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3年底接受“核设施退役及放射性废物管理评价技术研究”课题任务后,深感责任重大。我国是能源短缺的国家,人均能源占有量极低,优质能源资源(石油、天然气等)严重短缺,能源结构很不合理。据估计,到2050年我国一半以上的能源仍来自煤,而以煤为主的能源会受到交通运输、环境污染、温室效应气体排放等问题的严重制约。无论怎样改进燃烧与排污技术,每年燃烧几十亿吨煤的状况都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而核能具有资源可再生性、环境可接受性和经济竞争性等优势,是目前知道的可以最终解决人类能源和环境问题的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对我国长期可持续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我国政府充分认识到了发展核能的重要意义,一波波建设核电站的浪潮在各地悄然涌动。然而,对于如何管理好核电运行及核燃料循环过程中产生的低中放和高放废物,以及若干年后这些核设施退役后的处理和场地恢复问题,却并没有引起人们应有的重视,这势必在不久的将来影响到核电乃至整个核工业的发展。针对现状,课题围绕着法规框架、评价技术、监管策略等几个重点展开研究,组织了相关单位和专家,对国外发达国家的现状进行了详细的调查,通过召开研讨会组织讨论,探询解决问题的办法。经过两年的艰苦努力,终于按时完成了相关的技术报告,编写了监督检查应用手册,以及管理数据库。
放射性废物将影响今后几代人的安危,相应的研究工作也是一项长期任务。为了保证核能和核技术利用事业在我国可持续发展,在完成本课题的研究任务后,我们认为下面几个问题需要继续进行探索和研究。
首先,放射性废物的问题在我国并非新问题,解决起来很复杂,要求在研究中既要切实消化国外经验,又要充分分析国内问题及根源,只有这样,才可能提出可行的管理政策和方案。所以,退役场址环境整治及其放射性废物管理研究是一个需要不断完善提高的过程。
其次,世界先进国家核能发展的历程表明,放射性废物的安全处置问题,尤其是高放废物,已成为核能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高放废物的安全处置是关系到环境、公众安全和核能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必须进行研究并加以妥善解决。根据安全审管工作的需要,对于高放废物处置,具体要开展的研究工作包括高放废物处置场在实验室的研究以及在处置地质、处置化学、工程技术、安全评价等方面的基础研究工作等。
康玉峰:现任国家环保总局核安全中心副主任,主要从事核设施安全监管、辐射环境安全监管和核技术应用安全监管的技术支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