一步加强核事故应急体系和能力建设;进一步开展严重事故研究;提升技术标准、推动技术进步;进一步开展国际合作。
在核电设计领域,通过自主发展,中核集团掌握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ACP300、ACP600、ACP1000系列的核电机组研发技术。ACP1000是中核集团自主研发的百万千瓦级三代核电技术,是中国核电技术发展30多年的集成和结晶。2011年10月19日,该技术由科研设计转入工程总体设计阶段。
今年7月21日,中国实验快堆成功并网发电,标志着我国掌握了快堆关键技术,实现了实验快堆的自主研究、自主设计、自主建造、自主运行和自主管理,形成了完整的研发能力,标志着我国在占领核能技术制高点,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先进核能系统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在核技术应用领域,中核集团主持承担的重水堆生产钴60项目历时7年圆满完成。它的成功使我国成为继加拿大和俄罗斯之后,国际上第三家掌握并拥有利用核电反应堆生产钴60工业放射源技术的国家。钴60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有力地增强了中核集团在辐照加工领域的话语权,也促进了国内辐照加工行业的发展。
记者:自主创新是核工业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十二五”期间,为进一步提升核工业的核心竞争力和优势,实现核工业由大到强,中核集团将采取哪些措施确保自主创新体系的完善,使自主创新成为永恒动力?
孙勤:“十二五”时期,中核集团将秉承“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发展理念,大力整合拥有的核科技工业体系和核科技创新体系优势,着力提升中核集团的核心竞争力和竞争优势,实现中国核工业由大到强的根本性转变,为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再立新功。
围绕核军工等重点领域,搭建和完善科研与产业紧密结合的科技平台。要以15个集团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6个集团级重点实验室为基础,做到核工业产业链每个生产环节都有科研作支撑,有责任主体单位来承担自主创新任务。
实施科技专项,加大科研投入,以重点专项为突破口和主要载体,推进科技创新工作再上新水平。在资金投入方面,要在2010年基础上以每年不低于20%的速度稳步增长。2010年中核集团自主研发投入达到5亿元。
大力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和品牌,为核工业中长期发展抢占先机、争取主动。到2015年,要在核电、核燃料循环、核技术应用等领域取得十大标志性成果,核科技产业链上的一批关键性瓶颈问题得到缓解或解决,主导产业的发展要有科技成果来作支撑;到2020年,要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先进技术和全球知名品牌产品。
最后,新春佳节即将来临,我借《中国核工业报》,向关心和支持中核集团发展的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奋战在核工业一线的广大员工致以亲切的慰问。让我们携手并肩,为国家和人民作出更大的贡献。(李桃)
人民日报:
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核动力”
——中国核工业集团自主创新探索由大到强的转变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11-12/06/nw.D110000renmrb_20111206_1-01.htm
提起核工业,人们自然会想到核电。隆冬时节,地处浙江海盐的秦山核电站灯火通明,由这里发出的强大电流源源不断地输往华东电网。作为我国大陆首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已经安全运行20年。
跨越发展——形成“三个结合”的新型核科技工业体系
秦山核电站是我国自主设计、自主建造、自主运营、自主管理的第一座核电站。1981年11月由国家批准建设。1991年12月15日并网发电。截至2011年10月底,秦山核电站累计发电405亿千瓦时,相当于少消耗标准煤1600多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4000万吨,减排二氧化硫约120万吨,上交税费20亿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目前,秦山核电站运行性能指标多项达到世界商用核电站中值水平,部分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20年来,秦山核电站没有发生任何核安全事故,没有发生任何对环境产生影响事件,各项环境辐射监测指标保持在天然本底水平。
20年来,秦山核电站为国内其他核电站输送了1500余名各类核电管理和技术人才,其中担任核电站副总经理以上高层管理人员30多人,成为在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核电人才摇篮。
在“十一五”的短短5年时间里,中核集团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奖6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国防科技奖271项。这些耀眼夺目的荣誉,是我国核工业自主创新,跨越发展的真实写照。
5年来,中核集团始终跟踪世界核电技术发展最新趋势,特别是日本福岛核事故后,积极跟踪、参与国际上关于福岛核电站事故的经验反馈,结合内部自查和核安全大检查,瞄准更高的标准,发展更安全、更先进的技术。中核集团通过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已掌握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ACP300、ACP600、ACP1000系列三代核电技术,这是中国核电技术发展30多年的集成和结晶。
