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的首先,为了方便大家理解,先打个比方。
一个点着的炉子正在煮开水,哗哗冒着白汽,隔着远远的都可以感觉到它的热量。你想看看炉子有没有破了,那问题来了,你该怎么办?
1.你怕烫。把炉子的火熄了,热量降下去了,你再靠近它。该修修该补补。
2.你不怕烫。炉子也不熄火。你戴上厚厚的真皮手套,戴上摩托车的头盔顺带把挡风镜拉下来,再靠近它,也可以。
把这个比方中的炉子换成核反应堆,热量换成核辐射,就可以翻译成这样:
1.核反应堆停下来,核辐射下降了,人可以靠近;
2.核反应堆维持运行,核辐射一直保持高水平,人穿上重重防护后,可以靠近。
第1种情况,适用于核电站更换燃料(行业术语为“换料”,相当于炉子换新煤)、大修(换料后维修各大系统,相当于修炉子),出现故障要停下来的情况。
第2种情况,少之又少又少又少。核反应堆正常运作的时候,几乎是不允许运行人员进入的(那么高的核辐射);不出现什么大到不行的严重问题,是不会冒着危险继续运作的再让人进去的。退一万步来说,真出现大问题把核反应堆停下来就是了,连堆都停不下来要硬撑着运行,还要人进去,怎么体现得了核安全?
不过这种情况也还是有的,虽然我没有经历过,但是同事有在功率运行模式下,为了处理一回路的故障(这个算严重的了)有过进核反应堆厂房的情况。辐射防护这边也会进满功率运行的核反应堆厂房,机组临界后RAD测量,就是0%、10%、30%、50%、80%、100%功率下核反应堆厂房辐射水平的普查。
功率运行时,核反应堆厂房内最可怕的是中子辐射,故进去佩戴中子TLD(测量仪器),要穿中子防护服,防护范围包括脑部、眼部、面部、颈部、胸部、腹部以及裆部(Orz。。。);其特点是重量轻、厚度薄、易于穿脱、柔软舒适、无铅、无橡胶、无接头、无缝纫针眼。对于伽马辐射,只能用铅衣了,但我们辐射人员进行测量要求移动迅速,减少受照时间,所以很少穿(铅衣太沉)。
总结一下,在高辐射强度下,就需要穿成宇航员那样了,不过这样的情况不会经常发生,大部分核电厂的员工都是在低辐射强度下工作,可以穿的比较轻薄。
核反应堆厂房长啥样?只有他们知道!
能进核反应堆厂房的主要有一下四类人:运行(看炉子的)、调试(装炉子测试炉子的)、维修(修炉子的)、辐射防护(检查炉子会不会烫到人的)。能进的时候也集中在核电站功率运行前、停运后的大修、很偶尔才到满功率运行。
所以,绝大多数核电人都没有在核反应堆满功率运行的时候进入过核反应堆厂房,只在核辅助厂房和燃料厂房呆过,或者是在核反应堆小功率运行的时候进入过。这个问题我能也只能答到这个程度。
我提到过我在核岛岗位工作了近一年,参加过福清核电1号机核岛的燃料装载(行业术语“装料”,装料在核电人的黑话里还指媳妇怀孕),功率试运行,并网发电。这个过程很明确,燃料装载期间我们可以靠近核反应堆参观,看燃料棒怎么插进压力容器里;此时燃料还没有被中子激活(好比新煤没被点着),辐射强度很低;功率试运行后,燃料被活化了,辐射强度大大提高,整个核反应堆厂房也被隔离了,从那以后,我们核岛岗位的活动距离基本就是核辅助厂房和燃料厂房了。
核反应堆厂房近看是长这样子的(自己拍的,无ps)
远看是这样子的(围着圆柱体周边的方盒子就是核辅助厂房燃料厂房什么的)
装料期间厂房里面是这样子的(那个大坑就是装燃料的压力容器所在的堆腔)
堆腔注水是这样子的(蓝蓝的科幻感),里面泡着的就是装着核燃料的压力容器。
进入核反应堆必经的气闸门,巨厚,巨沉,开关都要好几分钟,核反应堆功率运行后就一直关着了,照片也是在功率试运行前拍的
核反应堆厂房里面的环形走廊是这样子的(走在前面的是我大大,当时还没正式运行,衣服当然也不正规,同行莫喷)
可怕的热量、噪声、核辐射
有人肯定问:“你没在满功率运行的核反应堆厂房里呆过,说这些有什么卵用?”
核反应堆满功率运行后,厂房里主要是两样东西:热量、噪声和核辐射。那我告诉你我在有热量和有辐射的厂房下工作的体验行不行?
