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核电首页 » 国内核电 » 正文

核电再启进行时 公众认知待刷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中国核电网  | 发表于:2015-04-03 |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在渤海辽东湾东侧的红沿河核电站,在海风习习中,人们在这个有上百个足球场大小的核电站生活区里来来往往,神态自若。这看上去与外面的世界并无太大区别。

不过,核电站主控室里则是另一番光景。五六名工作人员在集中精力地盯着电脑显示屏,根据上面变化的数据来操作那些比飞机驾驶舱里数目还要繁多的机关按钮。

无声运行中的核电站正在向当地输送电力。

“把这个数字记下来。”在主控室的一间工作室里,值班长像是在驾驶一架准备着陆的飞机,他手指显示屏,提示正在做记录的员工们“再核对一遍”。

3月17日,国家已经同意该核电站二期工程的两台核反应堆投入建设。一期工程四台机组也将于今年年底全面发电,其年发电量是三峡工程年发电量的1/3、2012年辽宁省社会用电总量的1/6。

中国目前已经投入运营的核反应堆有24台,在建的有25台。这24台核反应堆为中国提供了2.4%的电力,这比世界平均水平的11%少了5倍。不过,它们有望在将来超过世界平均水平,这可以减少煤炭燃烧带来的大气污染。

一颗脱落的螺丝钉导致1000万的损失

“对不起。”当班值长突然转过头来,对在门外往里面观察的《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说,“这里只有我们才可以进来,请您离开。”

即便是受邀来采访的记者,工作人员也毫不放松对这里原有的规定的要求。

这种严格的气氛是从进入核电站那一刻起就已开始。

穿戴就绪后,记者乘坐的大巴通过第二关口。刷门禁卡和输入密码进门后,看到的便是3个高约二十层楼的钢混筒形安全壳,安全壳里面壳内是正在运行和在建的核反应堆。反应堆装有燃料组件,燃料包壳内的“芯块”低富集度铀通过可控式裂变反应产生巨大热量,热量被冷却剂带出,最终推动汽轮机做功发电。

“安全壳非常坚固,”讲解人员说,“就算是直升机往上撞也没事。”

安全壳四周设有两层高约2米的铁网,在这个区域里,几乎没有行人,因为那些身着灰白色工装的工作人员是通过地下长廊进出工作区的。

核电站从外到里,分为绿区、蓝区、黄区和红区。越往里要求越严,没有相应的技术资质是不能进入的。

记者继续来到了第三个关口,开始进入核电站的主控室。又是层层的安检:刷IC识别卡,输入密码……

现在,记者进入了主控室。主控室由值班长、副值长、反应堆高级操纵员,汽轮机高级操纵员、辅助系统操纵员和系统隔离经理负责值守。

“整个核反应堆的命运是由他们掌控的。”讲解人员说,他们在主控室里随时监控反应堆的运行状况,根据用户的用电情况调节反应堆的输出功率,在出现故障的时候作出响应。

走进四层楼高的主控室的过程中,记者看到,这里到处是各式各样的钢铁管道,颜色不一的电线,大小不同的开关和螺丝钉。它们组成了一个天文数字。尽管如此,一切看上去总是那么井然有序,就像是一个组装完善的电路板。

在核电站的核心区域,没有任何人敢轻视哪怕是一个小小的螺丝钉。中科院核安全所长吴宜灿2014年接受媒体采访时回忆,中国某座核电站,仅从反应堆容器里面打捞一颗意外掉进去的螺丝钉就要耗资近1000万元人民币。

“反应堆内有放射性,人不能进去,要设计专门的机器人或者机械手把它找出来。而如果不找出来,万一核电站运行中出现问题,那可能就是十亿元、百亿元的损失。”他说。

现在,他们每个人面前有四五个电脑屏幕,以及几台投影,上面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各种颜色的数字和图表。

要成为一名操纵员,需要接受大约四年的培训,学习一百多门课程,再通过国家核安全局的笔试、操作和口试考试才能获取上岗证件。 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上岗后就能马上独立操作了。

最早一批核电站操纵员被称为“黄金人”,因为他们主要到法国进行培训,每人所花的费用大约相当于人体重量的黄金。不过,随着核电技术逐渐实现国产化,操纵员可以在国内接受培训,费用因此大大降低,但每人仍然花费上百万。

根据讲解员介绍,进入核心工作区域,需得到辐射防护资格授权,简称RP证。即使拥有RP证,穿上防核辐射服,安全壳也不是平时可以随意进入的,通常是在反应堆需要换燃料或检修的时候方可进入。

“假如有人想来袭击核电站,我相信他的失败率是百分之百的。”一位工作人员说。

核电比火电、煤电安全

“核电站里面到底有没有辐射?”在广东阳江核电站参观时,一位参观者严肃地向核电站的讲解员问道。

“有,当然有了。”讲解员即刻回答,“我们生活处处都有辐射,而核电站里面的辐射则更小。”

吴宜灿长期研究核能技术,但他并不担心核辐射对自己的伤害。“在研究和应用核能时,国家有非常严格的安全标准和非常好的防护设计,只要不近距离接触放射性元素,它们对人体并不会产生伤害。”他说。

吴宜灿说,人类日常活动接受到的辐射源非常多,宇宙射线是有辐射的,外边太阳是有辐射的,地上的泥土也含有放射性的物质,不同地区的辐射量也不同。而总体来说,平常核能产生的辐射,比从宇宙里接受的、从环境里接受的放射性要小得多,对人体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吴宜灿还说,综合来讲,核电比火电、煤电、水电要安全。他说,煤电站周围的放射性比核电站周围的放射性要高得多,这是因为煤矿具有放射性。