2011年1月,民用非动力核技术应用领域最大、最具影响力的项目之一——中核集团自主承担的钴—60项目,历时7年圆满完成,钴—60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实现了工业化生产。我国因此成为继加拿大和俄罗斯之后,国际上第三家掌握并拥有利用核电反应堆生产钴—60工业放射源技术的国家。
核工业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医疗、农业、食品、消防等各个领域,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稳定的“核动力”。
中核集团党组书记、总经理孙勤表示,中国核工业的发展经验表明:自主创新是核工业发展的灵魂,自主创新是核工业发展的不竭动力,自主创新是核工业实现由大变强的根本途径。惟有立足自主创新,才能解决核心技术问题;惟有自己掌握核心技术,才能将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自主创新——在核研究、开发和应用方面取得丰硕成果
56年来,中核集团始终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建立了综合性的核科研基地和专业研究机构,形成了门类齐全、专业配套的核科技创新体系,涌现出钱三强、王淦昌、邓稼先等一批自主创新的楷模及一大批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专家队伍。
核燃料是核工业的基础。“十一五”期间,中核集团加大铀矿地质勘查技术创新,取得重大突破,北方地区落实了伊犁、吐哈、鄂尔多斯、二连盆地四个万吨级大型—特大型铀矿基地,为我国核能发展提供了坚实的铀资源保障。
在采铀技术方面,中核集团对低渗透砂岩铀矿和大埋深铀矿的采铀技术进行集中攻关,完成了碱法地浸采铀浸出技术工业化应用研究,第一个成功开发了我国原地浸出采铀工艺(碱法工艺)。目前,该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中核集团用20年时间自主设计、研发和建造我国第一座动力堆乏燃料后处理中试工程,于2010年12月21日热调成功,实现了我国乏燃料后处理技术的重大突破,标志着我国实现了核燃料闭式循环目标,该技术与快堆技术相结合,将极大地提高铀资源保障能力。
为国争光——走出一条以我为主的核电发展道路
在发展核电的过程中,中核集团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始终坚持自主创新,坚持为国争光,不断经历技术革新,持续提升设计、建造、运行、管理能力,走出了一条不受制于人、以我为主的核电发展道路。
2011年11月25日,秦山核电二期扩建工程4号机组一次成功并网,标志着我国自主设计、建造、运营、管理的二代改进型大型商用堆走出了标准化建设的新路子,创立了中国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商用核电品牌,为发展下一代核电积累了经验,也为我国核电“走出去”创造了基本条件。
2011年7月21日,中核集团自主研发的我国第一座快中子反应堆——中国试验快堆成功并网发电,标志着我国第四代先进核能系统技术实现重大突破,在占领核能技术制高点、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先进核能系统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在核技术应用等领域,中核集团也取得了自主创新的骄人成果。先后成功研制了一批以放射性物质检测系统和爆炸物检测系统为代表的反恐安检装备,成功应用于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重要活动。
孙勤表示,“十二五”时期,中核集团将秉承“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发展理念,大力整合中核集团拥有的核科技工业体系和核科技创新体系的优势,着力提升中核集团的核心竞争力和竞争优势,实现中国核工业由大到强的根本性转变,为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蒋建科)
新华社:
中核集团为实现中国核工业由大到强做出贡献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1-12/06/c_111219607.htm
新华网北京12月6日电(吴晶晶)12月15日,我国大陆首座核电站——中核集团秦山核电站将迎来安全稳定运行20周年。这座由中国人自主设计、建造、运行、管理的核电站为我国核电实现自主发展奠定了基础、增强了信心,被誉为“国之光荣”。
从为成功研制“两弹一艇”做出贡献,到打造中国核电自主化品牌,多年来,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牢记“兴核强国”的历史使命,担负起确保国家安全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双重责任,坚持军民结合、自主创新,形成了独立完整的核科技工业体系、核科技创新体系和核燃料循环产业体系,为我国核事业发展做出了贡献。
促进核电产业安全高效发展
中核集团是我国核工业发展的“主力军”。“多年来,通过持续创新和深化改革,我们实现了核军工、核电、核燃料循环和核技术应用的协同发展,形成了军民结合、上下游结合、科技与生产结合的新型核科技工业体系。目前,世界上只有少数几个国家拥有这种体系。”中核集团总经理孙勤说。
核电是核工业发展的重要支柱。在发展核电的过程中,中核集团始终坚持自主创新,不断进行技术革新,持续提升设计、建造、运行、管理能力,走出了一条不受制于人、以我为主的核电发展道路,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能源安全保障。
从秦山核电即将实现安全运行20年,到秦山二期4台机组全面建成,从核电三代技术全球首台套三门核电的建设,到具有四代核电特征的中国实验快堆的建成,科技创新伴随着中核集团核电产业发展的每一步。
今年11月25日,秦山核电二期扩建工程4号机组一次成功并网,标志着我国自主设计、建造、运营、管理的二代改进型大型商用堆走出了标准化建设的新路子,创立了中国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商用核电品牌,为发展下一代核电积累了经验,也为我国核电“走出去”创造了基本条件。
