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者说:
“事业高于一切,责任重于一切,严细融入一切,进取成就一切”这“四个一切”的核工业精神,是中国核工业集团和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在2005年1月15日庆祝核工业创建50周年时首次提出的24字核工业精神。“四个一切”总结了核工业人半个多世纪来两次创业的精神面貌、光辉业绩、共同价值和社会责任,表达了核工业人的真实感受和切身体会。被称为“核之魂”的“四个一切”核工业精神是中核集团科技委原副主任郑庆云归纳提炼的。如今,10年过去,“四个一切”早已成为中核集团改革和发展的内在动力,融入每个普通员工的血液,成为员工的日常行为规范和准则。在我国原子弹爆炸50周年、核工业创建60周年之际,深入探讨如何让核工业的青年一代更加深刻理解和认可“四个一切”精神,探求“四个一切”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的现实意义,对于回顾历史鉴今日、铭记精神树志向有着特殊的作用。因此,本刊记者特别采访了“四个一切”的提炼者郑庆云,对“四个一切”的内涵和现实借鉴进行探讨,以飨读者。
从2005年提出“四个一切”核工业精神到现在的10年间,原核工业部政策研究室主任、中核集团科技委原副主任郑庆云已经作过50多次关于“我国核工业发展历程和创业精神”的讲座,从秦山、田湾到三门,从北京、兰州到宜昌,行程上万公里。而郑庆云根据不同单位、不同对象,把我国核工业的创业史、核工业精神以及核文化三位一体、有机组合,并六易其稿最后写成的《激情岁月讴歌》一书,延伸了“四个一切”的内涵和外延,于2013年9月出版,一版加再版,总发行量近8000册。
10年中,郑庆云所作的讲座对象“大部分是青年”。10年中,他思索得最多的,也是如何结合当今社会的变化形势,赋予“四个一切”以现实意义,更好地阐述“四个一切”的价值内涵,更好地让“四个一切”走近青年,为核工业的青年员工所领会、接受、传承,进而对我国现代化的核工业事业形成向上的动力。
十年巡讲路
10年的巡讲经历,有很多事例感染着郑庆云。让他最难忘的一次,是2011年,由于受到福岛事故的影响,三门核电公司招收的新员工比较少,只有20多个青年,但公司还是想请郑老去讲讲“四个一切”精神,让员工们感受一下核工业精神的熏陶和教育,足见公司对新员工入职教育的重视。深受感动的郑庆云对公司邀请者说:只要他们愿意听,哪怕只有一个人,我都去讲!
郑庆云
讲堂上的掌声、笑声、泪水、沉思
掌声
郑庆云还记得,有一次在核工业研究生部讲课,当他讲到核武器研制元勋之一的彭桓武的两句名言——“回国不需要理由,不回国才需要理由”时,讲堂的后排突然响起了掌声,掌声如潮水般从后排漫延至前排,经久不息。他至今能够清晰记得当时的情形,是因为他明白那掌声不是给他的,而是送给彭桓武这样每每能激发一代年轻人投身祖国报效祖国的老一辈科学家的。
笑声
