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柴油发电机组  变电  风电  变压器  开关柜  核电  电缆  互感器  火电  绝缘子 

通辽铀业:“动”起来的人才培养机制

   2012-04-09 中国核电网20
在短短四年的时间里,中核通辽铀业有限公司不但完成了实验过程的技术攻关,填补了国内碱法浸出的技术空白,而且将实验结果及时转化为生产力,为提高铀矿冶天然产能作出了贡献。这是公司将科技转化为第一生产力的具体体现,也是公司上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结果。

   据了解,目前,通辽铀业拥有各类技术人才52人。其中,党政人才5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12人,专业技术人才20人,技能型人才15人。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通辽铀业始终把握关键环节,整合各方资源,搭设多种平台,构建以本系统为主,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为辅的三级联动机制,有力地促进了公司人才队伍建设。

    内部联动 打造多层次人才队伍

    几年来,通辽铀业不断夯实人才建设基础工作,通过校园招聘会、行业内人才交流等形式,逐步引进并形成了一支地质技术、水冶处理、项目管理多层次的人才队伍。

    公司坚持“一把手抓人才”工程,把人才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把工作经费列入年度预算,优先保障人才工作投入。同时,制定具体措施为公司发展留住人才。特别是对于新招聘的大学生,在薪酬待遇方面享受助工待遇,并为其全部缴纳五险一金、提供住房无息贷款等,保证引进人才良好的生活环境。

    通辽铀业以公司科研工作为平台,通过学科带头人言传身教,将科学方法、研究技巧和前沿知识传授给技术骨干。同时,开展交流机制,打破专业限制,对各类管理及技术人员进行横向交流,使不同岗位的技术人员能够在各种岗位上进行锻炼。“例如,对于机电一体化的毕业生,待其在生产部门工作了一段时间后,公司会将其交流到供销处工作,实践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公司人力资源部门有关人员介绍说。几年来,通辽铀业内部互相交流各类专业人员30多人次,涉及4大类专业及岗位,人员综合素质有了明显的提升。

    交流互动 搭建人才队伍“后花园”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21世纪,如果陶醉于现有的成果,无异于会成为井底之蛙。通辽铀业积极采取走出去的方式,不断更新员工的知识构成和观念,提高管理水平。

    2009年、2010年,公司派出管理层到乌兹别克斯坦和美国进行实地参观和学习。通过参观和学习,管理人员了解了行业最新信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并将学习成果应用于公司项目中。目前,公司在新实验工程项目中所采取的吸附塔外置设想就是从学习中得来的。对于中层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培养,公司积极与相关单位联络沟通,先后派出人员到上海光华仪表公司、中核档案管理培训中心等单位学习和深造。三年来,公司先后在项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档案管理、统计、财务管理、安全管理、特种技能等七大方面派出人员进行培训,培训人数达30多人次。

   作为国内第二大地浸矿山,通辽铀业肩负着培养国内行业相关人才的重任。公司以此为契机,与高等院校联合搭建人才培养平台,积极打造公司人才队伍“后花园”。截至2011年,通辽铀业共接待了南华大学、东华大学等单位各类实习和参观人员80多人次。2011年,通辽铀业与南华大学合作建立人才互动基地,将通辽铀业作为南华大学实验基地,将南华大学作为通辽铀业人才深造基地,利用优势互补,双方建立起了一个良好的互动平台,为双方人才的培养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项目带动 提升人才队伍水平

   通辽铀业项目采用的是地浸工艺,此前公司的大部分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并未接触过此项工艺。如何提高现场管理水平,使公司管理更加规范,这是公司组建后面临的首要问题。

    针对现状,通辽铀业提出了以项目建设为契机,在合作中学习,在实践中提高的策略。在与相关建设单位合作中,公司一方面在技术管理和现场管理等方面提出具体建议,另一方面选派得力的技术人员跟踪学习。通过项目带动方式,通辽铀业相继在项目管理、井场规范管理、水冶处理工艺流程管理、安全规范管理中培养了一批管理骨干,提高了公司整体管理水平。

    在进行宝龙山实验项目技术攻关中,公司邀请有关院所和大学教授就项目工艺设备的设计、项目工艺技术进行合作。借由此次合作,公司又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

    2011年,中核集团实施的流程再造,为通辽铀业引进成熟的技能人才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公司将以此为契机,将人才队伍建设推向新高度。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更多>同类核电
推荐图文
推荐核电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付款方式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1104177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