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核陕西铀浓缩有限公司一些新变化引起了大家关注。该公司二级单位减少1/10,科级机构及岗位减少1/5,班组数减少1/2;原来运行管理1条生产线的人,现在可以管理3条生产线,且产能是之前的3倍多……
这么多新变化怎么发生的?一切源于陕铀公司2012年管理提升活动启动之后,以国际同行先进企业Urenco公司为标杆,认真开展对标管理工作,提升企业管理水平、降本增效的成果。
架构对标,岗位减少20%
我国铀浓缩企业组织管理体制、工艺结构等,大多沿用上世纪五十年代引进苏联的一套,虽然经过几十年变革,但还存在管理层级多、分工过细、冗员多的情况。这已经不适应新工艺、新技术以及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也成为陕铀公司实现管理提升的突破口之一。
通过认真梳理,陕铀公司初步确定了“组织协调、技术支持、监督检查”为支撑的“人、财、物”管控体系,形成核品生产、辅助运行、检验检测、维护保障和后勤服务五大运行模块。积极推行“大车间”、“大工段”、“大班组”运行模式,对原有机构、工种、岗位及人员配置进行整合,打破工种界限,推行“一专多能”、“一岗多用”。
像辅助工艺运行车间,负责主工艺正常生产运行所必须的冷冻水、液氮、压缩空气等6大产品的连续供给,车间岗位分散,工种繁杂且交叉设置。在对标管理过程中,该车间树立全辅运理念,将原来的“2科4段”调整合并为“2科2段”,将原来的3条生产线数10个值班点合并为7个值班点,将原来“冷冻、空调”等4个专业技术岗位合并为 “辅助运行技术”1个岗位,将“水处理、通风运行”等6个工种合为“辅助运行操作工”1个工种。该车间还推行“一专多能”、“一岗多用”,将原来1个值点7人减为4人,合并岗位的人员占全车间人数三分之一多,班组数由原来的26个合并为16个。车间主任曾这样说,调整后,管理方便多了,管理运行效率也提高了,车间管理上了一个大台阶。下一步,该车间将着手编制《辅助工艺运行手册》、《辅助工艺运行人员行为规范手册》等,将成果固化。
陕铀公司通过对原有组织和管理机构进行全面整合,全公司岗位数量减少20%,较好地解决了3条生产线同时运行带来的人力资源瓶颈问题,实现了降本增效。
成本对标,缩减费用800万
在中核集团公司“三个中心”管控模式下,陕铀公司时刻牢记自己的定位,运行和成本中心。降低主产品成本一直是该公司管理提升关注的关键因素。
为找准影响主产品成本的各项要素,陕铀公司通过与标杆企业及国内兄弟企业的对标分析,制定了以业务主管部门为责任主体,各业务单位费用控制为重点的成本精益管理方案,建立了主产品成本预算管控体系和降本路线图,确定了主产品成本控制的短期、中期及长期目标。
陕铀公司还从健全完善成本定额和成本费用核算办法入手,提高加快物资周转和修旧利废,减少存货库存,加强现金流管理,合理确定资金头寸,降低财务费用;通过加强燃料动力管理,增收节支,防止跑冒滴漏,对主产品成本进行管控;优化高压供电系统主变运行方式,减少基本电费支出……据测算,通过以上措施,全年节约各项费用800万元以上。
科研对标,节约上千万
陕铀公司把科技创新作为了降低成本非常重要的手段,并确定了提高主工艺运行和主产品生产效率、加快国外备品备件的国产化研制两个主攻方向。
围绕提高主工艺运行和主产品生产效率方面,陕铀公司在供取料工艺技术上推广“-170℃深冷装置替换迪瓦瓶和液氮”,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安全系数;在水泵、风机上运用扩大变频节能技术,提高了运行效率,降低了运行成本。承担的“405-1C工程工艺设计创新”、“复合型UF增压设备研制及应用”、“铀浓缩工艺专用深冷装置研制及运用”等项目还获得了国防科技进步和中核集团公司科技进步奖等奖项。
为加快国外备品备件的国产化研制,陕铀公司加强科研攻关,2012年完成变频器及自控仪表系统国外备品备件70%研制工作,2013年达到90%,打破了相关备品备件长期依赖外方的局面。
这项工作的开展,不仅提高了科研人员的技术水平,掌握了有关核心技术,还为主工艺生产、安全连续、经济稳定运行提供了保障,同时每年还可节约费用上千万元。
陕铀公司总经理高海潮说,公司对标管理工作目前只是开了个头。与标杆企业比,还有很大差距,还要经过长时间不懈努力才能逐步缩小。只有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开展对标管理工作,完善和固化管理提升成果,公司才能扎扎实实向战略愿景迈进。(屈军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