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核电首页 » 核电政策 » 正文

并购核电巨头,造中国核能霸业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中国核电网  | 发表于:2014-03-13 | 来源:东方早报
作者:武建东

    1 核能立省、核能立市、核能立厂造就中国的核能改革

    建议中国的核电产业战略是:实行核能立省、核能立市、核能立厂,构筑核电技术、核电装备、核电运营、核矿开采、核燃料循环体系、核技术应用等的完整的产业体系。

    世界核能协会(WNA)的统计表明:至2005年全球共有442座核反应堆并网,62座在建,160座计划建设,核能供电已占全球供电的16%,其中美国103座,法国58座,日本55座、在建13座,俄罗斯31座,韩国20座,印度18座、在建8座。中国目前拥有11座核电机组,总装机容量870万千瓦,但是国产化的仅有3台机组,核电目前仅占中国发电总量的2.15%,中国最大的核电站是106万千瓦的连云港田湾核电站。以上说明核电是连接未来能源的重要方式,是一个大国不可或缺的能源组成。

    截至目前国际上利用核电有两种形式,其一是法、日核能立国的集中使用模式;其二是美、俄、英的有选择使用模式。以中国的资源基础、目前的生产方式和民族生活方式应确立积极的有选择使用核能的产业政策和商业实践。

    根据《BP世界能源统计2006》有关统计,世界核电消费正进入消费调整时期,2005年世界核电消费与2004年相比仅增加了0.6%,远低于过往10年1.8%的平均水平。由于欧盟内部已有德国、瑞典等17个国家主张放弃和不使用核能,因此欧洲国家核电发电量开始下降;日本和韩国等东亚国家核发电量继续保持增长,亚太地区行将成为世界核电市场的重心。2007年1月23日布什在国会发布新的国情咨文时更明确指出:美国将通过更多地使用太阳能、风能、核能等清洁能源,以科技进步实现替代能源和节能新政策。作为布什新能源政策的前导,2007年1月7日美日两国草议,双方计划共同在美国本土建设30座核电站,项目总耗资1000多亿美元,每座电站平均投资近34亿美元,美国能源部将发行债券承担投资的80%费用,其余由日本承担。事实上美国还没有确立以核能立国的战略安排,核能仍是美国发展多元能源并占有一定比例的能源组成。

    2006年3月中国国务院审议通过了《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确定到2020年中国的核电装机总量将从现在的870万千瓦提高到4000万千瓦,也即今后每年需要开工建设3-4座百万千瓦的核电机组,静态投资超过3000亿元人民币。由此表明中国将是亚太地区另一个巨大的核电市场,行将对世界的核电技术、核电产业发生重大的影响,为此中国应该追求核电产业发展以外的更高的国家战略综合利益。与此同时,今年1月25日,俄印签署了加强两国民用核能合作的协议。印度的民核计划加催了亚洲核电热,势将导致巴基斯坦对中国核电技术的进一步需求。

    中国目前实行的核电战略是:“积极推进核电建设,要统一发展技术路线,坚持安全第一、质量第一,坚持自主设计和创新,注重借鉴吸收国际经验和先进技术,努力形成批量化建设先进核电站的综合能力。同时全面建立起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的建设和运营管理模式,形成比较完整的自主化核电工业体系和核电法规与标准体系。积极推进核电建设,是国家重要的能源战略。”这是一种技术为重的战略,对核电整体产业的倾覆度不够,为此建议中国的核电产业战略是:实行核能立省、核能立市、核能立厂的用核政策,构筑核电技术、核电装备、核电运营、核矿开采、核燃料循环体系、核技术应用等的完整的产业体系和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的标准体系和法规体系;全力支持能源企业兴办核电,参与全球性的核电关联矿藏勘探开采;并购国际核电技术企业,推进跨国的领先核技术研究;注重核能的实用推广,建立多层次的用核商业体系。