在核电设计领域,中核集团不断瞄准更高的标准,发展更安全、更先进的技术,掌握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ACP300、ACP600、ACP1000系列核电机组研发技术。其中ACP1000是中核集团自主研发的百万千瓦级三代核电技术,是中国核电技术发展30多年的集成和结晶。目前该技术已由科研设计转入工程总体设计阶段。
安全性是核电发展的重中之重。日本福岛核事故发生后,中核集团结合内部自查和核安全大检查工作,对核电机组安全性进行了充分评估。在此基础上,中核集团及时开展在建和运行机组改造,提升技术标准、推动技术,进一步加强核事故应急体系和能力建设。
建立核燃料循环产业技术体系
核燃料循环产业技术体系是国家战略核威慑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铀矿地质勘查、采冶新技术,到核燃料关键专用设备研制、核燃料元件生产,中核集团在核燃料循环领域的科技创新不断迈出新步伐。
我国核电产业已经发展20多年,每年都会产生大量的乏燃料组件,在没有掌握乏燃料后处理技术之前,只有一个处理办法,就是存起来。而法国、英国、俄罗斯等国已经掌握了这项技术,但每个国家都对自己核心技术严格保密。
经过20年坚持不懈的努力,中核集团自主设计、研发和建造了我国第一座动力堆乏燃料后处理中试工程。这一工程于2010年12月21日热调成功,实现了我国乏燃料后处理技术的重大突破,标志着我国实现了核燃料闭式循环目标,该技术与快堆技术相结合,极大地提高铀资源保障能力,推动核燃料产业及核电的安全高效发展。
在铀矿地质勘查方面,“十一五”期间,中核集团加大铀矿地质勘查技术创新,取得重大突破,北方地区落实了伊犁、吐哈、鄂尔多斯、二连盆地四个万吨级大型——特大型铀矿基地,为我国核能发展提供了坚实的铀资源保障。
在采铀技术方面,中核集团对低渗透砂岩铀矿和大埋深铀矿的采铀技术进行集中攻关,完成了碱法地浸采铀浸出技术工业化应用研究,第一个成功开发了我国原地浸出采铀工艺。目前,中核集团拥有的井场浸出及水冶回收工艺等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在铀浓缩技术方面,中核集团坚持自主研发,成功研制了关键专用装备并工业化应用,实现了铀浓缩技术的重大跨越,为我国核燃料产业高效发展奠定了重要技术基础。
在核电站燃料元件方面,从自主研发生产秦山一期核电站燃料元件以来,经过30年的发展,中核集团核燃料元件生产技术不断提高,全面实现了核电站燃料元件的自主化生产,累计为核电站提供5000余个核燃料组件,产品质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目前中核集团已经具备600吨压水堆元件和200吨重水堆元件生产能力,正在建设400吨AP1000压水堆元件生产线。
推进核工业可持续发展
多年来,中核集团建立了综合性的核科研基地和专业研究机构,形成了门类齐全、专业配套的核科技创新体系,在核科技基础研究、先进核能技术开发、核应用技术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2011年7月21日,中核集团自主研发的我国第一座快中子反应堆——中国试验快堆成功并网发电。这标志着我国第四代先进核能系统技术实现重大突破,在占领核能技术制高点、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先进核能系统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为使核能更好地服务于大众生活,中核集团正在自主研发模块式小型堆(ACP100),其能够实现安全性和规模经济性的统一,为核能满足供热、海水淡化等多用途需求创造了条件。通过ACP100关键技术研究,可使我国走在世界核能非电应用前列,并可实现一系列新技术突破。
在核技术应用等领域,中核集团也取得了骄人成果,先后成功研制了一批以放射性物质检测系统和爆炸物检测系统为代表的反恐安检装备,成功应用于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重要活动。此外,中核集团历时七年完成的钴-60项目,使我国成为继加拿大和俄罗斯之后,国际上第三个掌握并拥有利用核电反应堆生产钴-60工业放射源技术的国家。
“中国核工业的发展经验表明,自主创新是核工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是核工业实现由大变强的根本途径,只有自己掌握核心技术,才能将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孙勤说。
他表示,“十二五”时期,中核集团将大力整合核科技工业体系和核科技创新体系的优势,着力提升核心竞争力和竞争优势,实现中国核工业由大到强的根本性转变,为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再立新功。
光明日报:
创新点亮“中国核”
http://epaper.gmw.cn/gmrb/html/2011-12/06/nw.D110000gmrb_20111206_4-10.htm?div=-1
中国核工业56年奋发图强、不懈追求的历程打造出两张中国“王牌”:第一张是中国的核盾牌——成功研制了原子弹、氢弹和核潜艇,打破了某些核大国的垄断,极大提升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和国际地位;第二张是成功实现中国大陆核电零突破,形成中国核电自主化品牌,奠定了核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两张“王牌”凝结成了军民结合、上下游结合、科技与生产结合的中国新型核科技工业体系,我国也成为目前世界上几个少数拥有这种体系的国家之一。靠什么打造两张“王牌”?中核集团总经理孙勤给出答案:“除了持之以恒的自主创新,别无他途。”
突破核燃料产业技术难关
中核集团坚持自主研发,成功研制了关键专用装备并工业化应用,实现了铀浓缩技术的重大跨越,为我国核燃料产业高效发展奠定了重要技术基础。
没有掌握乏燃料后处理技术之前只有一个处理方法——存起来。少数掌握该处理技术的国家更是严格保密。2010年12月21日,中核集团坚持用20年时间自主设计、研发和建造我国第一座动力堆乏燃料后处理中试工程热调成功,标志着我国实现了核动力堆中燃烧后核燃料铀、钚回收,实现了核燃料闭式循环目标;该技术与快堆技术相结合,极大地提高了铀资源保障能力,推动核燃料产业及核电的安全高效发展。