有一次,他给青年人讲课,讲到周裕常1961年调到衡阳铀水冶厂,从事与核工业有关的秘密工作,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儿。新婚7天,他就拎着行李来到衡阳,白手起家。一天他去运水点接水,在一丛灌木丛前发现了自己的新婚妻子,原来组织上也派了他妻子来秘密“出差”。一对夫妻新婚后第一次如此意外地重逢,边笑边流泪。郑庆云说,他讲到此处,台下的青年人都笑出了声,但笑声中也充满了对那个时代人的敬佩。
泪水
又一次,郑庆云在中核二二公司讲课,讲到四〇四厂当年建在风沙很大、喝水困难、遍地只有骆驼草的戈壁荒漠,在那里出生的孩子从没见过树木,只看到过骆驼草。偶尔有机会去镇上,看到路边的树,他们惊讶地说:好大的骆驼草啊!这时,他发现台下有个年龄较大的女职工在偷偷地抹眼泪,后来他才知道,那位女职工叫缪瑞华,她就是故事中所说的那些把树叫做“好大的骆驼草”的孩子们中的一个。缪瑞华的眼泪,感染了在场众多青年人,活生生的历史仿佛就在他们眼前重现。
哽咽
另一次,当他讲到邓稼先和十来个年轻人曾为了计算一个对原子弹设计有着重要作用的参数而进行了九次重复计算。这种计算的工作量如此巨大,需要这么多人重复千万次单调机械的动作。直到周光召提出了一个论证原理,从理论上论证了计算结果的正确性,从而解决了我国原子弹实验中的关键性难题。那天深夜,一心扑在难题上的邓稼先忘记了爱人在医院值班,导致他家的两个小孩进不了门,在家门口睡着了。郑庆云讲到此处,他自己突然也哽咽了。因为郑老当年在五〇四厂技术攻关时,他和他的同事也经常会忘记了家中的孩子。相似的经历让他哽咽,也让在场的青年听众动容。
沉思
每次,他都给年轻人讲这几个故事:
王淦昌“以身许国”,改名王京在大西北做原子弹研究。有一年,王淦昌和邓稼先在沙漠帐篷中过除夕,邓稼先向王淦昌敬酒:“叫了王京同志十几年,这一回就叫一次王淦昌同志吧!”言毕,两人拥抱流泪。
郭永怀为了义无反顾地回国,在美国当众焚烧珍贵的科研手稿,空难时,为了保护装着数据资料的公文包他与警卫员紧紧抱在一起被烧焦;邓稼先因氢弹实验降落伞未打开而第一个奔向随时可能爆炸的爆心;曹本熹进入沙漠荒原搞核燃料生产晚年却一直跟人合住一所房子直到他去世;王承书隐姓埋名一辈子研究铀同位素分离理论却在遗嘱中将几乎所有的钱用来交最后一次党费和捐给希望工程……每次讲到这些,郑庆云都能在讲堂上看到那一双双凝神的眼睛。全场的鸦雀无声、静默沉思,正是对老一辈核工业人高尚情怀的深情致敬。
课间和课后的反馈、感言
10年的巡讲经历,让郑庆云有了这样一个认识:时代变迁,两代人对事物的看法和想法会有差异,但“爱国”、“敬业”的基因没有变,也不会变。他的感受,来自于课间青年们的反馈,也来自于课后青年们写的一些感言。
反馈
“真是受到了一次净化心灵的教育!”
“我们因此感受到了‘四个一切’精神的内涵所在!”
“我印象最深的是事业和使命两个词!”
“老科学家们太可敬了,他们的爱国情怀和严谨学风永远是我们年轻人学习的榜样!”
感言
中核天津机械厂安丽丽说:“时光流逝,当年意气风发的青年都已白发苍苍,但是,他们创造了一段熠熠生辉的核工业历史,一段不朽的核工业神话。这些鞠躬尽瘁的老人,是后代人永远学习的典范。在当今发展的大潮中,中青年人总要担当主力军的大任。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如何从老一辈手里接过核工业发展的接力棒,作为新一代核工业人的我们,又要怎样才能担此重任?”
