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核电首页 » 国内核电 » 正文

核电上市将加速推进中国核燃料垄断格局改变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中国核电网  | 发表于:2015-06-24 | 来源:核电观察

核电企业对接资本市场之后,更有动力建立完整的核燃料供应体系,一方面不再受制于人,另一方面可将借资本之利所得的核电发展红利流向集团内部而非竞争对手。可以想见,无论是中广核还是国家电投都有迫切建立燃料供应体系的愿望,核电对接资本市场将引发连锁反应,直至推动中国核工业体制发生变化

自去年底以来,中广核电力(1816.HK)和中国核电(601985.SH)两支纯核电股票分别在香港和上海上市,受到两地股民狂热追捧。即使在6月19日沪深股市惨跌的情况下,中国核电依然无悬念涨停。国家核电技术公司和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的合并,也引发人们对于新成立的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公司旗下核电资产借壳上市的猜想。

我们认为,作为核工业全产业链条中市场化程度最高的核电,其对接资本市场将发生连锁反应,直至推动中国核工业体制发生变化。

1

众所周知,核工业是军民结合型产业,核能的和平利用起源于军事应用。核工业的军民结合关键点有三个,一是铀同位素分离,二是乏燃料后处理,三是核动力。与公众最直接相关的就是核电,是核动力技术的民用。核电规模的不断扩大,使得我国核燃料循业的规模也同步增长。正常逻辑看,在中国核电市场足够大的背景下,核电上市,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可以推动核电更快速发展,核燃料产业也将从中受益。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简单。

我国核工业产业结构独具特色。目前具有核电业主资质的集团只有3家,分别是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中国广核集团公司,以及新成立的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另外,中国华能集团公司投资建设运营高温气冷堆示范电站,业界一般称之为准核电业主。其中,仅有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具有核燃料循环全环节的专营资质。于是形成了这样一种局面,核电领域3家集团形成充分竞争局面,核燃料领域中广核和国电投的核燃料供应依赖于中核集团的核燃料产业体系。此谓之核电三国鼎立,核燃料一家独大。

2
 
  1994年中广核集团成立之前,中国的核电和核燃料产业集中在当时的中国核工业总公司,核燃料自产自销。由于核燃料产业是军民结合型产业,国家高度管控,政府投资建设产能,产品也由国家定价收购。因此,中核集团一直以财政收购价为核电提供核燃料,使得核电企业的核燃料成本较低,整个产业的利润集中于核电。核燃料产业的投资、技改、核设施退役、放射性废物管理,以及职工和社区等社会问题,全部由国家财政承担。

中广核集团成立之后,打破了中核总在核电领域一家独大的局面,虽然中核总是中广核的大股东,却不能参与分红,于是两家集团表面上是母子关系,实际却是竞争对手。既然是竞争对手,中广核自然不会甘心于核燃料供应受制于中核集团,两家的恩怨一直延续至今,且有愈演愈烈之势。从核燃料循环最前端的天然铀勘探开发开始,延伸到核燃料加工制造。从国内延伸斗到国际。

2006年之后,国家逐步减少了对核燃料产业的投资,因此核燃料价格也逐步与国际市场接轨。这种转变刚开始的时候,受到了中广核的强烈抵制,认为现有的核燃料产能都是政府投资建设的,同样作为国企,中广核购买的核燃料价格不应当比中核高,而应当继续以财政收购价来购买核燃料。

为应对中广核的同价诉求,中核集团将核燃料的销售权统一收归其所属中国原子能工业公司所有,将其作为集团唯一的核燃料贸易平台。2006年之后,原子能公司与中核集团所属核电企业参照国际市场价格,签署了核燃料供应合同,并以此要求中广核签署同样价格的合同。这种核燃料贸易平台机制有两方面好处,一方面可以保证中核集团核电企业的利润不因为核燃料价格的提高而转移到核燃料企业,如此核燃料企业的诸多困难仍可依赖国家财政;另一方面,可以此来要求中广核集团与其签署同样价格的核燃料供应合同,可谓一举两得。