    有关经营核电的体制也应当抓紧改革,中国经营核电的公司主要有三个,即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中核集团)、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公司(中广核)和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这种类似专营权的经营体系,仍然有着计划经济的思想,并不有利于中国核电事业的发展应予改变。中国发展核电事业应该立足区域经济和重化产业,为此建议应大力推进中国核电立省、核电立市、核电立厂的全新战略。广东十一五期间计划投资739亿元人民币营建核电,其投资超过了常规电厂,已选择了10个新厂址。大型的钢铁、石化、煤炭重化工业也应该营办核电站以替代化石能源消耗。从区域经济和行业经济入手组建核电站也是中国实现分布式能源供给的理想方式,也即需要以群龙办核的开放竞争体制代替目前三马掌核的较为封闭的体制。

    2 并购国际核电巨头造就国际领先的中国核能应用体系

    中国应该吸取西屋交易的教训,制定计划并购其他国际核电企业,乃至国际核电巨头,法、德、加拿大的公司都可以考虑。

    与火电相比,核能发电的优势是:环保、污染物排放非常低,不会加重全球的温室效应;核能依赖的资源主要分布在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地,核原料铀供应相对稳定安全,难以被个别国家控制;核燃料能量密度比化石能源高几百万倍,要比煤炭石油节省体系庞大的物流资源;核能发电燃料费用低,与油气煤相比具有价格稳定的优势,对原料产地依赖性不强。核能发电的劣势是:热污染严重,放射性废料处理需缜密安排,核电不宜做尖峰、离峰使用,需要建立严格的防漏安全体系等。

    核能是以科技革命的二次能源方式创造动力,它摆脱了远距离输送的压力,提高了一个民族未来的竞争力。中国东部地区营建4000万千瓦装机容量的机组即相当于每年置换亿吨的煤炭,节省几百亿吨公里的货运物流量,同时也将节省大量的水、土地等战略资源,因此它是一种以科技革命创造能源置换自然资源的重要产业。目前核能对油气资源的替代作用已经很明显,截止到2005年法国的核发电量相当于替代了1.024亿吨油当量的消费;日本相当于替代了6630万吨油当量的消费;韩国相当于替代了3320万吨油当量的消费。

    考虑到现在中国核电厂的建设周期一般需要5-6年,因此建议中国核电总装机容量到2020年应提高到1亿千瓦左右,静态投资增加到总额7000亿元人民币以上,集中发展的战略目的就是要创造一个强大的中国核电制造业和提供足够的清洁能源。

    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第三代核电技术主要包括:美国的西屋公司AP1000压水堆技术,法国阿海珐﹙AREVA﹚与德国西门子联合研发的ERP压水堆技术;目前核电设备制造商主要集中在美国、日本和德国。大致正在形成通用——日立、东芝——西屋、三菱重工——阿海珐以及俄罗斯和加拿大五个制造中心。目前中国发展核电技术已经拥有了广大的市场和资金,所缺乏的乃是核电技术和强大的核电制造业,为此必须调整传统的发展思路。

    1、并购国际核电企业巨头创造性地发展中国核电制造业。重商主义的技术引进道路对中国的核电事业是不利的,它可能导致引进一代,再引进二代、三代的依赖性引进习惯。应鼓励中国核电企业并购美、日、法、德的核电公司,1999年-2000年,英国的核燃料公司(BNFL)花费10多亿美元收购了美国CBS公司控股的西屋公司的核电业务和ABB公司的核电业务,整合为现在的西屋公司(WH)。2006年10月17日日本东芝公司(Toshiba corporation)为主的财团出资54亿美元收购了核电鼻祖西屋公司,其中东芝公司出资41.58亿美元,目前拥有西屋77%的股份。但是令人震惊的是2006年12月16日,中美签订双方协议,中国国家核电技术招标机构选择了美国西屋公司(West-ing House)和肖工程公司联合体作为优先中标方,中国出资53亿美元引进AP1000技术建设浙江三门、山东海阳共计四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西屋公司为此技术花费5亿美元和15年时间,但是中国所购西屋公司相关技术产品的价值却与并购该公司的日本财团的并购费用相当,远高于东芝控股西屋的并购出价,差不多的成本费用,日本人买了一个完整的公司,中国却只买了几项产品技术。