如果你说行,那我们继续。
先说热
核反应堆还没有运行的时候,核反应堆厂房里的主泵先试运行,一个1485转每分钟23790立方流量每小时的怪物,散发出来的热量相当可观,温度可以爬到35度以上。四季如夏。
在核岛工作要穿多少呢?核岛岗位的工作服是橙色安全帽+蓝色一次性纸帽(保护头发)+橙黄色连体防护服+白色胶底帆布鞋+白色手套,里面还要穿一套灰色背心短裤。出去干活平时一般戴口罩,遇到核反应堆厂房里像烤焦的橡胶味道的甲醛(管道的保温材料和滚烫的管道一接触,很容易产生这东西)含量高的时候,还要戴上防毒面罩。
这一套下来,浑身密不透风,跑上几步,汗水哗哗流。背心贴背上。防护服粘手臂大腿上。头发贴额头上。近视的哥们更惨,汗水滴在眼镜上,渗进眼睛里,再喘几口气,眼前白茫茫的世界。干上几个小时,整个世界仿佛不存在。可是不敢擦汗啊,空气中有微量放射性物质站在外表衣服上,擦擦汗挠挠痒痒,又不知道哪里被沾上放射物质了,下班回家通过检测仪肯定哔哔哔叫,还耽误大伙回家......咬牙挺住吧。干完活回来,工作服从橙黄色湿透变成棕褐色。这时大伙一般会选择出去换套工作服再回来。
后来通风条件改善后大伙好过些了,可是干活时再热也不能擦汗挠痒是铁律。
再说噪声
核反应堆厂房里有三台23790转每分钟的大型主泵,运转起来发声雄浑有力,类似民航飞机起飞。一般机械设备运转的噪声不过让人烦躁,主泵的噪声令人敬畏——声波像拳头般敲打胸口。所以防噪耳塞也是进入核反应堆厂房时的必要装备。刚开始只配备指头大小的橡胶耳塞,后来就鸟枪换炮换上工业专用防噪耳塞了。还挺好用的,有时我苦于同寝室的室友鼾声太大,干脆多要了一些耳塞来对付,没想到人还是比主泵厉害。
最后说辐射
日本著名反核著作《核电员工最后遗言》里面提到过在高辐射条件下抢修设备的情形:大家全副武装等在设备十几米外,队长一声令下,一个队员百米冲刺速度过去拿扳手拧几下,又冲回来,下一个队员又接着冲过去,拧几下,直到设备修好为止.....
书里的描述并不夸张,在高辐射的紧急情形下确实如此。我听参加过机组大修的前辈提到过,为了让参加大修的人少受辐射(核电行业的黑话叫:吃剂量),采取的也是这种限制时间、轮流上阵、少量多餐的工作法。不要妄想什么不会干就不用进去,一样逃不掉!老老实实干活对大家才好。
扯远了,总之在辐射环境下干活就是技能要熟,时间要短,动作要快。核反应堆满功率运行以后,虽然核岛岗位的工作范围大多集中在核辅助厂房和燃料厂房,辐射相对弱些,大家都是珍惜生命的无产阶级,即使是巡检和隔离,也是能快就快。说到这里我突然有些愧疚,想起核反应堆试运行的时候,某个夜班带着一个13届的小弟巡检,他慢悠悠的走,厂房里泵的声音又大,我又急又气,把他吼了一顿,结果他很久都很不乐意.....后来我调离核岛岗位了,听老基友说他巡检的时候跑得比谁都快......
你问我害怕辐射吗?
怕。只要是菜鸟,都怕。每次干完活都会把身上的计量表拿出来看,生怕多吃了剂量。
这又扯回了一个古老的话题:如果不想离开现有工作,那就接受现实好好干。一线工作没有选择。要想真正意义保护自己,不是消极逃避——逃也逃不了,而是尽快掌握技能。啥也不会在现场瞎转半小时白白受辐射,和轻车熟路十几分钟把活干完,本质不一样。
久而久之,熟练,加上疲劳带来的感官麻木,慢慢就会把恐惧取代。我也不懂这到底算是好是坏。一个核电运行人就这么走上正轨。
至于在电厂里干了几十年的老油条,可能就不再把剂量当一回事了。毕竟大家都是艺高人胆大,胆大艺更高,技能的熟练,经验的积累,心态的成熟(其实就是被磨平了),对待核电的辐射也有了更平和的态度——遵守规章,合理干活(可惜大多数时候不可能合理,都是疲劳作战),“心稳了,手就稳了。”《士兵突击》如是说。
写到这里,在核岛干活的情景反复浮现。对于核电,外行人看到的是辐射,是核电股,是国产核电技术腾飞这些“虚”的东西,内行人看到的,则更多是实实在在的汗水,坚持,无奈。
祝我还在倒班的兄弟们保持健康,多拿银子,上班不用干活——因为平稳运行的机组事儿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