从自主研发生产秦山一期核电站燃料元件以来,经过30年的发展,中核集团核燃料元件生产技术不断提高,全面实现了核电站燃料元件的自主化生产,累计为核电站提供5000余个核燃料组件,产品质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目前中核集团已经具备600吨压水堆元件和200吨重水堆元件生产能力,正在建设400吨AP1000压水堆元件生产线。
“以我为主”的核电之路
20年前,中核集团自主设计的我国大陆首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投入商业运行,结束了中国大陆无核电的历史。
中核集团由此起步,自主研发大型商用堆,设计、建造了秦山核电二期,安全运营至今。20年后的2011年11月25日,秦山核电二期扩建工程4号机组一次成功并网,标志着我国自主设计、建造、运营、管理的二代改进型大型商用堆走出了标准化建设的新路子,创立了中国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商用核电品牌。
特别是福岛核事故后,中核集团瞄准更高的目标,立志发展更安全、更先进的技术。通过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目前中核集团已掌握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ACP300、ACP600、ACP1000系列三代核电技术。ACP1000是中国核电技术发展30多年的集成和结晶,目前已由科研设计转入工程总体设计阶段。
2011年7月21日,中核集团自主研发的我国第一座快中子反应堆——中国试验快堆成功并网发电,标志着我国第四代先进核能系统技术实现重大突破,在占领核能技术制高点、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先进核能系统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立足应用 服务于民
小到高悬房间的烟感器,大到各种放射性医疗设备,神秘的核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中核集团长期致力于核技术应用,使核能更好地服务于大众生活。
在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上,由中核集团自主研制的一批以放射性物质检测系统和爆炸物检测系统为代表的反恐安检装备被广泛应用,并获得了国际发明博览会金奖。
钴-60在医学上被广泛应用于恶性肿瘤的放射治疗。但长期以来,这项技术被俄罗斯、加拿大等国家所掌握。今年1月,民用非动力核技术应用领域最大、最具影响力的项目之一——中核集团自主承担的钴-60项目,历时七年圆满完成,填补了国内空白,实现了工业化生产。我国因此成为继加拿大和俄罗斯之后,国际上第三家掌握并拥有利用核电反应堆生产钴-60工业放射源技术的国家。(温源)
经济日报:
创新为核发展增添动力
http://paper.ce.cn/jjrb/html/2011-12/07/content_181404.htm
编者按 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和骨干力量,广大国有企业坚持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市场导向与国家发展需要相结合,坚持科技创新与体制机制创新相结合,立足当前,谋划长远,一年来在多个领域取得了一批新的成果,为提升国家综合实力、国际竞争力和国家安全保障能力作出了应有贡献。为充分展示国有企业在“十二五”开局之年所做的努力和所取得的成就,本报从今天开始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专栏推出“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主题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核工业是国家战略性高科技产业。中国核工业集团牢记“兴核强国”的历史使命,坚持自主创新,形成了独立完整的核科技工业体系、核科技创新体系和核燃料循环产业体系,为我国核事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12月4日一早,记者来到三面环山一面朝海的秦山核电站。进入厂区,满眼是绿色,各种白色的建筑井然有序。
“我们的核电站都是花园式的,依山傍水,环境优美,来旅游都行!”核电站工作人员自豪地说。
“从1991年并网发电至今,秦山核电站已安全运行了20年,期间累计发电405亿千瓦时,相当于少消耗标准煤1600多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4000万吨,减排二氧化硫约120万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中核集团秦山核电有限公司和核电秦山联营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兰和介绍说。
建设秦山核电站的意义还不仅于此。20年来,从中核集团自主设计的我国首座30万千瓦的秦山一期,到4台自主创新的60万千瓦的秦山二期,到与加拿大合作的2台70万千瓦的秦山三期重水堆核电站,再到在建的2台100万千瓦的核电机组,秦山核电基地9台机组的建设历程代表了中核集团核电发展的历程,也是我国核电工业发展的缩影。
“通过总结秦山核电站的发展历程,我认为有两点经验很重要。首先是引进,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这是我国核电发展解决速度和规模问题的重要途径。其次是创新,只有自主创新才能助力我国核工业由大变强。”中核核电运行管理有限公司何小剑在核电行业工作了30多年,见证了我国核电发展的整个历程。
中核集团党组书记、总经理孙勤接受采访时也提到,我国核工业的发展表明,自主创新是核工业实现由大变强的根本途径。
孙勤认为,无论是从调整我国电力结构、发展能源经济的角度,还是从加强环境保护、应对气候变化的角度,核电都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能源选择。在发展核电的过程中,中核集团始终坚持自主创新,不断经历技术革新,持续提升设计、建造、运行和管理能力,走出了一条不受制于人、以我为主的核电发展道路,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能源安全保障。
