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末,有着141年历史的东芝公司再次遭遇重创。
被视作盈利支柱的核电业务在美国市场的潜在亏损,让东芝的市值严重缩水。截至12月29日收盘时,东芝的股票价格已跌至258.7日元,较12月26日的收盘价下滑超过40%。
自从财务造假丑闻被曝光后,东芝实行了大刀阔斧的瘦身重组,以求专注于主营业务。而眼前核电业务产生的亏损,显然让东芝2016财年盈利的希望破灭。
美国核电业务亏损
被寄予厚望的核电业务出现了亏损。
2016年12月27日,东芝公司宣布由于其在美国开展建设的核电站所需费用较预想更多,未来可能会有数千亿日元无形资产被纳入资产负债表。东芝同时承认旗下美国核电项目CB&I将一次性减计数十亿美元资产。
东芝宣布,预计连续两年对在美核电业务实施减值损失处理。目前具体损失额还在详细调查之中,其结果将反映在2016年4月至12月的财报中。
据《华夏时报》记者了解,东芝旗下西屋电气(WH)于2015年12月以2.29亿美元收购了芝加哥桥梁钢铁公司(CB&I)的核工程业务。但交易完成后,对方就该交易中的运营资本计算方法起诉西屋。同时,因为美国的两家核电站建设延误超支,双方对于由谁来承担损失也存有争议。
东芝表示,上述事件或将导致实际亏损10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59亿元)。但有市场传闻称,东芝或将付出高达50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95亿元)的代价。
截至12月29日收盘,东芝的股价已连续3日大跌,累计跌幅超过40%。
12月27日,东芝股价出现暴跌,当天股价下滑51.50日元至391.60日元,跌幅达11.6%。而在12月28日收盘时,东芝股价的跌幅更是高达20.4%。截至12月29日收盘,东芝股价较前一个交易日的收盘价再降16.97%。
股市反应如此剧烈的原因之一在于,核电早已成为东芝的支柱性业务。
2006年东芝以54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当时濒临破产的西屋电气。这个价格超过市场预期一倍。但是2011年的福岛核电站事故,导致全球核电建设停滞,东芝的巨额收购没有发挥出预期的作用。
西屋电气此前就已经发生了大额的计提减值损失。
2015年11月17日,东芝宣布西屋电气2012财年受福岛核事故后全球核电业务停滞影响,“新建设”项目中的约557亿日元和开发核电监控系统的“自动化”项目中的约205亿日元被计提减值损失。2013财年也因新建工程而计提了约394亿日元损失。两年共计约为1156亿日元。
12月30日有消息称,西屋电气公司正在上海以南沿海地区三门县建设的核反应堆出现问题,一座核反应堆遭遇了延误并至少比原计划延误3年。但东芝中国相关人士当天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目前并没有收到相关消息。
丑闻缠身业绩不佳
东芝自2015年以来,饱受财务造假丑闻的影响。
2015年5月,东芝爆发了前后三任社长参与,跨越时间长达7年的财务造假丑闻。
从2008年到2014年底,东芝采用不将经费支出列入财报等做法,虚报了近2248亿日元(约120亿元人民币)的税前利润,这个数字超过了东芝在这7年间税前利润的三成。为此,东芝遭到日本政府高达74亿日元的处罚,包括前任社长田中久雄在内的多名东芝高管引咎辞职。
但东芝的财务造假并没有结束。2016年3月,东芝又发现了涉及通讯业务的财务造假问题,虚增利润58亿日元(约为3.5亿人民币)。
2016年11月,东芝发布了第三起关于财务造假的声明。声明显示,东芝子公司东芝EI控制系统公司营业部的涉事员工自2003年起开始伪造订货单和验收单等票据,虚报超过实际合同金额的销售收入。到2016年9月底,累计虚报销售收入5.2亿日元(约合人民币3320万元)。
在外部市场萎缩和内部企业文化的双重夹击下,财务造假成了东芝从上至下的共同选择。截至2016年3月的2015财年,东芝当期营业亏损高达7191亿日元,净亏损则高达4832亿日元,创历史最高纪录。
为摆脱困境,东芝宣布将在家电和半导体等部门裁员约1万人。而在裁员的同时,京东还卖掉了家电、医疗等业务。东芝宣布,将以闪存和核电站等业务为支柱推进经营重建。
2016年6月30日,美的集团(28.170, 0.15, 0.54%)以514亿日元的价格收购东芝旗下白电业务80.1%的交易完成。而佳能也以6655亿日元的总价收购了东芝旗下的医疗设备部门。此外,东芝将自己在印尼的彩电工厂和洗衣机工厂以2500万美元的价格卖给了创维,图像传感器业务则以190亿日元的价格出售给索尼。
业务重组让东芝在2016财年中的业绩有所好转。
2016年第一财季,东芝实现扭亏为盈,当期营业利润为201亿日元,净利润则为798亿日元。而在2016年中期财报中,东芝的净利润达到了1153亿日元。东芝同时将2016财年的净利润由年初预计的1000亿日元大幅提高到1450亿日元。但核电业务的亏损显然使东芝2016年盈利的希望受到巨大冲击。
家电产业观察人士刘步尘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日本的企业都在转型,松下、索尼还在坚持自己的家电业务,夏普卖给了郭台铭,还是当成家电企业来对待。松下转型做B2B业务,家电业务占比大约在20%以下。这其中,东芝和日立剥离家电业务比较激进,去电器化程度偏高。
他同时对记者表示,一个公司的财务公然造假,折射出它的财务状况、经营状况都不是很好。财务造假产生的诚信问题,对东芝的百年基业影响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