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核能问题上,欧盟15个成员国存在三种政策。第一种是无核政策,反对和不发展核电;第二种是大规模依靠核电;第三种是减少对核电的依赖,限制和逐步关闭核电站。据不完全统计,在目前有核电的8个成员国中,已有核反应堆147个,核电约占欧盟电力的三分之一,使欧盟成为世界核发电量最高的地区。笔者从核电工业的竞争力、保障能源供应、保护环境和安全三方面来分析欧盟国家核电工业的前景。
核电工业的竞争力
核能有它的优势。核能量密度高,其热值是煤热值的300万倍;对大气污染少;燃料运输量小;发电综合成本低。经过近50年的发展,欧盟成员国的核电工业已经形成了从研究、开发到生产的完整结构。
首先,据亚太经合组织(OECD)和国际能源署(IEA)的研究报告,在核电投入5%贴现率的情况下,被调查的15个世界经合组织成员国中,有13个国家核电是最经济的;10%贴现率的情况下,5个国家核电与天然气依然有竞争力。虽然核电站造价比燃煤电站高20%-50%,但核电综合成本远低于火电。需要指出的是,核电是资本密集性行业,初期投入高,投入回报期长,利率往往是核电价格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第二,欧盟国家成熟的核电工业和技术为它们提供了重要的出口收入。随着发展中国家的核能开发和中东欧国家老核电站的更新或拆除,核能工业和技术仍有市场。
第三,从就业看,欧洲核电工业约提供了40万个工作岗位。其就业人员的素质高,对欧盟经济、社会、工业和科学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保障能源供应
要保障能源供应,能源多元化和提高自给能力是欧盟及其成员国一贯的战略。鉴于欧盟大多数成员国缺少能源这一现实和核电目前所占有的比例,核能作用短期内难以替代,核电将继续在欧盟国家能源结构中扮演重要角色。据“欧盟2020年能源预测报告”,1990年—2005年,随着法国在建核电站的建成,核电年均增长1%。2005年后,欧盟国家不少现运行的核电站将老化,核电能否维持占电力三分之一的比重,将取决于对新核电站的投入。据报告统计,目前核电所占全部电力的百分比为:比利时58.7%;德国26%;西班牙34.2%;法国76%;荷兰4.8%;芬兰25.2%;瑞典47.6%;英国23.4%;欧盟15国33.1%。
保护环境和安全
持反对核能态度的人主要担心的是核安全、核废物、核扩散。实际上,自核能诞生之日起,保障核电站的安全,保护人员和环境已经成为使用核能的首要要求,核电的安全和环保的投入超过其他能源。核电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保护环境方面的作用明显。同时,欧盟国家在核能安全与环境的各个领域建立了一整套法规制度,使核能安全创造了骄人的业绩。
第一,与矿物能相比,核电是一种清洁能源。核电站不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也不排放如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甲烷等有害物质。如果欧洲的核能全部由矿物能代替, 每年将增加排放7亿吨二氧化碳。欧盟已经向国际社会承诺2008年~2012年期间达到温室 气体排放比1990年减少8%。除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和节能外,发展核能无疑是一条途径。
第二,核电站的人员和环境安全。欧洲原子能协议对电站工人与大众的辐射防护和最大
可辐射量均有基本的标准,这些标准已构成欧盟辐射保护的基本框架。此外,欧洲原子能协议对放射性物质进入生物圈的影响评价有明确的条款。所有核电站的设计和建设都考虑有害物质的有效控制,包括在发生事故的情况下。欧盟的核电站均需进行详尽的环境评估,必须达到原子能协议以及欧盟的法律要求。同时根据欧盟要求,所有成员国都建立了应急计划,保证在核事故发生时,政府能正确对付可能的放射。欧盟还建立了一套核事故信息交换系统,
在发生核事故的情况下,保障成员国间的信息交换。
第三,放射性废物管理是安全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方面。放射性废物处理和管理的技术在不断提高,但在减少废物量和优化管理技术方面仍需作出系统的努力。欧盟于1994年通过了“欧共体放射性废物管理的战略”,该文件提出了欧盟对放射性废物管理的中长期计划,侧重于放射性废物的定义和分类、废物微量化、运输、处理和存放、公共信息和废物处理的投入等能对所有成员国有益的内容。此外,欧盟及其成员国积极参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和世界经合组织所属的原子能机构等国际组织有关放射性废物管理的行动,与之达成了广泛的共识。
第四,核能的广泛使用并未引起核扩散,欧盟国家核能工业的发展历史已经证明了这一点。核能与核武器两者并不是孪生姊妹。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包括欧盟国家已经加入核不扩散条约和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欧盟国家遵循国际原子能机构和欧洲原子能协议的一系列核能技术出口规定。
第五,任何一种能源都有劣势,核能发展的障碍是高放射性废弃物的永久存放问题。目前仍然无解决这个难题的良方。这将限制核能在欧盟国家的发展速度。
总之,鉴于核电的优势和它目前在欧盟能源构成的作用,预计短期(未来一二十年)内核电将保持平稳态势,核电将仍然是欧盟国家的重要能源。长期来看,不稳定性很多,主要决定因素在于对气候变化的重视程度、核能安全技术的发展和可再生能源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