来自中国广核集团公布的数据显示,广东大亚湾核电站附近居民接受的辐射量约为0.01mSv/年,远低于医学上照一次CT所受辐射剂量。吴宜灿说,这相当于说,人们在核电站周围待上800年所受的辐射量也就相当于做了一次CT。

“但公众并不知道这一切。”讲解员说,“这让我们很头大。”

多年来,由于核科学属于前沿科学,公众对其知晓有限。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社会的不稳定因素。“现在真正做核能科普相关教育工作的,全国加起来不到1000人。”吴宜灿说。

红沿河核电站综合管理部经理助理李丽娟曾向本报记者表示,该电站从建设初期开始就不断开展了公众开放日、邀请当地民众进企业参观等各种形式的核电知识科普活动。

事故几率低

核电站真正可怕的地方是发生核泄漏事故。

2011年3月11日,日本遭遇了有史以来最强烈的地震,造成了日本东北部地区的大面积停电,而核电站自身供电系统也受到了影响而进入“断电”的警戒状态。

按照核电站的设计,这时备用供电系统应该起到替代作用。但地震造成的海啸已穿过防波堤,淹没了核电站的备用发电设施,负责向反应堆内注水的水泵在断电状态下已经无法工作。

核冷却的停止最终引发了福岛核事故的爆发:大量氢气被喷出,反应堆顶盖被掀起,核物质四处扩散,大火燃烧,反应堆芯出现了部分熔化。

而比日本这次核泄漏事故更严重的是1986年,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反应堆发生爆炸,连续十天喷射出大量辐射。将近20多年后,一份名为《切尔诺贝利的遗产:健康、环境和社会经济影响》的科学报告显示,将会有4000人最终死于这场事故。

该报告研究小组发现,仅有50个人的死因与1986年切尔诺贝利第四号反应堆爆炸后接触严重的辐射直接相关。而其他的死因可能是由于爆炸发生后居住在附近的人们有更高的患癌症的可能性。

专家们在对以上两则事故进行研究后得到的结论是:这是天灾和人员操作失误导致的。他们认为,核电站本身没有问题。

中国工程院院士潘自强曾向包括本报在内的媒体称,核电链发生事故的概率是很小的,即使发生了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和切尔诺贝利这样的灾难性事故,但从整体上看,也不能改变核能是安全、环境友好产业这一结论。

在正常情况下,红沿河核电站方面表示,核电站运行不会对周边居民带来任何影响。只有在极端情况下—当核电站发生非常严重的事故,所有安全措施全部失效时才需要启动场外应急行动。

事实证明,自从人类开始利用核能发电半个多世纪以来,这样的事故就像是天上掉下的陨石击中人类的脑袋那样稀少。

核电究竟需要达到怎样的安全程度才算安全?这还是一个问题。按照墨菲定律,事情如果有变坏的可能,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

清洁“印钞机”

如果没有考虑到出现类似日本这样的核事故,那么核电的优势将是无法比拟的。

“核电站运行成本占其电力成本的10%左右,不考虑初投资的话,相当于净赚90%。”吴宜灿说。

中国核电2012年度第一期中期票据募集说明书显示,中国核电的江苏核电1号、2号核电机组(反应堆)在2007年实现并网发电,截至2010年末,江苏核电总资产为322.53亿元,所有者权益合计为61.41亿元,2010年实现营业收入为56.17亿元,净利润为25.45亿元。

有核电人士此前透露,这一净利润是扣除还本付息等固定成本的收益,这意味着投入运营3年后,核电站投资方已经实现几十亿元的投资回报。因此,核电站有“印钞机”的称号。

比如,在拥有两台197万千瓦装机容量机组的广东大亚湾核电站,发动机转一圈可以赚30元人民币,一分钟3000转,一年7200个小时,一台机组一天发电下来就是1500万元。

核电站所在地也是核电站的受益者。红沿河核电站方面向记者介绍,红沿河核电站落户红沿河镇之后,该镇居民人均收入逐年显著提高,其中2012年人均收入达15991元,比上一年提高了12.2%。红沿河核电站的建设同时带动了整个核电产业链2000多亿元投资,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近3万个工作岗位。

而本报记者在参观阳江核电站时,当地政府介绍,2013年,阳江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位居全省前列。而带动阳江经济发展的主要发动机是世界上最大在建核电站—广东阳江核电站1号机组。

阳江官方表示,核电站对促进当地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比如,记者在核电站附近看到,一栋栋商业楼房已经在这里拔地而起。“这是核电站这样的大项目的效应。”一位官员说。

核电的另一个优势是清洁。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等机构此前估计,2030年中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将达到60亿吨标煤左右。核电等清洁能源在保障中国能源需求的增长,以及优化能源结构方面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中,中国表示计划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0%左右。

中国广核集团董事长贺禹向本报记者表示,核电作为清洁、稳定、高效的能源,应该规模化发展,改变煤炭在中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中占比过高的现状,让核电在能源结构优化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根据潘自强分析,一座百万千瓦电功率核电厂每年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00多万吨,“核电链温室气体排放仅约为煤电链的1%”。

现在,红沿河核电站主控室里面工作人员还在昼夜不息地盯着电脑显示屏,操作着那些密密麻麻的机关按钮,以便给中国提供更多清洁而高效的电力。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责任编辑:cp029]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本网所转载的内容,其版权均由原作者和资料提供方所拥有!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新闻投稿 新闻投稿

本文链接:http://np.chinapower.com.cn/news/ 转载请注明

 
遵化人才网www.zhrczp.com

 
热门图文
编辑推荐
点击排行榜
黄岛招聘网www.hdzp.com
经营性网站备案 可信网站 网站荣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