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核电首页 » 核电投资 » 正文

核电第一股的含金量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中国核电网  | 发表于:2015-06-30 | 来源:英才
  核电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热门过。从“一带一路”到资本市场,核电概念一路升温,成为市场的宠儿。人们在谈论近期登陆A股的中国核电(601985,股吧)时,几乎毫无例外都会提到抢先一步登陆港股的另一核电巨头—中广核。

2014年12月10日,中广核旗下的核电板块在港交所上市。被称为“核电第一股”的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广核电力,股份代号:1816.HK),发行前获得286倍的超额认购。路演时,基石投资者最关心的不是发行价,而是“能不能多要一点(股份)”,中广核电力被国际顶级基金和香港散户追捧的程度用“狂热”来形容并不过分,足见海外资本市场对于中广核电力的认可。

好故事,不会一天讲完。

核电“重启”带来的巨大想象空间,是投资者们对中广核电力追逐的重要原因。去年,国内核电发电量只占到全国发电量的2.1%。而在很多发达国家,核电占比远远高于此,去年法国核电占据发电量份额达73.3%,而在美国这一比例也接近20%。

去年11月,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提出的目标是,到2030年,中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20%。而中国对能源清洁性要求的日益提高,使核电凭借其本身安全、环保、清洁的特点,顺理成章地成为发展重心所在。

市场和政策的东风已经来了,从技术角度来看,中国核电技术已实现了突破。4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正式核准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示范项目。作为中广核和中核集团共同研发的核电技术品牌,“华龙一号”亦成为我国核电出海的重要砝码。

在“一带一路”战略的大背景下,核电已然与高铁成为了两张“国家名片”。在我国核电步入发展新阶段时,让我们与中国广核集团公司董事长贺禹共同来解码作为我国核电建设主力军的中广核。

“第一股”的价值

股市有多热,核电概念就有多火。随着我国核电进入新的建设周期,一些上市公司“沾核就涨”已并不稀奇。

中广核电力早在前期认购阶段,就得到香港散户投资者的广泛认可,获得286.3倍的超额认购,冻结资金超过3500亿港元,是2010年以来港股的“冻资王”。同时,中广核电力得到全球顶级的主权基金及长线基金不限价认购。

投资者们对核电发展表现出了很强的信心,路演过程中他们最关心的问题是能否多买一些中广核电力的股票,而关于核电在中国的发展前景,投资机构称早已“心里有数”。

上市当天,中广核电力盘中股价上涨超过20%,远超同期上市的其他企业的表现。资本市场的“正反馈”让中广核成功上了“头条”。2015年5月15日,恒生指数有限公司宣布,将中广核电力纳入恒生中国企业指数(HSCEI),将于2015年6月8日生效。这是中广核电力上市半年来,继富时指数、MSCI中国指数和恒生综合中型股指数后再次获纳入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指数。作为资本市场的风向标,这些重要指数对中广核电力的青睐表明了“核电第一股”对资本市场的吸引力。

在我国核电进入新时期的大背景下,“中广核电力”登陆港股所产生的明星效应强化了国内外对我国核电市场的期待,并对市场产生了深远影响。

当外界对中广核电力上市的解读更多聚焦在核电建设所需的资金需求时,贺禹却给上市赋予了更为深层的意义—通过市场化改革打造百年老店。

中广核地处改革开放前沿,伴随改革开放发展成长,从大亚湾核电站建设起就引进了国际上先进的管理经验,经过30多年国际化现代企业制度的探索实践,传承了富有活力的市场化基因。随着中广核从单一基地扩展到多基地、从核电产业拓展到风电、水电、太阳能等行业,中广核迅速发展为一个总资产近4000亿的特大企业集团。要克服大企业病,市场化是一剂灵丹妙药。

中广核将突破口选在了板块化运作和改制上市。经过几年的布局,目前,中广核核电、核燃料、新能源、金融四大业务板块的产业布局基本形成,实施板块化运作后,集团总部已具有国有资产投资公司的雏形。

2014年,新能源和核电板块的上市平台—中广核美亚(1811.HK)和中广核电力(1816.HK),相继在香港资本市场上市融资,加上之前已经上市的中广核矿业(1164.HK),四大业务板块中的三个已经在香港资本市场有了上市平台,标志着中广核板块化运作和分板块上市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