1991年12月15日,中核集团自主设计的我国大陆地区首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投入商业运行,结束了我国大陆地区无核电的历史。在秦山核电站成功运行的基础上,中核集团再接再厉,组织科技攻关,自主研发大型商用堆,设计、建造了秦山核电二期,安全运营至今。
今年11月25日,秦山核电二期扩建工程4号机组一次成功并网。这标志着我国自主设计、建造、运营、管理的二代改进型大型商用堆走出了标准化建设的新路子,创立了我国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商用核电品牌,为发展下一代核电积累了经验,也为我国核电“走出去”创造了基本条件。
与此同时,中核集团始终跟踪世界核电技术发展最新趋势,结合内部自查和核安全大检查,瞄准更高的标准,发展更安全、更先进的技术。中核集团通过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已掌握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ACP300、ACP600、ACP1000系列3代核电技术,这是我国核电技术发展30多年的集成和结晶。目前,该技术已由科研设计转入工程总体设计阶段。
今年7月21日,中核集团自主研发的我国第一座快中子反应堆——中国试验快堆成功并网发电,标志着我国第4代先进核能系统技术实现重大突破,在占领核能技术制高点、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先进核能系统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管理上的创新也为中核集团安全发展核工业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中核集团总经理助理、中核核电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桦表示。
中午12点35分,秦山核电站一期1号机组的主控室里,站在仪器前工作的操作员沈欣已经从早上7点30分一直忙碌到现在。
“平时也这么忙吗?”记者在他工作的间隙问道。
“现在处于1号机组检修换料阶段,要做一些试验,所以忙一些。”这时,有仪器发出了“嘟嘟”的提示音,沈欣赶忙过去处理。
“主控室是整个核电站的大脑中枢神经系统。在我们这里主控室的操作员被称为‘黄金人’,他们担负的责任重大,除了要从专业院校毕业外,还要经过5年以上的培训,考取操作员的执照后才能上岗,在岗期间每年都有1至2个月的培训学习。核电关乎安全,我们不能有半点的闪失。”主控室值班长林学忠说。
11月26日,环境保护部副部长、核安全局局长李干杰向中核集团秦山核电基地颁发了新型运营管理模式下的运行许可证。这标志着中核集团秦山地区全新核电运营管理模式正式运作,核电专业化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中核集团坚持自主创新保障国家经济发展能源安全
http://www.cnr.cn/china/news/201112/t20111207_508888300.shtml
中广网北京12月7日消息(记者费磊)据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中核集团坚持军民结合、自主创新掌握核心技术,为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提供能源安全保障。
到本月15日,我国大陆首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运行20年。就在上个月25日秦山核电二期扩建工程4号机组成功并网发电。与20年前完全引进国外技术不同,新机组的投产标志着我国自主设计、建造、运营、管理的大型商用核反应堆走出了标准化建设的路子。
中核集团总经理孙勤:通过自主发展,中核集团掌握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0万千万、60万千万、100万千万系列核电机组研发技术。不但按照三代技术实现产业化,同时我们还在瞄准四代技术进行研发,具有第四代特征的实验快堆今年7月并网发电。
福岛核事故后,中核集团参与事故经验反馈,瞄准更高的安全标准。
孙勤:针对最新要求做了25大项的改进。特别在新一代核岛的设计上采取新的堆芯设计、按照能动加非能动的设计、过去的单安全壳都改为双安全壳,能满足最先进核反应堆新的安全要求。
为使核能更好地服务于大众生活,中核集团正在自主研发模块式小型堆(ACP100),为核能满足供热、海水淡化等多用途需求创造了条件。今年初,民用非动力核技术应用领域最大、最具影响力的钴-60项目实现了工业化生产,填补了国内空白。
国际广播电台:
自主创新实现中国核工业由大到强的转变
http://gb.cri.cn/27824/2011/12/06/5951s3463949.htm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王红岭):核工业作为中国国家战略性高科技产业,56年来,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简称中核集团)坚持军民结合、自主创新,形成了独立完整的核科技工业体系、核科技创新体系和核燃料循环产业体系,为确保国家安全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核电作为核工业发展中的支柱产业之一,在调整电力结构、保证能源经济、加强环境保护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991年12月15日,中国中核集团公司自主设计建造的中国大陆首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开始并网发电,结束了中国大陆无核电的历史。到2011年12月15日,秦山核电站将安全运营20年。