    这次交易为中美贸易减了压,但亡羊补牢未为迟也。其一,中国应该吸取西屋交易的教训,制定计划并购其他国际核电企业,乃至国际核电巨头,法、德、加拿大的公司都可以考虑;其二,中国应以建设新的核电站市场为基础,与国际核电巨头成立联合技术开发公司;其三,与西屋公司彻底地讨价还价,力争获取最大的合同权益。引进西屋的第三代核电技术应该是一次历史机会,应力争以10年的时间完成中国独立的核心技术开发。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NP1000国产百万千瓦级核电站的正在推进,2006年底已经完成了浙江海盐方家山厂址的工程初步设计和初步安全分析,完成了反应堆安全壳设计分析和试验验证等先期的工作。CNP1000还不能说是完整的核电第三代技术,为此需要中国的核电技术采取跨越式的发展战略弄潮核电产业,与其花大价钱买技术不如并购国际核电巨头,创新进占核能技术制高点。大国需求本身就是一种机会财富,重工使需求成为本钱,致商使需求成为浮动的价值,核电引进应该为建设强大的中国核电企业服务,理应避免殿后式追赶,而无跨越式超越的浮华。

    2、进入资本市场。2006年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突破200亿元,全年累计发电226.8亿千瓦时。与2006年我国电力发电装机总容量达到6.22亿千瓦,发电量累计达到28344亿千瓦时的总规模相比,核电还是规模不大的产业。为此中国的核电企业应该与电力集团合作进入资本市场,以中国市场集合资本的能力发展中国的核电企业,市场竞争将使中国的核电市场更加有效地开发。

    3、推进新型联合技术研究。中国应联合美、俄、法、日、德、印建立国家间的核电技术研究计划,分享研究成果。

    3 把握核电的战略作用

    发展二次能源的核电产业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核电产业嵌入中国的区域经济和企业体系运作,也就是寻找到了核电产业发展的真正后劲。

    中国发展核电的本质是以技术置换、替代土地、矿产、水等资源,但是由于核电初始投资成本高,使用寿命又长,不适应能源体系的转型,因此不宜作为中国的主力能源,它应成为保持中国在未来能源产业竞争力的补充能源。考虑到核电企业的发展,建议中国的核电企业应与其他能源企业整体或局部重组,促进核电企业拥有较高、较稳定的产业利润来源和资本积累能力,由此更可以拓宽核电产业的生存空间和发展模式。

    目前的核裂变技术与其他能源已共同构成了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的主要品种,再过四五十年全球将逐步过渡到以核聚变能源与其他能源并主的时代,由此发展二次能源的核电产业就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核电产业嵌入中国的区域经济和企业体系运作,也就是寻找到了核电产业发展的真正后劲。

    ■中国能源体系改革系列评论

    第一篇:《应对国际低油价周期的中国力量和中国利益》,1月15日,早报B2-B3版

    第二篇:《海洋石油再造中国能源独立》,1月17日、18日,早报B12-B13版,分两部分刊出

    第三篇:《气体能源战略推进中国能源结构跨越式转变》,1月24日,早报B12-B13版

    第四篇:《并购核电巨头,造中国核能霸业》,早报1月29日刊出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责任编辑:cp029]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本网所转载的内容,其版权均由原作者和资料提供方所拥有!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新闻投稿 新闻投稿

本文链接:http://np.chinapower.com.cn/policy/ 转载请注明

 
遵化人才网www.zhrczp.com

 
热门图文
编辑推荐
点击排行榜
黄岛招聘网www.hdzp.com
经营性网站备案 可信网站 网站荣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