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风电  变电  变压器  核电  开关柜  柴油发电机组  互感器  电缆  火电  绝缘子 

中国核工业集团二一六大队“民生工程”惠民生

   2013-04-09 中国核工业报281
“苦、脏、累、穷”,长期以来,这是贴在地质人身上“抹不去”的标签。作为一支专业化的找铀队伍,核工业二一六大队也曾走过那样艰苦的岁月。经过多年的发展,如今的二一六大队已成为找矿成果不断有新突破,主营业务收入人均上百万元、总收入超4亿元的地质企业。“苦、脏、累、穷”这些词,已被“幸福”和“自豪”等字眼所替代。

  是什么使二一六大队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走进二一六,就会发现,这种转变源自大队倡导的“找矿光荣,找矿立功,找矿幸福,找矿致富”的价值理念,激励着全体员工“凝心聚力,共谋发展”。用大队长王毅明的话来概括,就是要让二一六职工“有房有车有尊严有文化”。

  简短的十个字,牵引着二一六人为实现更高发展目标而奋斗,也开启了二一六人通往幸福的大门。

  指南:要让员工得实惠

  10月30日,对于二一六大队的270户职工来说,是一个值得高兴的日子。

  这一天,大队家属院的六栋老住宅楼外层墙体保温工程竣工。看着厚了不少的新墙体, 80多岁的退休职工陈大爷高兴地说:“今年我们可以过一个暖冬了。”

  让陈大爷高兴的原因,不仅是老楼房赶在寒冬来临之前穿上了“保暖衣”,更重要的是“这是我们向大队提交的方案”。陈大爷住的老楼是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砖混多层住宅,抗寒能力弱。2013年年初,老楼居民通过职工代表大会向大队提交了增加楼体保暖层的议案。大队讨论后通过了这项决议,并要求工程在当年完成。

  看似一切顺利成章,但实际上“要完成这项工程,资金是个大问题” 。大队领导心里捏着一把汗。今年,二一六大队要完成的产值目标是5.24亿元,但每年铀矿地勘事业经费仅有1亿元。在新疆地区整体矿产开发不乐观的形势下,这笔修楼资金让大队领导着实有些为难。 “员工为大队付出了汗水,大队也不能忘了员工的利益。”大队党委书记王保群说。为此,大队积极与新疆自治区墙改办联系,多方筹措资金,最终使此项工程顺利开工,解决了这件民生大事。

  员工的呼声,认真聆听;每次下基层,认真查看。这就是二一六大队领导的工作准则。今年5月,王毅明下基层走访,发现钻井职工的生活条件得不到保障,于是当场拍板决定,在施工基地盖两排简易房,解决职工住宿和生活问题。

  “无论职位高低,每一个岗位都不容易。”王毅明说。多年的基层工作经验,让他深知基层一线的疾苦、艰辛与不易。也正因如此,以他带头的领导班子总是想尽办法,解决职工们的问题。他们深知,员工是企业发展的主体,只有尊重员工的生存发展需求,把员工的利益放在首位,二一六才能拧成一股绳,才能走得更远。

  落地:一年最少一件大事

  “把员工的利益放在首位”,在二一六大队,不是一句挂在嘴上或写在墙上的口号,而是落在实处的具体行动。

  2010年,大队集资新建了三栋高层住宅;2011年,建成了集健身休闲、文化娱乐等于一体的职工之家;2012年,位于职工之家一楼的新食堂在职工的期盼中开张…… “大队每年最少要办一项大事,让职工得到真正的实惠。”说起这几年大队的“民生工程”,大队生产安防处处长张海滢如数家珍。

  2010年,为了提高离退休职工及家属生活待遇,按照新疆关于全面提高离退休人员生活津贴补贴精神,大队自筹资金为离退休职工发放了津贴补贴,仅此一项,大队每年增加支出600余万元。

  2013年,为了保证员工的身体健康,大队将以往两年一次的体检,改为45岁以上职工一年体检一次,45岁以下职工两年体检一次。以前,检查项目追求多和全,现在则是有针对性地进行各种重要项目检查,比如对血项进行重点筛查,对各种致癌隐患进行排查。

  ……

  一件件 “暖心工程”记录着二一六大队想民所想、利民所需的足迹,也将大队的关爱之情、关怀之心渗进了员工的心里。

  2012年,大队外聘司机刘涛的父亲去世。顾及自己外聘人员的身份,刘涛并没有将这件事告诉大队。无意中,刘涛所在办公室的副主任辛晓惠得知了此事。他找到刘涛,主动询问:“有什么可以帮忙的?”犹豫再三后,刘涛提出,“希望队里能给派辆车。”刘涛的老家在农村,作为儿子想让老人“风风光光”离开的苦心,辛晓惠完全理解,当即一口答应。

  “没想到,那天队里给我派了大队最好的车,而且全车队的人都去帮忙了。”说话间,这个黝黑壮硕的西北汉子有些哽咽。他没想到,对于自己这样一个体制外的人,大队并没有当外人,而是当“家人”。

  现在,已是刘涛在二一六大队服务的第三年。曾换过多份工作的他,如今想把脚步停留在二一六。因为在这里,他感到了踏实和保障,体验到了幸福和盼头,他想“长长久久、认认真真地干下去”。

  心声:我骄傲,我是二一六人

  “二一六就是一个大家庭。”在工勘院的邱余波眼中,二一六的这个“家”是这样理解的:“宀”是几代二一六人积累的根基,是能遮风挡雨的地方;“豕”是所有身在其中的个体,大家共同努力撑起大队发展的一片天。

  邱余波是“80后”,也是二一六大队里的新一代,自大学毕业后来到大队,至今已有五六年时间。“当时一起来的有14个人,除了路上走了两个外,到了新疆的人全部留了下来。”邱余波的老家远在山东,当初之所以选择二一六,他坦言主要是因为“这个家很牛气” 。而来了以后,他发现,不仅这个家“牛气”, “家里的成员更有活力,有朝气” 。

  “领导很信任我们,鼓励、放手让我们自己干。”回忆起第一次闯市场的情景,邱余波至今记着领导说的那句话:“干坏了,不怕。”正是这句话激励着他“咬着牙完成了当年的任务”,也一步步成长为现在的项目经理。

  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了二一六这个大家庭。虽然没有吃过老一辈人经历过的那种苦,但他们同样为守护这个家不竭余力。现在,每次出去谈业务,他们都会特别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客户有疑问时,他们总是耐心解答,想尽办法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帮其解决。“走在外边,每个人都代表着二一六。”他们要维护好二一六这个金字招牌。只有品牌越来越响,二一六才能发展得更好,二一六人才能生活得更好。

  如今,二一六大队已经成为乌鲁木齐新市区内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气魄的办公楼,优雅的生活社区,配套的活动设施……吸引着各种来自周边单位羡慕的目光。

  “我骄傲,我是二一六人!”采访中,二一六大队员工向记者道出了他们共同的心声。(宋静 王领柱)
 
标签: 核电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更多>同类核电
推荐图文
推荐核电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付款方式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1104177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