何小剑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就在秦山核电站工作,目前担任中核集团中核核电运行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何小剑先生说,20年来,秦山核电一期主控室变化很大:“像这个台子都已经换了很多次了,很多系统都已经改造过了。现在自动化程度提高了,原来很多操作要人很小心的手动来做,现在这个控制系统是数字化的控制系统。早期都是模拟的电路,现在这个更可靠,人工操作更简单。现在是停堆期,如果不停堆的话,可以看到这个电功率是32万千瓦,原来设计是30万千瓦。通过一些改造,不仅是安全性提高了,经济性也提高了,发电比原来更多了。”
截止到今年10月底,秦山核电站自运行以来累计发电405亿千瓦时,相当于少消耗标准煤1600多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4000万吨,减排二氧化硫约120万吨,上交税费20亿元人民币,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同时,中核集团不断进行技术改造,提高系统综合性能,自主研发大型商用堆,设计、建造了秦山核电二期。
对此,中核集团核电秦山联营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兰和表示:“我觉得秦山二期的作用一个是掌握核心技术;第二是培养了一支核电建设的专业队伍;第三,推动了中国核电重大装备制造业及仪器仪表制造业的发展;第四是管理创新,我们建立了一套具有中国文化特点的,又有国际国内的核安全文化内涵的管理体系。”
中核集团总经理孙勤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中国电力结构以煤电为主,对未来节能减排形势不利。因此,核电的发展是一个必然。
孙勤说:“核能的发展在中国来说,它不是一个选项,而是一个必然。也就是说中国的能源发展整个要达到清洁发展它必须依靠核能,这是肯定的。核电,我们现在的整个比例,去年我们发电的比例只有占整个电力装机的2%左右,世界上达到15%,因此来说空间还是很大的。从我们国内的能源需求来说,作为清洁能源填补,也主要靠核电,所以应该来说它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目前,中核集团已掌握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ACP300、ACP600、ACP1000系列三代核电技术,ACP1000技术目前已由科研设计转入工程总体设计阶段。孙勤总经理表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商用核电品牌的生产不仅为发展下一代核电积累了经验,更为中国核电“走出去”创造了基本条件。
孙勤说:“第一个代表它的安全性达到了国际接受的标准;第二我们开展ACP1000也就是自主的百万品牌,不但我们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包括它的燃料都是自主的;另外一个更重要的是我们能很好的为他们(国外客户)服务,而且服务的性价比都非常好。”
在核技术应用等领域,中核集团也取得了多项自主创新的成果。尤其是中核集团自主承担研制的钴-60产品填补了中国国内空白,成为继加拿大和俄罗斯之后,国际上第三家掌握并拥有利用核电反应堆生产钴-60工业放射源技术的国家。孙勤总经理介绍说:“钴-60做肿瘤照射,前两年我们都是从国外进口的,没有自己生产的。现在我们在秦山核电上,在发电的同时利用生产钴-60,不仅满足国内需要,还可以送到国外,这个钴-60可以用到很多方面。”
此外,中核集团还先后成功研制了一批以放射性物质检测系统和爆炸物检测系统为代表的反恐安检装备,其技术均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孙勤总经理表示,未来中核集团将继续大力整合中核集团拥有的核科技工业体系和核科技创新体系的优势,着力提升中核集团的核心竞争力和竞争优势,实现中国核工业由大到强的根本性转变,为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同时,他也强调,中核集团将加强国际合作能力。他说:“我们这个是一个战略性产业,但是我们也很注意全球化。所以,‘十二五’期间,在项目、技术合作、产品交流及人才培养方面都有一些合作。”
科技日报:
我国已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系列核电品牌
http://digitalpaper.stdaily.com:81/
本报讯 (记者陈瑜)20年前,我国大陆首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投入商运,结束了中国大陆无核电的历史。中核集团总经理孙勤近日表示,中核集团始终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如今已形成门类齐全、专业配套的核科技创新体系,打造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列核电品牌。
孙勤介绍说,20年来,秦山核电站不断进行技术改造,提高系统综合性能,平均每年完成技改项目130项,提升额定功率,每年可多发电1.2亿多度,先后有13项技改项目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奖。
中核集团坚持自主创新,自主研发大型商用堆,设计、建造了秦山核电二期,安全运营至今。今年11月25日,秦山核电二期扩建工程4号机组一次成功并网,标志着我国自主设计、建造、运营、管理的二代改进型大型商用堆走出了标准化建设新路,创立了中国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商用核电品牌,为发展下一代核电积累了经验,也为我国核电“走出去”创造了基本条件。
通过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中核集团已掌握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ACP300、ACP600、ACP1000系列三代核电技术,目前,ACP1000技术已由科研设计转入工程总体设计阶段。