“上市后,企业必须严格遵守中国内地和香港的证券法律法规,必须对股东负责、不断创造更大价值,必须更加公开透明、赢得社会信任。我们实际上是通过资本市场倒逼企业改革。”贺禹表示。

而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入,通过上市公司平台对企业进行管理,被认为是国有企业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

与此同时,中广核也在坚定地推进董事会规范运作,一场从以行政管控为主向治理管控为主转变的公司治理改革在稳步进行着。经过持续多年的推动,2013年中广核的产权关系正式理顺,在此基础上,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董事会于2014年3月成立并正式运作,中广核向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实现现代企业管理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贺禹表示,改革就是要让公司治理更加适应市场化的要求,使董事会成为企业改革发展的决策中心和推动主体,推动企业科学决策,提高重大决策质量,确保企业各项重大决策客观、科学,形成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结构,不断提升公司竞争力。

中国有了自主三代技术

5月8日,一则防城港3、4号机组开展选址阶段环评公示的消息出现在防城港市政府的网站上。对于业内而言,这则消息意味着“华龙一号”示范项目正在进行开工前的冲刺。

“华龙一号”,中国拥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目前已经成为我国核电最值得骄傲的品牌。2014年8月,“华龙一号”总体技术方案通过国家权威评审,2015年4月,“华龙一号”示范项目获国务院常务会议核准。

据了解,“华龙一号”采用了能动与非能动结合的技术,如果发生严重事故,可连续提供72小时冷却,确保反应堆置于安全状态。“"华龙一号"技术安全性与国际先进水平相当,经济性却大幅优于国际其它堆型,这是核心优势。”贺禹表示。

目前,世界上主流的三代核电技术包括美国的AP1000、法国和德国共同研发的EPR,以及俄罗斯的VVER。“华龙一号”的横空出世,让世界主流三代技术俱乐部中多了中国身影。

是否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电技术是衡量一个国家核电整体装备制造和工业水平的重要标志,“华龙一号”的推出意味着中国正从核电大国走向核电强国。因此,关于“华龙一号”的消息总是可以在资本市场带动一波波上涨行情。

在“一带一路”推进过程中,“华龙一号”被寄予厚望。

目前,英国政府已同意由中广核牵头的中国企业参与英国新建核电项目的开发与建设,中国企业已实质进入英国核电新建市场,初步锁定一个参股项目和一个控股项目。其中,“华龙一号”在通过英国通用技术审查(GDA)后,有望应用于控股的项目建设。据悉,英国项目极有可能于今年内签约,届时将实现我国自主核电技术首次落户欧美核电强国,具有标志性意义。

“华龙一号”是在我国30余年引进、消化、吸收国外成熟压水堆技术基础上,创新形成的重大科技成果,也是中广核科技创新的一个缩影。“创新是中广核的根,是增强企业发展后劲的根本。核电行业已进入到技术决定市场的新阶段,只有不断自主创新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贺禹如是说。

正是这种对自主创新的高度重视,让中广核在科技创新方面可谓砸下重金。2011年以来,在“十二五”规划前四年中,中广核在科技研发方面累计投入达到63.5亿元,科研投入超过主营业务收入的4.4%,高于国家对中央企业科技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2.5%的要求。

2014年底,中广核首次发布了《自主创新产品目录》。这一目录包括27类自主创新产品,除了“华龙一号”核电技术,还有多项在业内广为人知、打破国外企业垄断的技术,譬如被誉为核电站中枢神经的核安全级数字化仪控系统(DCS)—“和睦系统”,被誉为核电站心脏的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站控制棒驱动机构,以及大大提高核电站应对极端自然灾害能力的核电站非能动应急高位冷却水源系统等。

“和睦系统”的诞生,让中国成为全世界第四个有能力生产核级DCS的国家。

这只是一个开始。目前,中广核的科技创新“引领计划”已在实施中。该计划包括四大战略专项和十三大重点方向,涵盖了核电、核燃料、新能源和核技术四大业务领域,涉及核电型号研发,先进核燃料组件开发,核电工程、运营、延寿、退役关键技术,核燃料开采及先进太阳能、风电、核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从厚积薄发、弯道超车到矢志引领,中广核等中国企业在各个领域自主创新的发力,让外界看到了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光明前景。

