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尔诺贝利核事故是历史上所发生的最严重的核事故之一,今年是事故发生30周年,由此,核电安全问题再次引起世界的关注,要不要发展核电成了各国朝野争论的焦点。
文/刘植荣
2016年4月26日,联合国大会日举行全会,纪念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发生30周年。与此同时,国际原子能机构和世界卫生组织等联合国机构也纷纷为此发表媒体通告,告诫人们需汲取切尔诺贝利核灾难所带来的经验和教训。
潘基文秘书长在联大为纪念切尔诺贝利核事故30周年举行的全会上所发表的致辞中表示,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造成了严重的人道、环境、社会和经济后果,至今整个世界仍在感受这一灾难所带来的影响。
1986年4月26日,当时隶属于苏联的乌克兰切尔诺贝利一座核电厂的第4号反应炉发生爆炸,核灾死亡人数至今仍有争议。核灾发生后,核电厂四座反应炉的其中三座持续发电,制造核废料达16年。另有200公吨铀仍留在受损的4号反应炉内,这让外界担心,如果覆盖受损反应炉的老旧水泥结构崩坏,可能发生更多辐射外泄。
2011年3月13日,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在大地震和海啸中受损爆炸,大量辐射物质泄漏,事故严重程度达到最高的7级。由此,核电安全问题再次引起世界的关注,要不要发展核电成了各国朝野争论的焦点。
核电安全吗?
核电之所以从产生以来一直受到不少人的反对,主要是因为它的安全性。万一发生事故造成泄漏,其危害范围广,几乎是全球性的,而且危害时间长,要持续几十年甚至几百年。
从1957年9月29日前苏联乌拉尔山中的核废料仓库发生爆炸,到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全世界共发生了16起公开记载的严重性核事故。其中,最严重的要数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50万人抢险和清除核污染,疏散34万居民,27万人因核泄漏患上癌症,其中9.3万人死亡。专家称,要清除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后遗症”需要800年。
在切尔诺贝利核事故25周年纪念日,世界多地举行了反核示威活动,仅法国和德国就有14万人在各大核电设施附近举行了纪念活动,悼念核电事故遇难者,呼吁政府关闭核电站。
许多反核人士表示,像日本、法国核技术这么发达的国家,都照样发生核事故,这足以证明核电站在设计建造过程中,不可能把所有潜在的危险都考虑到。
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后,截止到2011年底,日本54座反应堆已关闭了48座。德国、瑞士等已拥有核电的国家宣布“弃核”计划。意大利政府关于重启核电的方案也在全民公投中被否决。世界各地反核抗议示威不断,核电落个“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地步。
世界观察研究所报告显示,2011年全球核能发电量下降了2.4%。对核电在全球能源总发电量中的比例下降,该所主席罗伯特·恩格尔曼表示:“虽然业内仍然大肆鼓动核复兴,但目前现状仍然不甚乐观。”
核电便宜吗?
过去一直认为核电比化石 (煤、石油等)发电要便宜,这只考虑了燃料因素。由于核电站的建造费用高昂,其设计寿命一般为30~40年,虽然核燃料的消耗相对化石燃料便宜,但如果把建造成本摊进去,也说不上便宜。
即使核电比其他能源发电便宜,但核电站一旦发生事故,其危害是灾难性的,一次核事故就把核电过去几十年带来的收益给抵消了。
根据日本政府和东京电力公司的核事故处理日程,福岛第一核电站燃料回收作业需要20~25年,核设施解体需要30~40年,投入至少3万人从事清除核污染工作,需要1万亿日元的资金。这次核事故迫使核电站方圆20公里内约9万居民离开家园。
由此,日本政府决定,要求国内12家拥有核电站的电力公司等企业从2012年度起每年支付总计1500亿日元(约合124亿元人民币),用于福岛核电站事故的赔偿。此前设想的费用为每年1000亿日元。由于社会上要求顺利支付赔偿金的呼声高涨,政府便大幅提高了费用额度。
2012年1月3日,法国核安全局发布核安全评估报告称,为加强法国核电的运营安全,需要投入数百亿欧元的资金对现有核电站进行维护。
另外,世界铀的储量为630万吨 (含高成本开发铀矿),目前每年核电需要消耗铀燃料81633吨,地球上的铀矿最多可供开采80年,铀燃料与化石燃料一样,是不可再生能源,也有枯竭的一天,核电不是最终解决能源问题的出路。
核电清洁吗?
核电是否一定比化石燃料洁净,这个问题目前仍不好下定论。因为核原料的生产过程以及储存、运输都会造成辐射污染,尤其是核电站排出的核废料更是“烫手山芋”,不管放到哪里,都会遭到民众的抗议。目前,有23个国家可以处置低中辐射核废料,只有芬兰、加拿大和美国建立了高辐射核废料处置点。
核废料的处理一直遭到社会各界的诟病。2009年法国拍摄了一部片名为 《垃圾:核梦魇》的纪录片,通过对法国电力公司放置在俄罗斯一批核废料的处理过程,让人们了解核废料是如何处置的,以及处置过程中的污染及其他各种风险。
2011年11月23日,一辆从法国核废料回收厂驶出的载有11个核废料罐的列车驶往德国下萨克森州的丹嫩贝格,沿途遭到来自德国、法国等欧洲各地和日本福岛县反核运动者的抗议。抗议者在运输核废料列车经过的铁轨上安营扎寨,有人甚至把自己锁在铁轨上,阻止列车通过,抗议核废料在运输过程中对沿途居民和环境造成的潜在威胁。德国出动2万名警察为这列“核列车”“保驾护航”,与抗议者发生暴力冲突,造成10余名警察受伤,两辆警车被烧毁。列车行驶100多个小时才到达目的地,创下了列车行驶“史上最慢纪录”。
另外,对废弃核电站的处理也是个难题,因为一座核电站运行三四十年就要报废,现在已进入了核电站报废高峰期。2010年底,全球共有441座核反应堆运行,其中358座运行了20年以上。截止到2010年底,全球关闭了124座反应堆,其中15座彻底拆除,52座正准备拆除,3座被深埋,6座还没有处置方案。
“弃核”可以吗?
虽然“弃核”呼声越来越高,但对核电依赖大的国家来说短时期内放弃核电也不现实。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统计,法国2009年核电占全国发电总量的75.2%,斯洛伐克核电占53.5%,比利时核电占51.7%,乌克兰核电占48.6%,让这些国家放弃核电,就意味着经济要处于半停滞状态。要放弃核电,在处理报废核电站的同时,还需要建设其他燃料的电站替代核电的空缺,这不但需要大量资金,也需要很长的时间。
由此可见,对一些核电大国来说,要不要继续发展核电确实是个两难的选择。有些不良业内人员为了从核电中捞取个人利益,会积极游说政府发展核电,夸大核电的优点,缩小甚至隐瞒核电的危害。所以,对政府而言,决不能被核电“绑架”,因为一旦核电占的份额过大,当不得不“弃核”时,势必给国民经济带来打击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