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核电首页 » 国际核电 » 正文

老龄核电技术断档 英国为啥向中法两国求“核”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中国核电网  | 发表于:2016-01-19 | 来源:财经网(北京)

由于核电发展“断档”20余年,目前英国最先进的自主核电技术仍停留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先进气冷堆(AGR),为第二代核技术。

10月21日,随着习近平主席出访英国,中国广核集团和法国电力集团(EDF)两大核电企业,就共同修建和运营英国萨默塞特郡的欣克利角C核电站,达成战略投资协议。此举是中国对西方核能设施进行的首次大笔投资,是中国核电“走出去”战略的新进展。英国身为老牌核电国家,建核电站为何要招募“外援”?中国又是怎么拿到这笔大单的呢?

全球首座商用核电站在英国

曾几何时,英国在核能领域是走在世界前列的。1897年约瑟夫·约翰·汤姆森(JJ Thomson)发现了电子,1906年卢瑟福(Ernest Rutherford)发现了、原子核,到1932年查德威克(James Chadwick)发现了中子,这三大开启原子能之门的壮举,都是英国科学家完成的。

在原子弹的研制方面,英国从1939年就开始了自己的核计划,1946年在哈维尔(Harwell)成立原子研究中心,1952年在太平洋成功试爆了该国第一颗原子弹,成为美国和苏联之后第三个拥有核弹的国家。

英国民用核能的起跑同样占先。1956年,卡尔德豪尔(Calder Hall)核电站历时3年建成,发电功率60兆瓦的1号机组于1956年10月投入运营,其余3台机组也在后续3年内并网发电,该核电站成为全球第一座商用核电站。接下来的20世纪60年代,英国又建成了7座核电站,共14台,总发电功率4800兆瓦。

在此基础上,英国继续研发出了第二代核电技术的先进气冷堆(AGR),也是目前英国在运核电站的主力堆型。1976~1985年,英国在国内建成了7座使用AGR技术的核电站,共14台机组,单机组功率提升至600兆瓦左右。这30年间,英国一直是全球核电第一梯队的一员。

由于成本等原因,英国认为气冷堆无法发展出可供出口的技术,英国政府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引进压水堆技术,放弃了本土设计的技术。1987年,英国赛兹韦尔B(Sizewell B)核电站开工,7年后投运,这既是英国第一座压水堆核电站,也是该国自己建设的最后一座核电站。

廉价石油资源让核电受冷落

20世纪八九十年代间,英国迎来电力市场改革与能源公司的私有化浪潮,同时因大规模开采北海油田享受了多年的廉价石油资源,一度实现了能源自给。相比之下,核电基础投资大、回报时间长的不利,掩盖了其清洁和能量密度高的优势,再加上政府的影响力因为私有化大势而减弱,核电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无法受到重视。另一方面,英国核能人才也在这一时期流失严重,核能领域公共实验室的雇员1980年大约有9000人,到2004年时只剩下不到1000人,不少实验室也因此关闭。

进入21世纪以来,英国的石油和天然气产量开始下降,燃煤电站陆续关停。到2005年,英国结束了此前25年左右能源自给的历史,从能源出口国变为能源进口国,并且进口量越来越大。与此同时,受气候政治的压力,为减少碳排放,英国政府于2008年发布《核能白皮书》,宣告英国核能重启。

截至2014年底,英国现役核电机组共有16台,总发电功率9373兆瓦,年发电量58太瓦时(1太瓦时=1000吉瓦时,1吉瓦时=1000兆瓦时),占英国当年发电总量的17.2%。由于这些核电站“老龄化”严重,除了已经退役的十几台“50后”“60后”机组外,这16台现役机组中的15台也都步入暮年,将在2023年前陆续退役。“最年轻”的赛兹韦尔B核电站,到今年也有21岁了(设计寿命为40年)。

英国核电在全球大力研发安全性更高的第三代核技术(现行主力核技术)时期被迫“辍学”,使得该国在阔别核电领域20多年的今天,已经面临“缺技术、缺人才”的困境。再加上英国的电力供应逐渐吃紧,要想在不增加碳排放的前提下提高供电能力,求助“外援”发展核电也就不足为奇。负责核电运营的英国能源公司在2002年宣布破产,后被法国电力集团(EDF,下简称“法电集团”)以125亿英镑的价格收购。

开建“地球最昂贵工程”

这次“招商引资”筹建的欣克利角C(Hinkley Point C)核电站,位于英国西南部萨默塞特郡,濒临布里斯托湾,是英国核电20多年来的第一座新建核设施,投资额高达180亿英镑,被英国媒体称为“地球上最昂贵的工程”。

根据协议,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下简称“中广核”)和法电集团将分别占该核电站项目股份的33.5%和66.5%,双方共同出资建设两台属于第三代核技术的欧洲先进压水堆(EPR)核电机组,单机发电功率1750兆瓦,建成后可以满足英国7%左右的电力需求。在60年的运行寿期内,这两台机组平均每年可减排900万吨二氧化碳,约聘用900名员工,建设过程中还会提供2.5万个就业岗位,对英国的核电产业链、就业和人才培养可产生明显的拉动作用。