“创新驱动,充分发挥技术创新对企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是支撑我们走向世界一流的重要基石。”贺禹表示。

下一次,中广核可能惊艳世人的是,适合在海、陆等不同场合建设的小型反应堆。

安全始终处于优先位置

中广核电力上市过程中,香港公众对核电股票的追捧让中广核的高管们都感到有些意外。

1986年大亚湾核电站建设之初,香港曾出现百万人签名反核的运动。但中广核电力上市过程中,未出现一起香港公众反对及抗议核电的过激行为。从反对、恶意炒作到支持、追捧,这样的结局确实让许多人大感意外。

“这说明中广核安全、经济、环保的形象已深入香港市民心中。”贺禹表示,资本市场看好中广核电力的股票,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对中广核核电安全运行体系、水平和纪录的充分认可和信心。

安全,在中广核是高于一切的准则。

这一点,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实实在在感受得到。在乘坐中广核的小轿车时,司机会提醒每个人都系上安全带(包括后排的乘客),司机才会发车。在座谈时,工作人员首先会宣布安全规定,告诉大家一旦发生火灾等突发事故,逃生通道在哪里,然后会议才会正式开始。

这些近乎繁琐的流程,在中广核人眼里,却是天经地义的习惯。

“安全是核电的生命线,核安全重于泰山。对于核电企业来说,安全永远是我们的"安身之基,立命之本"。没有安全,就没有核电的一切,核安全是我们核电人永远坚守的底线。一直以来,我们都以如履薄冰的心态,敬畏核安全,守护核安全。”对于安全,贺禹如是说。

截至今年5月底,中广核在运11台核电机组、1162万千瓦,在建14台机组、1662万千瓦,在运在建装机容量与韩国全国相当。在规模跃居世界前列的同时,中广核的安全运营业绩也保持了国际先进水平。

其中,大亚湾核电基地六台成熟机组57%的WANO(世界核运营者协会)指标进入世界前1/10的优秀水平,近几年新投产的机组53%的WANO指标进入世界前1/4的先进水平。全球64台同类型机组中,连续安全运行天数的第一名位于大亚湾核电基地。

同时,中广核在建核电工程的安全质量亦是可圈可点,在建机组“20万工时安全事故率”为0.014,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从2013年起,随着宁德、红沿河、阳江等核电基地的陆续商运,中广核从大亚湾时代走入了多基地运行的时代。“这要求我们必须继承和发扬大亚湾优秀的核安全文化,将大亚湾安全管理的经验和做法复制到各个新核电基地,使其尽快达到和大亚湾同样的高水平,甚至超越大亚湾。”贺禹说。

沿着大亚湾之路,出于蓝而胜于蓝。为了实现这一追求,中广核从文化和管理上双管齐下。

2013年,从大亚湾优秀的核安全文化、中广核目前亟需补足的文化、面向未来需要强化的文化三个层面上,中广核对文化基因进行了梳理,形成了以“安全文化”为核心的全集团共同的文化共识—以“安全第一、质量第一、追求卓越”为基本原则,以“一次把事情做好”为核心价值观。

“文化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唯有让安全成为中广核人共同默认的假设,潜移默化中影响大家日常的思考和行为,核安全才能更有保障。”贺禹说。

而在管理上,中广核提出了“1930”的目标。所谓“1930”,“1”指的是WANO综合指数进入世界前1/10的优秀水平;“9”指平均能力因子超90%;“3”指平均大修工期不超过30天;“0”指实现非计划零停机停堆。

一座核电站从选址、建设到运营、退役,前后要历经百年。“确保核安全是百年大计,时刻都不能放松。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必须将安全处于优先位置,在质量问题上绝不让步。”贺禹说。

让核电成为透明的盒子

“大亚湾核电站和我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美得跟度假村一样。”一位网友在参观完大亚湾核电基地后在微博上感叹。

看似神秘的核电站,普通人怎么进去呢?其实这并不是一个难题,正如上面的网友,中广核每年都会通过各种途径邀请公众前去核电站参观体验。“我们统计了一下,仅2014一年,就有6万人到我们各个核电基地参观。”贺禹透露。