虽然中广核抵制了一段时间,但也最终就范。毕竟自家核电的“粮食”供应还卡在别人手里,不服不行。这也使得中广核下定决心发展自己的核燃料产业。先是2006年成立了中广核铀业公司,积极开展国内外铀资源勘探,2008年又取得了商务部授予的天然铀进口经营权,开发了哈萨克斯坦和纳米比亚铀矿,每年进口大量天然铀,牢牢将天然铀的供应控制在了自己手中。2013年之前,在国防科工局的协调下,中核集团同意与中广核集团合作在广东建设核燃料产业园,眼看着中广核的核燃料产业链布局要实现突破,却因“江门核事件”而搁浅。国内突破不成,中广核转而寻求在国外加工核燃料。2014年12月,中广核与哈萨克斯坦国家原子能公司签署协议,将成立合资企业生产核燃料元件。

3

从中核集团考虑,核电和核燃料是双主业。核电企业上市前,更愿意将产业利润集中于核电,这样做有利于筹集资金发展核电,实现滚动发展。核电企业上市后,利润向核电集中的倾向将发生变化,集团会倾向于在不违反相关规定的前提下,尽可能通过关联交易将利润留在母公司,将核电上市的融资效应覆盖到核燃料企业,更有利于发展壮大核燃料产业,也可缓解其历史包袱过重的问题。

从中广核集团考虑,在核燃料体系没有建成之前,核电是其唯一主业。核电企业上市前,公司需要严格控制核燃料成本,确保核电主业的利润最大化。核电企业上市后,这样的要求更加迫切,集团公司渴求尽快建立核电全产业链,一方面不再受制于人,另一方面可以“内部关联交易”形式,将核电的部分利润合法转移至母公司控制下的相关产业。料想中广核将加大公关力度,继突破天然铀进口经营权之后,实现铀矿开采和核燃料元件加工两个环节的又一次突破。

作为核电的第三极,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公司的主业是电力(含核电)。由于AP1000示范电站进展不顺,华龙一号的异军突起,其一统核电技术江湖的愿望已然落空。国家核电技术公司借合并重组取得核电业主资质后,在核电技术转让方面不再是公平第三方身份,其核电产业也将面临其他几家集团的激烈竞争。这种竞争必然会对其核燃料供应产生影响。如果我国的核工业产业结构不发生大的调整,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公司谋求建立自己的核燃料供应体系,只是迟早的事。

4

除建立独立的核燃料供应体系之外,三家集团公司更是纷纷发展自己的核动力技术和自动控制系统研发能力,甚至在锆材生产上也要一较高下。在形成充分市场竞争的同时,也出现了重复投资、资源分散、人才竞争等问题。当核电列强瓜分世界及我国核电市场时,我们的核电企业还在窝里斗。当然这不是哪个公司的出了问题,而是现行体制使然。

自2014年下半年以来,关于核工业改革的呼声不绝于耳。为阻止中广核集团与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的合并,中核集团发动全面宣传攻势,希望效仿俄罗斯“大一统”模式,整合中国的核工业。此举引发关于“大一统”模式的激烈辩论,于是有了“康荣元先生十问汤紫德”。最终中核集团成功搅局,不仅使得中广核与中国核建合并无望,也使得国家核电与中电投的合并一度推迟。直到今年5月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尘埃落定,关于“大一统”模式之争才偃旗息鼓。

从前面的分析来看,随着核电企业的上市,中国核工业存在的各种问题不仅没有得到缓解,反而有激化之势。在中央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核电企业的上市或将成为催化剂,加速推动核工业改革,特别是核燃料垄断局面的瓦解。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公司的成立,应当是核工业改革的起点而非终点。当然,可以预料的是,最终核工业体制不会采取任何一个国家的模式,而一定是具有中国特色的。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责任编辑:cp029]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本网所转载的内容,其版权均由原作者和资料提供方所拥有!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新闻投稿 新闻投稿

本文链接:http://np.chinapower.com.cn/news/ 转载请注明

 
遵化人才网www.zhrczp.com

 
热门图文
编辑推荐
点击排行榜
黄岛招聘网www.hdzp.com
经营性网站备案 可信网站 网站荣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