中核天津机械厂邢睿思:“《易经》中说,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既做了自己喜欢的事情,又帮助了他人,就可以定义为事业。发展一个国家的核工业是每一个核工业青年人的毕生追求,是我们的事业。‘四个一切’的核工业精神是青年人面向未来成长的力量,我们要做的,只有传承。”
八一四厂质谱专家谢党,去年老伴去世,一直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中,但当她读到了《激情岁月讴歌》一书中那些故事和情节时,仿佛又回到了她和丈夫为了核工业浴血奋斗的日子,精神为之一振。她在建厂50周年纪念会上说:“‘四个一切’孕育了我们这一代,是进军核科技夺关破隘的巨大动力。”
老一辈核工业人艰难起步的建设场景
解惑中核青年
正是经历了10年的巡讲,郑庆云开始研究年轻人的心理,开始站在青年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对比新老一代,他发现现在的年轻人。虽然无需再像老一辈那样吃苦,但会有很多过去那个年代不用面对的困难和矛盾。比如老一辈人不用顾虑买房买车问题,个人和家庭生活的一般问题组织上会帮着解决;老一辈人不用担心丢了工作无处安身,在一个单位一干就是一辈子;老一辈人不会有很多情感和心理困惑,因为他们的所有精力都聚焦于工作。而现代的年轻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需更多地关心生活和自我价值的实现与追求。一旦这些年轻人的生活质量得到基本满足,工作和家庭得到稳定安顿后,他们就会逐步过渡到对自我尊重和服务、回报社会这个核心价值的思考上。
站在这个视角,郑庆云开始设想:即使是在当下的时代,“四个一切”能不能帮助年轻人解决一些内心的困惑和精神的追求?
青年的变化
新中国成立之初的30年,中国人自觉地树立了建设强大新中国免受他国欺凌的历史使命,在这一洪流中,“国”的概念被无限放大,“家”的概念几乎被忽略;“大我”被突出强调和渲染,“小我”被过分压制和缩小。改革开放以后的30年,曾经被压制的国人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并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历史潮流中膨胀,很多人一夜之间实现了富裕梦,全民族甚至一度出现了过度娱乐和消费的风潮。这个时期“大我”和“国”的概念被搁置,“小我”和“家”的概念被放大。纵观中国过去的60年,代表国民心态的各个时期的青年心态各有不同,但经历了“国”和“家”的概念都被不当放大的两个阶段后,“家”、“国”该如何相处,“小我”和“大我”如何共融,国人都在反省,青年亦在寻找新的出路。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沟通共赢已经逐渐成为中国青年的时代主题。
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每个人都要经历六个需求层次,分别是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和自我超越的需求。
在新中国成立的初期,受到世界核大国的严重威胁,举国支持核工业,以解除国家存亡危机。国泰民安后,才有可能开始注重每个个人的需求。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人逐渐从生理上的需求层次解放出来,逐渐过渡到安全需求、情感和归属需求层面。而在大城市的很多青年人当中,可能已经过渡到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层次。处于自我实现的需求层次,人们会逐渐剖解自我价值到底应该如何实现,而其实现的最终途径,还是对他人有益、对社会有回馈。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福清核电项目部施工一部副经理张洪武,原来是核四院的监理。起初,儿子跟他在石家庄读书;等他开始参与秦山二扩工程的监理工作时,正上小学三年级的儿子随他的工作转学来到海盐;2012年之后,他来到福清现场,今年读初中的儿子又将从海盐转学到福清。小小个头的张洪武,说儿子的读书生涯,用四个字来概括,就是“颠沛流离”。而他自己,因为把办公室从办公楼搬到工程现场、现场的工作事无巨细都能协调而被项目部人称为“拼命三郎”。
张洪武有一个朴素的人生观。他说,每个人都追求幸福的生活,在我看来,在事业中创造自己的价值也是一种幸福。他说:“我这样计算我对这个社会做出的贡献和价值。一台机组中,我拼命干,总能起到万分之一的作用。一台百万千瓦级的机组,发电功率100万千瓦,乘以24小时再乘以其设计寿命至少40年,除以一万,就是我为这个社会生产的清洁能源。我已经干了至少6台核电机组,我想我应该可以把我的家人一辈子用的清洁能源干出来了。而且这些核电能少烧多少煤,少排放多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就是我替我的家人为整个社会节能减排做出的贡献。”
爱因斯坦在《我的世界观》里,曾说过这样的话:“我每天上百次地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都依靠别人(包括生者和死者)的劳动,所以我必须尽力以同样的分量来报偿我所领受了的和至今还在领受着的东西。我强烈向往着俭朴的生活,并且时常会因发觉自己占用了同胞的过多劳动而感到难以忍受。”
中核青年在车间清理生产设备
中核青年在燃料产房进行仪器检查
2014年中核集团新员工训练营的学员们在进行队列表演
何以解惑
如何让青年树立更为健康和更为正确的自我价值观,已经变成当今社会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而核工业的“四个一切”精神,是否能够深植核工业企业青年职工的心中,成为其身体力行的行为准则,就取决于其能否用其现实意义来满足青年对自我价值拷问的答案需求,满足其对信仰和精神追求的向往,最终成就其自我价值。
自我价值的实现,必须也必然要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中。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和道德自律准则。而“四个一切”核工业精神及其背后的故事,均充满“爱国”和“敬业”的鲜红榜样和催人奋进的正能量。所以,弘扬和践行“四个一切”的核工业精神,是职工职业生涯和企业环境下,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课,是实现自我尊重和自我价值的最实际行动。所以,我们一定要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一要勤学,二要修德,三要明辨,四要笃实。
那么,何时、怎样灌输四个一切的精神理念,就成为我们要最终解决的课题。
何时?
