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不排放任何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核电已被视为治霾利器。不过,核电对PM2.5的治理效果到底如何,目前业内罕有相关定量研究。
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贺禹昨日给出了相关定量测算。
贺禹表示,根据测算,如果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周边地区分别建设1000万千瓦的核电装机,或者通过外送电方式将1000万千瓦核电输送至该地区,可以将这些地区的PM2.5年均浓度分别下降3.4、1.7、4.0微克/立方米,相当于将这三个地区的PM2.5年均浓度在目前基础上分别降低3%、2.5%和9%。五年后,这些核电装机对当地PM2.5年均浓度下降目标的贡献度分别为12%(约1/8)、12.5%(1/8)和60%。
“与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相比,在改善环境质量方面,核电具有明显的优势。”贺禹介绍,核电单机容量大,运行稳定,利用小时数高,可以作为电网基荷运行,生产过程对环境基本上是零排放,改善环境的作用十分显著。
“据测算,每建成4000万千瓦的核电,每年可替代标煤消耗1亿吨。每100万千瓦的核电对标煤的替代效应分别相当于200万千瓦水电、350万千瓦风电、470万千瓦光伏发电(按照核电年利用小时数7000、水电3500、风电2000、光伏发电1500测算)。”贺禹表示。
去年9月,国务院印发了大气污染防治“国十条”,提出了未来五年全国及重点地区(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PM2.5/PM10的下降目标和10个方面的防治举措。
“其中,在能源领域最核心的防治措施就是要控制煤炭消费总量,提高天然气的使用量,大力发展核电、可再生能源等替代能源。”贺禹在全国两会期间接受采访时表示,国际公认核电对治理大气污染的效果明显。
截至去年底,中广核核电装机容量达到833万千瓦,占全国核电运行装机容量56%;在建核电机组16台,总装机容量1880万千瓦,在建核电装机规模占全国同期在建总体规模的57%,居全球核电企业首位。
据统计,截至2013年12月31日,中国投入商业运行的核电机组数量已达17台,总装机容量为14833.79兆瓦(1兆瓦=1000千瓦),约占全国发电装机总量的1.19%。
中国的核电装机比例远低于世界主要工业国家,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的数据,法国核电装机占比约为75%,美国为20.2%,英国为17.9%,俄罗斯为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