今年7月21日,中核集团自主研发的我国第一座快中子反应堆中国试验快堆成功并网发电,标志着我国第四代先进核能系统技术实现重大突破,在占领核能技术制高点、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先进核能系统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中核集团正在自主研发模块式小型堆(ACP100),为核能满足供热、海水淡化、发电等多用途需求创造了条件,预期可使我国走在世界核能非电应用前列,并可实现一系列新技术突破。
中新社:
中国核工业将实现由大到强的根本性转变
http://www.chinanews.com/ny/2011/12-05/3508014.shtml
核工业是中国国家战略性高科技产业。五十六年来,中核集团坚持军民结合、自主创新,形成了独立完整的核科技工业体系、核科技创新体系和核燃料循环产业体系,为确保国家安全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十二五” 期间,通过持续自主创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核集团将进一步推动中国核工业实现由大到强的根本性转变。
记者今日从中核集团了解到,无论是从调整中国电力结构、保证能源经济的角度,还是从加强环境保护、应对气候变化的角度,核电都是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能源选择。
1991年12月15日,中核集团自主设计的中国大陆首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投入商业运行,结束了中国大陆无核电的历史,中国的核电从此起步。秦山核电站至今已安全运行20年,为中国核电实现自主发展奠定了基础。20年来,秦山核电站不断进行技术改造,不断提高系统综合性能,平均每年完成技改项目130项,提升了额定功率,每年可多发电1.2亿多度。
在秦山核电站成功运行的基础上,中核集团自主研发大型商用堆,设计、建造了秦山核电二期,安全运营至今。2011年11月25日,秦山核电二期扩建工程4号机组一次成功并网,标志着中国自主设计、建造、运营、管理的二代改进型大型商用堆走出了标准化建设的新路子,创立了中国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商用核电品牌,为发展下一代核电积累了经验,也为中国核电“走出去”创造了基本条件。
据介绍,福岛核事故后,中核集团积极跟踪、参与国际上关于福岛核电站事故经验反馈,结合内部自查和核安全大检查,瞄准更高的标准,发展更安全、更先进的技术。中核集团通过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已掌握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ACP300、ACP600、ACP1000系列三代核电技术,这是中国核电技术发展30多年的集成和结晶。ACP1000技术目前已由科研设计转入工程总体设计阶段。
2011年7月21日,中核集团自主研发的中国第一座快中子反应堆——中国试验快堆成功并网发电,标志着中国第四代先进核能系统技术实现重大突破,在占领核能技术制高点、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先进核能系统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为使核能更好地服务于大众生活,中核集团目前正在自主研发模块式小型堆(ACP100),其能够实现安全性和规模经济性的统一,为核能满足供热、海水淡化、发电等多用途需求创造了条件。通过ACP100关键技术研究,预期可使中国走在世界核能非电应用前列,并可实现一系列新技术突破。
在核技术应用等领域,中核集团也取得了自主创新的成果。先后成功研制了一批以放射性物质检测系统和爆炸物检测系统为代表的反恐安检装备,其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2011年1月,民用非动力核技术应用领域最大、最具影响力的项目之一—— 中核集团自主承担的钴-60项目,历时七年圆满完成,钴-60产品填补了中国国内空白,实现了工业化生产。中国因此成为继加拿大和俄罗斯之后,国际上第三家掌握并拥有利用核电反应堆生产钴-60工业放射源技术的国家。
中核集团总经理孙勤表示,“十二五”时期,中核集团将秉承“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发展理念,大力整合中核集团拥有的核科技工业体系和核科技创新体系的优势,着力提升中核集团的核心竞争力和竞争优势,将进一步推动中国核工业由大到强的根本性转变。(闫晓虹)
中国新闻周刊:
中核集团为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提供能源安全保障
http://news.inewsweek.cn/news-17410.html
记者近日了解到,中核集团通过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已掌握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ACP300、ACP600、ACP1000系列三代核电技术,这是中国核电技术发展30多年的集成和结晶。ACP1000技术目前已由科研设计转入工程总体设计阶段。
中核集团自主研发的我国第一座快中子反应堆---中国试验快堆已经于今年7月21日成功并网发电,标志着我国第四代先进核能系统技术实现重大突破,在占领核能技术制高点、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先进核能系统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记者从中核集团获悉,“十一五”期间,中核集团加大铀矿地质勘查技术创新,取得重大突破,北方地区落实了伊犁、吐哈、鄂尔多斯、二连盆地四个万吨级大型-特大型铀矿基地,为我国核能发展提供了坚实的铀资源保障。其中,北方砂岩型铀矿基地列入我国新的十大资源基地。在伊犁盆地发现的铀矿是我国第一个万吨级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床。在鄂尔多斯发现的铀矿是我国迄今为止探明储量最大的铀矿床。
