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16日至24日,在南京举行的第二届亚洲青年运动会上,来自亚洲45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500名运动员在赛场上,他们默念每一项动作要领,注重每一个细节,争取把状态调整到最佳状态,将最美的瞬间展现在赛场上。
在离喧嚣沸腾的赛场的不远,同样有一群人,也在默念各项动作要领。他们是安检工作人员。为确保安检工作万无一失,作为放射性和车辆安检任务的承包方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核研发中心工作人员对租赁给亚青会组委会的60余套放射性物质检查系统进行了精心的安装和维护。自7月17日安装第一台车检系统开始,原子能院核研发中心工作人员为亚青赛主场馆、亚青村以及各分场馆等18个地点安装了53套行人行李放射性物质检测系统和7台通道式高灵敏核材料检测系统。
“民工”原来是博士
8月14日,从火车站开往南京市区的道路两旁,枯黄的梧桐树叶子纷纷落地。当记者正纳闷为什么南京的秋8月就来时,司机的一句话,让疑惑的记者顿感惊讶——“其实这些树是被高温热得落叶了。”
将信将疑的记者下车后的所见证实了司机的话。两位“民工”正在亚青赛主场馆紧张地安装车辆放射性检测系统。其中一位身材较矮的“民工”弓着身子,右手紧握电钻,左手熟悉地排放铆钉。湿透的体恤衫紧贴在黝黑的皮肤上,黄豆大的汗珠一串串掉在地上……
“我是2010年核粒子物理专业博士毕业后来到原子能院核研发中心的。”这位“民工”的介绍,又一次让记者惊讶,这位“民工” 原来是一名博士。他叫李永,与核研发中心其他六人负责亚青赛期间人检系统和车检系统的安装与维护。
车检系统采用先进探测技术,专门对γ放射性进行检测,具有安全性高、灵敏度高、抗外界干扰能力强等特点。这是该技术第一次在大型赛事场馆使用,李永等人在安装时格外精心。当时,安检设备存放在距离场馆50多公里外的一个仓库里。安装期间,李永等人每天早上5点多钟去提货。一套车检系统近2吨重,单是一块塑料闪烁体的晶体就有六七十公斤。虽雇了几名工人,但李永等人把这些精密设备当宝贝,舍不得让别人碰这些“娇气”的东西,就只好自己来。
“以前在办公室搞理论研究只操作电脑就行了,干了工程才知道理论与实践有着天壤之别。特别是在操作中遇到的许多意想不到的新问题、新情况,真正体会到了‘实践出真知’的深刻含义。”说完,李永抹了一下额头的汗水,又拿起电钻继续打孔。
从课堂到职场的蜕变
在主场馆的安装现场,有个一米八的高个,一直龇着牙、咧着嘴。他说,汗太多了,来不及擦,怕流到眼睛里,才那样的。
他叫刘超,原子能院新进的员工,今年6月底硕士毕业。可以休息到8月底再到单位报到的他,想先熟悉工作环境就提前来到院里,后来跟随安装队伍来到了亚青赛现场。
刚出大学校门,又迅速“蹦到”工作一线的他,对现场安装工作感受颇丰。一次,刘超跟随工作人员安装车检系统。他们要将2米长、约半吨重的钢板底座挪个地。没有将这块厚钢片放在眼里的壮小伙们,使出全身力气,也没让钢地板动一丝一毫。无奈之下,他们只好用撬杠一点儿一点儿地将钢板慢慢移到了目的地。接下来精确对位也至关重要。理论上用红外线测量最精准,可实际操作有误差。正当他们思索如何将误差降低到最低时,“一根线一拉一比就直了”的提醒让他豁然开朗,“最简单的方法反而是最好用的。”
在系统安装现场,像这样的事情在刘超身边时常发生。“这些事情都是只有亲身干了才能想到解决的办法,在书本上是学不到的。”在北方长大的刘超,对于这次安装留下深刻印象的不仅是领略到了传说中“火炉”的威力,更重要的是,他知道了多实践才能让自己迅速地成长、成熟,才能顺利完成从课堂到职场的蜕变。
别具意义的“收藏品”
憨厚朴实的武旭干工作时任劳任怨,大家都亲切称他小伍。当被问起这次工作感觉时,他略带羞涩地拿出一条牛仔七分裤和一双运动鞋。牛仔裤的裤脚有着参差不齐被剪过的痕迹。小伍笑着说:“有一天我蹲在地上干活,整条裤子被汗水浸湿裹在身上,猛然站起来一条裤腿就突然撕裂了,我就用剪刀将撕坏的地方剪掉当七分裤穿了。”小伍工作时,会在设备间来回穿梭,得穿厚一点儿牛仔裤,虽然会热点,但能禁得住磨。
那双运动鞋乍看起来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小伍把鞋底反过来,每只鞋底上赫然露出一个一块钱硬币大小的洞,“我有一天洗袜子看到每只袜底烧糊了一小块,才发现鞋底被路面烫出了洞。”
小伍说,南京这次安装是最累的一次,天气太热了,但能参加这样的国际赛事还是很开心,很自豪。
在距离开幕式仅剩3天时,主场馆门前人车往来频繁,志愿者们忙着维持秩序,李永和刘超也忙着对设备做最后的检测,这时一辆满载运动员的大巴车驶来,车窗上映出几张来自异国的面孔,看着大巴车缓缓穿过车检系统向场馆深处驶去,李永和刘超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他们也是参赛者,他们争夺的是那块闪闪发光的“安全金牌”。(杨晓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