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 期间, 核能企业都将 “建设成为国际一流企业” 列为发展方向和目标。那么, 国际一流的标准应该有哪些?我们离国际一流到底有多远?
首先, 经济规模大是国际一流企业的的特征之一。根据2015年的统计数据, 世界500强企业的最后一名, 其营业收入将近1500亿元人民币。而中国的110家央企中, 已经有47家进入世界500强行列。经专家预估, 到2020年,世界500强企业的最低营业收入应该会达到1800亿元。那么如果想要在 “十三五” 期间冲击世界五百强、 成为世界一流企业, 那核能企业的营业收入应达到1800 亿元。
对于核行业来说,“十三五” 是经济发展重大机遇期。一是核军工发展面临重大机遇; 二是核电发展经过“十二五” 时期的调整之后, 已经迎来并将继续开展批量化建设; 三是核电 “走出去” 经过过去两三年国家的整体推销和国际造势, 目前已经形成多点布局、 全产业链 “走出去” 的良好势头; 四是核工业与地方经济融合发展的势头看好, 在满足地方需求的基础上, 积极参与地方能源产业经济区发展是核能企业的重要发展机遇。只要核能企业能够准确把握战略机遇,“十三五”实现国际一流企业的目标完全可期。
人均营业收入高是国际一流企业的特征之二。目前统计, 国际一流企业的年人均营业收入至少在200万元以上, 中核集团目前是80万元左右。人均营业收入与营业收入的区别, 主要在于前者考量的是企业的劳动生产率, 后者考量的是企业整体的经济发展规模。要想提高人均营业收入, 除了从精益管理、 改革调整方面下功夫, 更大的着眼点还应放在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上。
对于核能企业来说, 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四: 一是积极发展核技术应用产业, 其中核特色医疗需求巨大; 二是发展风电、 太阳能、 光伏发电、 水电等新能源, 将核电的良好经验移植到新能源领域; 三是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主要是围绕核电厂建设和运营, 培养一系列生产性、 人力性服务体系, 并扩展到非核领域; 四是通过涉足产业基金、 融资、租赁、 保险、 证券等行业, 大力发展核能金融业。另外, 有地矿企业的集团, 还可以开发如非铀矿联合开发、 矿山综合服务、 退役矿山综合治理等延伸项目。
卓越的科技创新能力是国际一流企业的特征之三。科技创新能力可以体现在专利数、 重大科研成果数、 科研成果转化率、 科技投入强度、 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等方面。其中, 拿2014年的科技投入强度 (科研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 来讲, 俄罗斯原子能公司是3.8%、 华电集团3.2%、 国家电网4.1%、 中广核4.4%、 中核3.7%。中核集团自从实施 “龙腾计划” 以来, 科研投入方面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 近两年来科研成果率和成果转化率都有相应提升。但相对来讲, 中核集团的科研投入仍有待加强。
国际化业务是国际一流企业的特征之四。按照国际通用标准, 国际一流企业的海外业务应该占到企业总业务的30%以上, 像俄罗斯原子能公司这样的国际核能大鳄, 其海外业务已经占到50%以上。目前中核集团的海外业务仅占8%, 到 “十三五” 末, 其比重有望达到20%以上。核能企业要想扩展海外业务, 除了在核电 “走出去”方面集中精力出击, 还可以通过获取海外核电订单的同时, 谋划全产业链 “走出去” 图景, 同时也可以通过投资海外核电收购国外常规电力企业等来开展海外电力业务。
最后, 国际一流品牌是国际一流企业的特征之五。在五个指标中, 这是唯一一项定性指标。据权威机构统计, 世界一流品牌一百强中, 无一家中国企业; 中国一流品牌一百强中, 也没有一家核能企业。因为历史包袱重、 遗留问题多、 产业链长涉及业务庞杂、 现代化企业与关闭破产企业改革调整并行, 中核集团品牌形象一直不是很明确。如何发展自己的品牌, 对中核集团来讲, 道路漫漫。因而, 在全集团范围内开展关于品牌的自下而上的讨论, 集体争鸣, 也许不失为中核集团建立品牌形象的一条佳径。
(特别感谢中核集团规划发展部、 中国经济与信息研究总院对此文作出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