其中在采铀技术方面,中核集团第一个成功开发了我国原地浸出采铀工艺(碱法工艺)。目前,该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十一五”期间,中核集团在铀浓缩技术方面,坚持自主研发,成功研制了关键专用装备并工业化应用,实现了铀浓缩技术的重大跨越,为我国核燃料产业高效发展奠定了重要技术基础。
另外在核电站燃料元件方面,中核集团核燃料元件生产技术不断提高,全面实现了核电站燃料元件的自主化生产,累计为核电站提供5000余个核燃料组件,产品质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目前中核集团已经具备600吨压水堆元件和200吨重水堆元件生产能力,目前正在建设400吨AP1000压水堆元件生产线。
就在2010年的12月21日,中核集团坚持用20年时间自主设计、研发和建造我国第一座动力堆乏燃料后处理中试工程的热调成功,实现了我国乏燃料后处理技术的重大突破,标志着我国实现了核燃料闭式循环目标。该技术与快堆技术相结合,极大地提高铀资源保障能力,推动核燃料产业及核电的安全高效发展。
特别是在“十一五”期间,中核集团获国家科技进步奖6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国防科技奖271项,其中一等奖20项,二等奖82项,三等奖167项,国防发明二等奖2项。
由以上可以看出,自主创新是核工业发展的灵魂,自主创新是核工业发展的不竭动力,自主创新是核工业实现由大变强的根本途径。惟有立足自主创新,才能解决核心技术问题;惟有自己掌握核心技术,才能将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的确,无论是从调整我国电力结构、保证能源经济的角度,还是从加强环境保护、应对气候变化的角度,核电都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能源选择。在发展核电的过程中,中核集团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始终坚持自主创新,坚持为国争光,不断推动技术革新,持续提升设计、建造、运行、管理能力,走出了一条不受制于人、以我为主的核电发展道路,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能源安全保障。
新浪财经:
中国核电十二五将迈入世界前三
http://finance.sina.com.cn/chanjing/cyxw/20111205/105310934744.shtml
12月5日消息,中核集团总经理孙勤在近日的媒体座谈会上表示,核能发展在中国是一个必然,一个理性选择,按照目前在建装机容量计算,“十二五”期间中国核电将有望进入世界前三。
核电对中国是必然选择
福岛核电事故给全球核电发展蒙上阴影,以德国为首的一些国家全面放弃核电,中国政府则明确表示中国将继续发展核电。
“核能发展在中国不是一个选项,而是一个必然,一个理性选择。”孙勤表示。
孙勤认为,我国电力结构以煤电为主,对未来节能减排形势不利。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做出的承诺,我国将在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现在是8.3%,要达到15%的目标离不开核电的发展。”
据了解,水电、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虽然也属于非化石能源,但这些能源出力时间短,难以填补因火电退出而造成的能源缺口。
经测算,火电一年出力时间约为5000多小时,水电可以达到4000多小时,风电约为3000个小时,太阳能则只有2000个小时,而核电一年出力时间可以达到7000小时,属高效清洁能源,在节能减排的压力之下,核电将是未来的必然选择。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9月末召开的节能减排工作会议上,提出“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高效发展核电”,也被解读为中国不会放弃核电。孙勤称,“高效”、“安全”是中国未来发展核电的两大基调。
“过去核电比较关注发展规模。福岛核事故之后,各方面的要求提高了。对中核集团这类自主创新的企业,是能够迎接这种挑战的。”孙勤说。
三代自主核技术进入工程设计阶段
核电现在国际上一般公认有第二、三、四代,第二代(包括二代改进型)核电站是目前正在投运的主力堆型,世界上现有的400多座核电站中,大多数都属于第二代核电站,中国当前运行的核电站属于二代改进型。第三代核电站对全世界来说,尚处于市场推广阶段。中国正在浙江三门、山东海阳和广东台山3处厂址各兴建的2个机组,都属于第三代核电。
我国此前从美国引进第三代核电技术AP1000,但引进时被明确限制只能在中国使用,因此不具备走出去的实力。
“没有自主技术,你就不是核电强国,不能走出去。”孙勤称。我国目前共有浙江秦山、广东大亚湾和江苏田湾3个核电站运行基地,投运核电机组14台,装机容量达到1188万千瓦,另有27台机组、2989万千瓦在建,因此即便在新核电站项目暂停审批的情况下,我国在2015年可以完成4000万千瓦核电装机容量的目标。
而在2007年出台的核电中长期规划中,原本计划在2020年完成装机容量4000万千瓦的目标,如今这一目标将提前5年完成。
孙勤表示,可以确定,“十二五”期间,我国核电有望进入世界前三位,成为核电大国。但核电大国不等于核电强国,目前只有30万千瓦核电机组“走出去”了,其他的还没有“走出去”。“因为我们还缺乏自主产权。”
据孙勤透露,中核集团已掌握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ACP300、ACP600、ACP1000系列三代核电技术,这是我国核电技术发展30多年的集成和结晶。目前,ACP1000技术已由科研设计转入工程总体设计阶段。
四代核技术2015年完成商业化过程
除了三代技术之外,据孙勤透露,中核集团正在通过“以我为主,中外合作”的方式,积极开发四代核技术,目前具有四代技术特征的实验快堆已经成功实现并网发电。
“现在快堆还没有达到商用阶段,预计‘十二五’期间将完成快堆以及配套燃料装置的商业化过程。”孙勤说。
孙勤表示,福岛事件出现以后,中国政府更加关注核电安全、高效发展及技术创新,未来核电的发展将更加依赖技术创新。“核电要发展,但不会像以前那样,大家谁都能上,谁都敢上,谁都抢着上,以后会更加理性,这也是好事请。”(淑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