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时报
江苏、浙江、上海的新能源振兴规划已分别在5月底和6月初次第推出,从各省的规划来看,底牌并无二致,均主打太阳能、风能和核电。
而国家层面的新能源产业振兴规划中,风电、太阳能、核电可能也会成为重中之重。其中核电由于具有显著的低排放、低成本,作为新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
著名能源经济学家、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核电已经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由于中国目前的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的现状太明显,煤炭占比很大,可再生能源又比较贵,综合比较,核电是目前比较有竞争力的选择,因此,发展核电也成为中国必须的选择,未来将会进入较快的发展阶段。
“我们过去以为核电成本太高,其实只要批量上去以后,核电是完全可以和脱硫火电竞争的,核电的发电成本并不见得会很高。”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周大地对本报记者表示,另外,内陆核电也可以搞,即便不是第三代核电。例如美国就在内陆搞核电。
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权威能源专家在看好核电发展前景的同时认为,核电产业还存在着不少挑战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管理问题
“这些年我们一直都不是很重视发展核电。”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小平近日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说,现在世界上最先进的AP-1000技术要建示范工程了,但是我们目前的加工水平和工人素质、企业管理能力都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前段时间我们在应用AP-1000技术时,加工完毕后拿到韩国釜山去检验,结果还是检查出来了一些质量问题。
AP-1000是世界第三代核电技术,基于成熟的压水堆核电站技术,在安全系统上最大程度地采用了非能动的自然力,简化电站结构,采用先进的安全防护理念,大大提高了安全性。其土建和设备、管道安装可同时进行,全过程交叉,缩短了建造周期,降低了造价和今后的运行、维修成本。
我国核电三代技术国产化主要由上海电气和东方电气完成。其中,上海电气与美国西屋公司合作实现AP-1000技术的转让,而东方电气则与法国阿尔斯通实现EPR技术的合作,将提高我国核电综合水平,并推动行业发展。
韩小平认为,如果要大规模建设核电站的话,我们的制造业需要升级。“制造业水平、企业管理水平、整个项目的操控能力能否跟上都直接影响到核电产业的发展建设。我们还需要多向核电产业成熟的国家例如韩国等学习。”
他告诉本报记者:“大规模上核电还存在着厂址选择的问题。”核电厂址条件很严格,因此地址很难选择,这个问题亟待解决。
人才问题
厦门大学林伯强向本报记者表示,目前不仅是在中国,全球都比较缺乏核电相关研究管理人才。“中国和外国一样,以往对于核电的发展和投入基本上处于停顿状态,现在突然要启动,首先最吃紧的就是人才短缺问题。”
不过,周大地则认为,目前人才、资金、技术等都是我国发展核电需要解决的问题,但还没有到影响核电发展的地步。“但是这个事情需要重视。”
制度问题
韩小平认为,核电被列入新能源主要是因为核电减排压力很小,但是在有限的厂址条件下,如何利用好这些核电、这些核电在电网中运行的时候如何使其能够担任基本负荷等问题需要注意,如果让核电跟煤电一样调峰,就发挥不了自身的优势,因此更深层次的,我们还是需要进行电力行业的改革。
“电力行业改革推动以后,供需制度需要重新建立。比如某地方一年要用核电8000小时,连续平均运行,用其做基本负荷,但其他的电需要做调峰,就需要跟各发电企业谈,你用的时间长,电价可能就低,因此这就又牵涉到双方利益配置问题,最终只能依靠政府来进一步推动市场化改革,否则这个问题很难解决。”韩小平说。
他还认为,必须有节能型电价,不同的电力方式在不同的地方要有不同的价格。“核电是造价比较高的清洁能源,没有排放的压力,因此要想大规模发展的话,就跟下一步的制度改革关系密切。”
安全问题
对于核电来说,普通民众最关心的恐怕就是其安全问题了,以前曾有数个国家的核电站发生过核安全事故。
林伯强认为,虽然现在核电技术已经比较安全,但是民众对于核电站安全问题的担心依然存在,因为相比火电,核电安全隐患肯定比较大。另外,如果上的核电项目数量多了,安全方面的风险和隐患就会加大。“相关部门一定要非常小心和注意。”
周大地认为,核电安全方面现在还是有保障的,而且通过世界上各国的经验表明,通过技术和制度的保障,核电站完全可以做到不出事故。
“现在法国的核电在电力供应中占比达到80%,大多数发达国家核电占比也都超过20%,从实际经验来看,核电项目是有安全保障的。”周大地告诉本报记者。
韩小平认为,要确保核电项目安全,就应该跟国外一些有经验的企业去合作,不能只局限于国内的中核、中广核等几家企业,相对来说,有效的竞争加上严格的管理,安全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对于民众担忧的核辐射问题,相关部门应该出资对民众进行宣传教育,现在民众的核知识教育亟待加强。但是我看到的情况是,没有哪家企业有出钱的意思,如果这个问题不处理好,以后发展核电还是会碰上很大阻力的。”韩小平告诉本报记者,除了宣传教育外,相关部门还应对核电项目周边民众进行一些补偿。
原料问题
资料显示,从全球来看,以探明的铀储量550万吨计算,预计可供人类使用75年。如果考虑未探明的铀储量,预计可供人类使用150年以上。以探明储量看,中国铀储量为10万吨,属于相对贫铀的国家,中国潜在铀资源超过数百万吨,发展潜力巨大。
林伯强告诉本报记者,核原料问题也是制约核电发展的一个主要问题。“我们自己没有,需要从别人那里买,这对于发展核电来说是个比较大的制约。”
他认为,虽然核电很有竞争力,在目前核电项目不多的情况下还好,但如果上的核电项目多了,核原料的价格肯定会上涨,无疑会加大核电生产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