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深圳3月9日电(陈育柱)我国核电现在运行状况如何?为什么要在全国两会提出提案,提倡核电基荷运行?能源供给侧改革应如何开展……就这些外界关注的问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贺禹进行了回应。
贺禹介绍,我国核电已经出现不能按基荷运行的情况,一些建成投产的机组被要求参与深度调峰,甚至长时间停机备用。2015年全国核电平均利用小时数同比下降437小时,降幅达到5.6%,相当于少发125亿度电,有的核电机组平均利用小时数已经低至5000小时。
“一座拥有2台百万千瓦机组的核电站,年发电量约150亿千瓦时,少发125亿度电相当于闲置了2台机组,这是对清洁能源资产的严重浪费。”贺禹说。
另外,据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消息,2015年,全国新增电力装机12974万千瓦,其中火电6400万千瓦,同比增长33.6%。贺禹分析,目前我国的电价形成机制中缺乏环境成本因素,煤炭的环境外部成本没有内化,清洁能源环保价值未得到体现。与此同时,清洁能源的环保价值也未纳入价格,这导致价格信号的失真和价格机制的扭曲,不利于节能减排和清洁能源发展。
“在这种价格刺激下,我国煤电行业继续快速扩张,核电、风电、光伏等低碳清洁能源装机发电利用小时数持续下降,出现了弃风、弃光和弃核现象,能源结构转型面临逆向替代的可能。”贺禹表示,能源供给侧改革必须考虑环境成本在内,解决清洁能源上网难的问题,鼓励多发、满发。
贺禹表示,从核电技术、安全、经济、环保和产业特点看,核电机组不应参加调峰,频繁地进行负荷调整。
从技术和安全上讲,频繁参与负荷调节将增加机组控制难度,加大人因失误风险。控制棒在堆芯内移动会引起反应堆功率分布的改变,进而导致堆芯局部区域温度升高,如果控制不好,会影响燃料元件可靠性。另一方面,这将影响设备的可靠性,导致非计划性停机停堆概率增加。贺禹表示,核电机组功率频繁调整时,控制棒与驱动机构、导向管之间存在着磨损,这种磨损使得控制棒的可靠性降低;另外,一些控制阀门在负荷调整期间会频繁动作,对设备可靠性也有影响。
“通过对法国、美国、韩国核电机组运行数据的分析发现,由于法国核电机组参与调峰较多,平均年非计划性停堆小时数比美国、韩国机组高出很多,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频繁参与调峰,导致非计划停机停堆概率增加。”
从经济角度讲,基荷运行可以提高燃料利用效率。贺禹表示,“核电的换料周期相对固定,一般都是连续运行12个月或18个月换一次料。在这个周期中,无论机组满发、降功率运行或停机备用,到期后都要求更换核燃料。在运行过程中频繁降升功率会导致燃料燃耗不充分而产生弃料。同时,弃料的增加,也增加了后端乏燃料处理的难度和成本。”
从环保角度讲,基荷运行有利于促进节能减排。“1台百万千瓦核电机组每年可以替代标煤240万吨,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585万吨。核电多发电意味着化石能源的温室气体相应地减少。”贺禹说。
贺禹表示,在我国后续电力市场建设中,应充分考虑到核电等低碳清洁能源对环境的贡献,优先规划,优先调度,优先发电,通过促进低碳清洁能源电力的发展来推动能源革命。
此外,贺禹还强调,应尽快建立碳定价机制和碳排放性能标准,还原煤炭利用的真实成本,建立公平的电价形成机制,建立包含碳定价在内的电价价格市场形成机制,改善电力发展环境,促进能源和电力供给侧改革。另外,应该加快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和相关排放标准的建立,全面推动我国能源转型升级。(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