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核电首页 » 国内核电 » 正文

中核告别孙勤时代 华龙一号是最大遗产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中国核电网  | 发表于:2016-12-13 | 来源:核电观察

12月12日下午三点,中核集团召开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大会,会上中组部副部长高选民宣布了关于中核集团主要领导变动的决定,中核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孙勤到龄退休。至此,中核告别了7年的孙勤主政时代。大会同时宣布原中核建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王寿君任中核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

中核建王寿君接棒孙勤

按照惯例,央企一把手退休年龄一般为60岁,视具体情况可延期至63岁。1953年6月出生的孙勤在今年6月已经达到了退休年龄,最终延迟至12月退休。有业内人士认为,孙勤接班人选此前尚未敲定,是孙勤延期退休的原因之一。

孙勤出身自核工业地矿系统,毕业于传统的涉核院校中南矿冶大学(现中南大学)地质系。早在核工业部时期,孙勤曾长期在华东勘探局工作,后逐渐升至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2005年8月至2009年8月,孙勤还曾分别在涉核的主管部门国防科工委与国家能源局任职。2009年8月,中核集团原总经理康日新因涉嫌严重违纪接受组织调查,时任国家能源局副局长的孙勤回到中核集团担任总经理,中核进入孙勤时代。2012年,中核组建董事会,孙勤任董事长直至今天退休。

1955年出生的王寿君现年61岁,出身核电建设系统。在中核总公司拆分为中核集团与中核建集团之前,王寿君曾在中核总公司任职。拆分之后,王寿君先后在中核建、中核集团任副总经理。2007年,国家核电筹备成立,王寿君担任国家核电副董事长,总经理,2012年,王寿君调任中核建任总经理,后担任董事长。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一度被业内认为有望接任孙勤的中核集团总经理、中核旗下上市公司中国核电董事长、中候补委员钱智民最终没有接任。钱智民现年56岁,出身广核集团,2005年,不满45岁的钱智民即已担任中国广核集团董事长。2010年,钱智民调任国家能源局任副局长,2012年中核组建董事会,孙勤担任中核集团董事长,钱智民调任中核集团任总经理,孙钱二人自此搭档执掌中核至今已经四年有余。相比王寿君的工作经历,在调任中核集团总经理之前,钱智民并未在中核集团工作过。

中核的孙勤时代

从2009年临危受命执掌中核,到如今到龄退休,孙勤在中核的七年生涯,经历了国内核电从大规模发展,到2011年日本核事故而暂停,再到2012年末提高安全标准后重新启动至今缓慢恢复的过程。孙勤任职期间,中核旗下核电资产继续壮大,中核所属秦山、田湾、福清、昌江、三门五大核电基地不断有新的核电机组开工或投产,此外,亦有徐大堡、漳州、沧州等新核电基地在进行前期筹备工作。截止目前,中核旗下共有16台机组投运,9台机组在建。

孙勤任内,中核的资产证券化实现突破。中核内部将业务划分为八大产业板块。2014年孙勤在两会前夕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八大产业板块都能实施股份化改造。目前,中国旗下核电板块已经通过中国核电(601985.SH)实现在A股上市,根据今年两会前夕核电观察专访孙勤时获得的信息,中核旗下核技术板块与燃料板块的上市计划也已经提上日程。

研发方面,孙勤任内,中核集团拟定了中期的研发规划。2012年,中核发布了“龙腾2020科技创新计划”,2015年,中核又启动了龙腾计划的第二批项目。由于历史沿革原因,中核集团是国内涉核企业中唯一拥有全产业链研发能力的企业,龙腾计划中拟定的研发规划涉及核产业链前端的铀矿勘探采冶、燃料元件技术,反应堆相关的大型商用压水堆及小堆技术,后端放射性废物处理技术以及核技术应用领域相关的核素制品技术等。

华龙一号是最大遗产

在核电观察看来,对中核集团而言,孙勤任内留下的最大的遗产莫过于华龙一号。

孙勤任中核一把手的7年,贯穿了中国核电产业格局变迁的两个时代:国家核电的出场与国家电投的成立。这期间,中核自主的商业压水堆技术从孙勤上任之初的难寻用武之地到目前形成华龙一号技术成功落地做实,孙勤在其中的推动必不可少。

孙勤上任的2009年,为了引进美国三代AP1000核电技术而成立的国家核电技术公司正处在朝阳时期,三门一期、海阳一期两个AP1000依托项目在当年分别开工。在当时看来,待依托项目投产之后,AP1000技术将主导未来国内的核电市场。

当时,中核亦有自主研发多年的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技术型号CNP1000,然而当时新建的核电项目以采用法国M310核电技术的改进堆型为主,该技术通过引进之后的消化吸收,已经比较成熟。中核的CNP1000并未获得应用机会。

这也就意味着当时新建机组以M310改进型为主,未来新建机组以AP1000为主,中核此前有技术积累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技术将难有市场。

然而随着环境的变化,孙勤终于等来了机会。

福岛事故之后,国务院要求新建核电项目必须符合三代安全标准,中核与中广核随后分别在此前的研发基础上推出了自己的三代核电项目型号,并且以出口核电需要建设示范项目为由,推动在各自厂址上自主三代技术的落地。这为后来华龙一号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为了避免重复竞争,能源局牵头要求两家将技术融合为统一的技术,否则不予落地,与之前AP1000主导国内未来核电市场的预期相比,这已经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从2013年起,双方开始融合工作,并在2014年形成初步技术方案。这个双方的融合技术被命名为华龙一号,孙勤曾在今年两会前夕接受核电观察专访时提到,华龙这个名字,正是出自他的提议。

此时,外界环境的变化也朝着有利于华龙一号的方向发展。受困于新技术首堆遇到的一些问题,AP1000依托项目的工期不及预期,新AP1000项目审批随之不断延后,在核电已然重启之后,一度曾面临无米下锅的中国核电,华龙一号借机成功卡位,在2015年5月借助福清三期的开工成功落地。

国内核电格局也再次迎来变化,面临核电业主牌照隐患的国家核电最终与中电投合并为国家电投,解决了自身的后续发展问题,同时也更加做实了三大核电公司各自为政的局面。作为引进主体的国家核电与具备核电业主资质的中电投合并后,新的格局下,AP1000的主导地位已不像最早预期的那么稳固,中核、中广核都更倾向于在未来新项目上采用自己版本的华龙一号技术。

而在与广核的融合过程中,凭借更久的技术研发积累和更多的业界专家资源,中核也处在相对有利的地位。融合方案中,核心的堆芯技术方案最终选取了中核的177堆芯,而双方在安全系统差异上的分歧至今未能弥合。

纵观整个华龙一号诞生的过程,从上任初期的自主技术应用无望,在核电重启后以走出去为由寻求国内示范项目落地觅得一线生机,在外部环境变化之后抓住机会落地,并在融合过程中占据有利地位。这一系列操盘,为中核保住自己的研发力量,并带动相关燃料、装备技术的研发奠定了基础,并很大程度改变了未来中国核电产业的格局。

在现阶段,华龙一号示范项目仍在建设阶段,在高层授意下为了进一步融合而成立的华龙公司始终未能明确公司的定位,融合进度并不及预期。对孙勤来说,他的任期已经走到头,华龙这一遗产对继任者来说,既是机遇,也是不小的挑战。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责任编辑:cp029]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本网所转载的内容,其版权均由原作者和资料提供方所拥有!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新闻投稿 新闻投稿

本文链接:http://np.chinapower.com.cn/news/ 转载请注明

 

 
热门图文
编辑推荐
点击排行榜
经营性网站备案 可信网站 网站荣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电力人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