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核电首页 » 国内核电 » 正文

中国核电如何有效“走出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中国核电网  | 发表于:2015-09-28 | 来源:《国际金融报》

机遇已摆在面前,中国核电如何在“一带一路”战略中保持优势、保持快速发展,则是“走出去”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

近期,中国核电“走出去”战略捷报频传。不仅分别与伊朗、肯尼亚等国家签订条约,合作开展核电项目,此外,中法核能合作进一步深入,已经与英国就在英国东部布拉德韦尔建设核电站达成了协议,这将是中国在西方国家设计和建造的第一座核电站,意味着中国核电“借船出海”已经着陆。

核电等高端装备“走出去”,是中国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我国“一带一路”的战略中,核电和高铁一样,具有核心技术门槛高、初始投资高、行业壁垒高和行业牌照稀缺等特征,都是国家重点支持的战略性产业。目前,中国海外核电项目的建造和运营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部分核电设备已经实现国产化。核电成为继高铁外的又一张国家名片,也是时候“走出去”,自己“造船出海”了。

上世纪60年代中期至80年代,核电进入高速发展阶段,最快时平均每17天就会有一座新核电站投入运行。上世纪80年代初至本世纪初,由于1979年的美国三里岛核电站事故以及1986年的苏联切尔诺贝利核泄漏,全球核电发展迅速降温。特别在过去四年,福岛事故的发生令人谈“核”色变。

但是,尽管核电发展因事故频发遭到了世界各国政府或保守或妥协的应对政策,元气大伤,却像打不死的“小强”,似乎没有什么能阻挡它的崛起。随着能源的紧缺和环境污染加重,核电作为清洁、高效、可大规模使用的清洁能源,成为不可替代的“新宠”,而从经济角度看,核能也是最好的选择之一。根据瑞士最新的一项调查,至少目前看来,核电的成本比水电以及风电要低50%以上。从全球来看原料也充足,发展前景一片光明。世界上有能力的国家竞相提高自己的核能开发力度。估计在人类未找到新的电力产生方式取代核电之前,世界对核电的需求依然会保持强劲增长。

目前,国际上许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推进工业化的冲动十分迫切,对核电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量很大。虽然中国核电发展比别国足足晚了30年,但通过这几年国家政策鼓励扶持,核电产业迅猛发展,很多核电站同时开工,如今在建设规模上已领跑于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其他国家,成为世界第一。目前已经掌握三代核电的先进技术,因为核电建设的成本最低、性价比最高,在国际上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支持中国核电出海,推进国际产能合作,扩大产品进出口,既着眼当前,又顾及长远,能实现我国和进口国双方互利共赢。这样做,有利于拉动国家内需,有利于拓展我国发展新空间,也有利于为中国与发达国家合作开拓第三方市场创造更多机遇。

当然,核电“走出去”也会和高铁“走出去”一样,道路曲折,相信会遇到不少困难和阻碍。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预计,未来10年,除中国外,全球约有60-70台100万千瓦级核电机组建设,海外核电市场空间将达1万亿元。尽管核能工业科技含量高、系统复杂、研发周期长、投资巨大,只有少数大国可参与并主导全世界核能的发展和产业化,但显然,想要品尝大蛋糕的不只有中国。就连吃了一堑的日本也已于今年7月8日,向川内核电站一号反应堆添加燃料棒,不顾民众反对,坚持重启核电站。

现在的问题是,机遇已摆在面前,中国核电如何在“一带一路”战略中保持优势、保持快速发展,则是“走出去”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面对国际核电市场激烈的竞争形势,笔者认为,第一,需要突破技术瓶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坚定不移推进核电技术自主化发展;第二,政府要参与合理引导和大力支持;第三,要整体出击合力开拓国际市场,积极参与国际核电市场竞争。另外,还要坚持“融入当地、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模式,加强与国际国内同行的合作,共同推动技术创新和核电走出去。

(作者系财经评论人士)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责任编辑:cp029]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本网所转载的内容,其版权均由原作者和资料提供方所拥有!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新闻投稿 新闻投稿

本文链接:http://np.chinapower.com.cn/news/ 转载请注明

 
遵化人才网www.zhrczp.com

 
热门图文
编辑推荐
点击排行榜
黄岛招聘网www.hdzp.com
经营性网站备案 可信网站 网站荣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