《生命时报》上刊载的一篇小文,对郑庆云启发良多。文章中说到:往瓶子里装东西时,如果你先装石头,装完石头,瓶子看似满了,但其实还可以往里面灌细沙;如果你先装细沙,瓶子满了的时候,石头也装不进去了。人其实也是一样的,你得先给他装大东西,比如人格、观念、思想和方向等,然后再装细的东西,比如习惯、技能、步骤、方法等,如果反过来的话,就很难再装进去了。受此文启发,郑庆云认为,孩童儿时对其品德和人格的建立,要靠家长,先树德再学识;青年人初入一个行业和企业,要先对其进行精神理念的教育,然后再教其基本技能和本领,若德不行,则技能不能行之甚远,更甚至会贻害无穷。
因此,对青年人的“四个一切”的教育,一定要从入职之初就开始。
怎样?
十年巡讲的经历,让郑庆云慢慢了解到:青年人更喜欢的授课或者交流方式是,在思想认知上,他们希望是感性的东西大于理性;在内容题材上,他们喜欢多讲案例,而不是空洞定义;在思维方式上,他们偏向于形象思维重于逻辑思维。
进一步而言,怎样让“四个一切”发扬光大。一是要营造“四个一切”的氛围,进一步挖掘其价值内涵和文化底蕴,不断赋予其时代的新元素;二是要开展群众性的关于核工业精神、核工业发展史、创业史和厂史的宣教活动;三是要鼓励和组织老领导、老职工挖掘核文化史料,整理创作文化产品,宣传弘扬核工业文化。
在最近一次赴秦山讲课时,郑庆云与核电青年专门就“四个一切”的现实意义开展了座谈。秦山是中国核电摇篮,也是“四个一切”的思想源头之一。秦山核电的青年在理解、把握和践行“四个一切”上也是先行一步。通过座谈会,郑庆云感受到了秦山核电青年对“四个一切”的独特而深入的理解,也感受到了“四个一切”在新时代所应追加的新意义和新价值。
马跃华在秦山核电工作14年了,他对“四个一切”有自己独到的理解和诠释:他说“四个一切”就是“为国为民、尽职尽责、实干巧干、追求卓越”。新时期,“四个一切”还应融入新元素,那就是,“一切基于安全、一切归于效益、一切源于和谐、一切为了发展。”
秦山核电办公室的王瑜结合他的工作说,“四个一切”不仅要在内部宣贯,还要向客户和公众推广,一旦外界了解核工业人有这样一种企业精神、思想境界和安全文化后,对核工业的工作配合就会更协调、更卓越,广大公众对核电安全会更放心、更踏实。
与秦山核电青年的这次座谈,更加让郑庆云坚定了自己的认识。他坚信现在的年轻人从根本上爱国的、有进取心的,因为有这一点,所以,“四个一切”也会在年轻人心中一直有生存的土壤。而消化、吸收、弘扬、传承“四个一切”核工业精神,也一定能够帮助实现年轻一代的人生价值,能够让核工业的青年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大有作为。(杨金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