核电站敞开大门的背后,是中广核面对核电“邻避效应”的主动作为。近些年来,PX、垃圾焚烧厂等项目在国内多地遭遇到了公众质疑和抗议而被迫下马,“邻避效应”让公众沟通成为项目开发中绕不过去的门槛。核电项目同样面临着来自公众不理解的困局。

实际上,中广核的公众沟通工作起步较早,1986年便设立了国内企业首个公关处,并在香港创立大亚湾核电站安全咨询委员会,后续还进行了开设科普展厅、工业旅游等良好实践。但核电天然具有一种神秘色彩,随着社会公众对核电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以及公众对提高透明度、加强信息沟通的诉求越来越大,公众因素已经成为制约核电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不透明所以恐惧,不公开所以误解。让核电和企业从令人恐惧的"黑匣子"成为可观可感的"透明盒子",让核电不再遥远、冰冷和陌生,公众就会逐步理解和信任。”贺禹表示。

从“邻避”到“迎臂”,中广核在信息公开方面迈出了重大一步,并且使其成为了一种机制和常态。

2011年,中广核在国内率先推出了大亚湾核电基地的核与辐射信息公开网页。在这个网页上,你可以查询核电站历年来的运营数据、环境数据等信息,以及近年来每一起国际核事件分级表0级及以上事件的信息。此后,中广核在宁德、红沿河、阳江核电基地首台机组投入商运前,陆续开通了新基地的核与辐射信息公开网页。

“我们对社会承诺,所有核电基地,发生国际核事件分级表0级及以上事件,在2个工作日内(节假日72小时)向公众公开。” 2014年,中广核主动公开了全部11起运行事件,都为0级。“以前,不明真相的香港媒体曾数次报道大亚湾发生了核事故,引起了公众的恐慌。自从信息公开常态化后,香港和国内媒体对核电站运行事件的报道就很客观了,这也佐证了我们的判断是正确的。”贺禹说。

同时,外界关注到一个新的现象—中广核近年召开的新闻发布会逐年增多。2013和2014年,中广核分别召开了8场和14场发布会,2015年至今已经召开了8场。

据介绍,从2013年开始,中广核建立了年度新闻发布会机制,在每年年初分别举行集团和六大核电基地的新闻发布会,对核电站一年来的安全运营、工程建设、社会责任履行等进行系统披露。此外,还建立了核电站投入商业运行等重大事项新闻发布会机制,邀请媒体、周边公众、意见领袖等参与发布会。

2013年8月7日,中广核正式对外宣布,将这一天设为全集团的“公众开放体验日”,各大核电基地在每年的这一天,都会邀请媒体、意见领袖、网友代表、周边公众等共同参与活动。也就在这一天,两位南京工程学院的大学生带着学校的辐射测量仪来到了大亚湾,他们作为幸运网友受邀参观大亚湾核电基地的同时,对大亚湾不同地点的辐射进行了测量。

“大亚湾的辐射竟然比深圳市区还要低。”大学生张远进惊讶地发现。他当着媒体和所有参与论坛的嘉宾的面,现场又进行了一轮测试,并宣布了这一结论。这一消息登上了不少媒体的版面,也成为核电公众沟通中的一个经典故事。

“中广核必须拥有公开透明的自信和胸怀。公开透明,不仅是破除"邻避效应"的最佳方式,更是完善公司治理、促进管理提升的一大途径。此外,通过我们的行动,提升我国核电事业的透明度,以及国民的科学素养,这也是我们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贺禹表示。

据悉,目前中广核第三届“8·7公众开放体验日”已经在筹备中,从晒自身透明到2014年晒监管透明,今年中广核将会携产业链企业共同晒透明。而这一举动也逐步获得了业内的关注,今年8月7日前后,国家核安全局将会组织各大核电企业共同举行公众开放日。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责任编辑:cp029]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本网所转载的内容,其版权均由原作者和资料提供方所拥有!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新闻投稿 新闻投稿

本文链接:http://np.chinapower.com.cn/invest/ 转载请注明

 
遵化人才网www.zhrczp.com

 
热门图文
编辑推荐
点击排行榜
黄岛招聘网www.hdzp.com
经营性网站备案 可信网站 网站荣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