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常务会议于10月24日再次讨论并通过了《核电安全规划(2011-2020年)》和《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11-2020年)》,我国核电重启大门已开。此时此刻,进一步加深公众对于核电的认知,获得公众对于发展核电的认同,显得尤为重要。在日前举行的第十二届海峡两岸核能学术交流研讨会上,海盐县委副书记姚沈良关于海盐县创新公众与核电沟通融合的实践得到了与会者的特别关注。
经历五个阶段 实现三个转变
“作为中国大陆第一座核电站所在地,海盐人民从接触核电到如今真正的从心底里接受核电,经历了较为曲折的过程。”姚沈良对于海盐认知核电之路这样描述。从秦山核电开工建设初期的一无所知到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后开始十分关注核电,从对核电的高效安全开始取得认识到依托核电、发展海盐,实现地方与核电共赢发展,再到日本福岛核事故后海盐坚定不移地坚持走发展核电关联产业道路,深入推进核电科普教育宣传,切实加强核应急响应能力建设,海盐对于核电的认知经历了五个阶段,也实现了由担心向放心、由避核向亲核、由负担向支柱的三个转变。
随着核电的发展,为积极营造核电健康发展的良好氛围,地方政府和核电系统积极开展核电知识的宣传普及,消除民众的“恐核、惧核”心理,创造了良好的核电发展的外部环境。“30多年来,海盐与核电从认识上的相识相知到事业上的相互支持,再到发展中的相互融合,共同谱写了地方与核电和谐发展的历史篇章。与之相适应的是,海盐的公众核电科普宣传工作也从无到有,由浅入深,在逐步摸索积累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姚沈良对于核电科普宣传成果有着由衷的感慨。
多条途径沟通 多种形式融合
在30多年的科普宣传中,海盐县一直在通过创新形式、创新方法进行积极探索和实践。
其间,海盐县政府通过制作《三毛游核电》科普动漫片,编印《核电和核应急知识读本》,制作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的科普挂图,经常性联合省核学会、秦山核电基地进行各类核电科普讲座和加强重点人群的培训等实践了用科学知识说理;通过一系列的专业研究和技术监测,用大量的事实数据来说明核电厂的安全性,逐步消除公众对核电的种种疑虑实践了用监测数据说话;用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客观事实来宣传核电的安全性实践了用客观事实说话。
同时,各相关单位及有关方面在沟通交流中释疑解惑,做到了重要问题深入沟通,如在核电安全问题上,核电系统将电站安全运行状况、发电量情况、停堆检修情况、工程建设中重要工程节点建设情况、省级以上领导视察、考察等重大信息,及时向地方进行通报,为地方做好公众核电安全教育、引导、宣传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撑。重要时期及时沟通,如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事故以后,及时召开了核电安全宣传工作座谈会,县委宣传部、核应急办等部门与秦山核电一二三期、核电运行公司等核电系统单位进行了充分对接,切实提高了信息对称度,通过迅速发送上万册核应急及核安全宣传资料、举办多次核安全讲座、每天在网上公布核电监测数据等,有效地在第一时间稳定了公众情绪。做到了重要对象分类沟通,如把全县各级干部、“两代表一委员”、企业经营管理者作为重要群体进行宣传教育,把县镇村核应急组织人员作为专业群体进行培训教育,把中小学生作为未来核电发展的基础群体进行核电知识普及教育。
此外,在核电科普宣传中,有关各方以正确的舆论导向达成共识,以互信支持增进共识,以信息公开形成共识。尤其是在检测数据公开方面,浙江省环境监测部门专门在秦山地区设立了放射性物检测站,对秦山地区核电站的日常运行行使政府环境监督管理职能,每季度一次向公众发布秦山核电基地外环境监测结果。在重要信息通报方面,秦山核电基地与海盐县核应急办建立了每周信息报送制度。在网上舆情发布与管理方面,日本福岛核事故后,为了正确引导舆论,县政府依据《政府信息公开法》及相关法律,设立了核安全信息发布平台和发言人,切实增强了核电运行情况的透明度,并已作为一项常态的工作,成为公众了解核安全情况的官方渠道;在政府网站上开设“核电科普”栏目、核电宣传网页、微博,积极主动地加以回应引导,在互动中消除隔阂、实现互信。
日本福岛核事故后对进一步加强自然灾害风险的评估、深化核电科普宣传教育、强化政府应急体系建设等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姚沈良就此表示,海盐县将紧紧围绕加快建立比较完整的公众教育机制、切实加强地方与核电的深度融合、不断推动核电关联产业做大做强,着力进一步深入探索创新公众与核电沟通融合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