由中广核牵头的中国核电企业,不仅要在英国欣克利角核电项目中投资60亿英镑(约合人民币590亿元),还会和法电集团共同推进塞兹韦尔C核电站和布拉德韦尔B核电站两大后续核电项目,后者拟采用中国自主第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

项目合作 过程曲折

在这个合作项目的背后,欣克利角核电站还有着十分曲折的经历。

1965年,英国利用自己的第一代核技术——石墨反应堆建造了欣克利角A核电站。到了1976年,欣克利角B核电站建成,使用的气冷反应堆为第二代核技术产物,发电功率增至欣克利角A核电站的2倍多。

20世纪80年代,欣克利角C核电站的建设就开始规划,但那时正值能源公司私有化,北海油田业绩正盛,而核能日渐式微,这个项目搁置了许久,于1990年被宣布无疾而终。

2000年,出于安全考虑,欣克利角A核电站因达到使用年限,按时关闭,B核电站也已“年过半百”。为了弥补发电功率的缺口,欣克利角C核电站的建设不得不被重新提上日程。

2005年11月,时任英国首相托尼·布莱尔宣布评审英国能源政策,将考虑开发新的核电站。能源审查结果显示,核能对确保英国的能源需求具有重大贡献意义,新核电站的建设将由私营企业“发起、融资、建设和运营”。2006年7月,新核电站的开发得到正式批准。

2008年10月,刚刚收购英国能源公司的法电集团和英国萨默塞特郡当地居民磋商,打算毗邻现有欣克利角B核电站建设新的核电站,也就是欣克利角C核电站。第二年5月,英国最大的煤气供应商森特理克集团(Centrica)获得法电集团在英核电项目20%股份,以及新核能项目20%的期权。但受2011年日本福岛核事故的影响,欣克利角C核电站的审批被推迟,直到2012年2月才重新启动准备工作。

2012年底,法电集团申报的反应堆获得安全许可,该集团希望有更多的投资者加入这个项目。然而2013年2月,英国塞特里卡电力公司迫于资金压力宣布退出核电市场,使项目多出了空位。

法电集团选用的是EPR反应堆类型,在全球潜在合作伙伴里,引进该堆型的中广核技术契合度最高。而中广核曾在2012年错失进入英国市场的机会,也一直在寻找新的契机。于是,中广核接受法电集团的邀请,从2013年4月开始对欣克利角项目进行前期研究。也是在这个4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会见访华的法国总统奥朗德,双方宣布两国政府支持中广核、法电集团和阿海珐集团(法国)在全球核电领域的长期合作,并明确支持中广核与法电集团投资英国核电市场。这无疑给了中法核电企业一针强心剂。

2013年6月,中广核与法国电力就在英的合作模式达成一致,中方提出了将欣克利角项目投资与另一个新核电站关联的“1+1”方案,并得到法电集团的接受。2014年3月,习近平访法期间,中广核与法电集团签署了《英国新建核电项目工业合作协定》,正式确认中广核将参与法电集团在英国新建核电项目的开发和建设。

将采用我“华龙一号”反应堆技术

另一方面,中英两国政府间的合作进展也对这一项目的签订贡献不小。2013年底,访华的英国首相卡梅伦代表英国政府明确欢迎中方核电企业在未来控股,并在新的厂址主导开发英国核项目。2014年6月,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访英期间,再次将核电市场开发纳入议题,李克强与卡梅伦见证两国签署《民用核能合作的联合声明》。同年9月的第六次中英财金对话期间,英方表示欢迎中国企业参与建设欣克利角乃至后续更多新建核电项目,并可以采用中国核反应堆技术,即“华龙一号”。

但由于反应堆的安全、技术、环境影响等各项审查评估需要较长时间(法电集团用在欣克利角C项目的EPR技术历时5年才获批),“华龙一号”只能入主后续的塞兹韦尔C核电站和布拉德韦尔B核电站。

此次中国加盟欣克利角C核电站的筹建,是中国核电“走出去”战略的里程碑式事件。而中广核首次挺进英伦,在老牌核电强国建设核电站,也标志着中国自主第三代核技术得到了欧洲发达国家的认可。

(作者:田野。本文写作过程中参考和引用了维基百科英文网、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官网信息及英国《每日电讯报》、《21世纪经济报道》、澎湃新闻等媒体的相关报道,特此声明并致谢。)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责任编辑:cp029]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本网所转载的内容,其版权均由原作者和资料提供方所拥有!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新闻投稿 新闻投稿

本文链接:http://np.chinapower.com.cn/world/ 转载请注明

 

 
热门图文
编辑推荐
点击排行榜
经营性网站备案 可信网站 网站荣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