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核电首页 » 国内核电 » 正文

“华龙一号”将凭借什么进入国际核电市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中国核电网  | 发表于:2014-12-03 | 来源:科技日报


  创新驱动发展

  我国自主三代核电“华龙一号”近日终于迎来了国家能源局开出的“路条”,首堆将在福清5号落地。

“华龙一号”是中核集团和中国广核集团在我国30余年核电科研、设计、制造、建设和运行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借鉴国际三代核电技术先进理念,采用国际最高安全标准研发设计的三代核电机型。

此前的8月22日,“华龙一号”的总体技术方案,通过了由国家能源局、国家核安全局牵头组织的由43位院士、专家组成的专家组的评审,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吴新雄在评审会上明确表示,“有了‘华龙一号’,中国核电‘走出去’将从‘借船出海’走向‘造船出海’,意义重大。”

“华龙一号”将凭借什么拿到国际核电市场的入场券?在中核集团副总经理吕华祥看来,一流的技术是我国参与国际核电市场竞争的重要筹码。截至今年8月底,两集团专家组进行了8轮充分技术交流,形成了“华龙一号”总体技术方案。

中核集团“华龙一号”总设计师、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邢继告诉记者,“华龙一号”具有三大技术特色:“177堆芯”“单堆布置”和“双层安全壳”,进一步提高了安全性。堆芯是整个核电站的核心所在,“华龙一号”堆芯采用的是177组燃料组件方案,这一技术可使发电功率提高5%—10%,在提高经济性的同时也降低了堆芯内的功率密度,提高了核电站的安全性;单堆布置使得“华龙一号”在厂址选择、电力需求、投资成本等条件上更具灵活性和适应性;双层安全壳可以抵御大型商用飞机的撞击。

“没有自己的核电技术,只能算核电大国,不能算核电强国。自主开发百万千瓦级核电,是核工业人的梦想。”在中核集团核动力事业部副主任程慧平看来,核电技术的自主创新之路曲折而漫长。

核工业是高科技领域,它接触世界前沿技术,需要持续不断的创新;核工业又是保守决策领域,在安全和政治的双重约束下容不得一点“万一”,论证风险、解决风险与创新并存,核工业的自主创新难度可想而知。

“华龙一号”自主创新之路历经十余年,期间遇到了经济社会环境、体制、资金等重重障碍,曾经一度接近夭折,光名字就改了三回。2011年,正当大家期待的国产百万千瓦级核电就要落地时,日本福岛核事故发生了。当年3月16日,“国四条”出台,要求暂停所有在建核电项目,全国乃至全球核电面临着大调整。

“华龙一号”的研发何去何从?

“中核集团的创新驱动机制有效推动了‘华龙一号’的研发进程。”吕华祥告诉记者,这首先体现在投入上。作为集团重点科技专项,“华龙一号”的专项经费达7亿多元,在国家经费支持很少的前提下,集团自筹了巨额经费支持项目研发,这在中核集团历史上还是首次。

中核集团在2010年设立集团重大科技专项,从政策上给予了科研项目极大支持,对专项实施两总制管理,并给予了充分的配套条件和人员待遇保障。该专项设立以来,每年集团主营业务收入中要拨出4%支持科技研发。为真正实现以创新驱动产业发展,中核集团成立核动力事业板块,将集团分散在各处的核动力研发能力集中起来,不让其淹没于“核电产业”——以发电效益为驱动的产业模式中。

“‘华龙一号’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从无到有的创新过程,是上下同心,全面协作,集智聚力的大喷涌。”邢继说。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责任编辑:cp029]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本网所转载的内容,其版权均由原作者和资料提供方所拥有!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新闻投稿 新闻投稿

本文链接:http://np.chinapower.com.cn/news/ 转载请注明

 
遵化人才网www.zhrczp.com

 
热门图文
编辑推荐
点击排行榜
黄岛招聘网www.hdzp.com
经营性网站备案 可信网站 网站荣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