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自主开发的这款重要部件,不仅打破了国外垄断,而且安全等级更高,换热效率在原有基础上提高了10%,售后服务更加完善便捷,使得我国核电关键设备实现国产化迈出了重要一步。”9月22日,在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组织的决定核电站工作效率的重要部件“翅片换热管”的专家评审会上,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顾问、原总工程师隋永滨表示,随着民营企业浙江润祁节能科技有限公司的核用翅片换热管生产技术自主研发成功,中国已成为继美法之后第三个掌握此项关键技术的国家。
一家民营企业为何热衷研发核用关键设备?它是怎么研制成功的?该项自主研发技术又有哪些创新点?日前,本报记者采访了评审会专家隋永滨、浙江润祁节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祁同刚。
目前,中国核电站使用的常规型号换热管都是每英寸27片翅片换热管,均从国外进口。根据东方电气从法国采购相关产品的数据进行测算,中国核电站每个机组仅采购各种换热管的费用就在1亿元左右,目前国内23个在运机组仅此项采购费用就高达23亿元。隋永滨告诉记者:“像翅片换热管这类产品,属于国家进口免税产品,仅此一项如采用国产化就可为国家创税4.6亿余元,该产品还可以广泛用于蒸汽发电领域和化工石油。”
翅片换热管是核电站汽水分离再热器的核心部件,而核电汽水分离再热器是核电站常规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水冷堆核电站蒸汽轮机中用以降低蒸汽湿度、提高蒸汽温度的设备,它由汽水分离器和再热器组成,其作用是减少低压缸内蒸汽的水分,以免损害汽轮机的叶片并提高汽轮机的效率,翅片换热管则主要是把第一次做工完的蒸汽用核热量转换成优质的蒸汽进行再次做工。核电汽水分离再热器关系到核电站的工作效率,被称为“核电之肾”。
润祁为什么会如此专注翅片换热管?这就不得不提及这家企业的董事长祁同刚。他是我国最早一批研发换热元件的科研人员,现在是换热领域的一名高级工程师。他领导的浙江润祁节能科技有限公司是生产换热元件最多的企业,仅获得授权的中国专利就有20多项。祁同刚告诉记者,翅片换热管从投入到研发成功耗时3年,其间投入了3200多万元。
说起该项技术创新,祁同刚如数家珍。他说,为了生产出翅片换热管, 科研组会同国内相关材料厂家开发出性能更好的制管用新材料,成功轧制出的翅片前端厚度薄如纸片,仅0.15毫米,可大大增加翅片换热管的换热面积,提高换热效率。针对这种材料的特殊性,在制造中引入了激光焊接等一系列先进技术。
在评审会上,专家认为这项技术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而且达到了国际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具有良好的推广和应用前景。据悉,该产品即将在东方电气、国核集团等大型核电相关企业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